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时间:2022-06-10 07:10:18

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摘要:本文概要介绍岭南建筑的特点、历史发展、建筑工艺及其人文品格,从而阐述岭南建筑在中国建筑走上的杰出贡献和深远影响,更好地理解岭南建筑的独特魅力。促进岭南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岭南建筑 特点 历史 工艺 人文品格

岭南建筑是我国建筑之林中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以其简练、朴素、通透、淡雅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

1.岭南建筑特点

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并运用方形柱。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和,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由于岭南地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形成了岭南建筑区别于北方建筑的建筑特色。岭南建筑注重通风透光,隔热防潮,所以门窗尺寸都较大,有些地方建筑还会开天井,如客家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是岭南著名的传统建筑,是极具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它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客家围龙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中轴对称,主次分明;二是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三是有一条长廊贯穿全宅:四是规模宏大,坚固耐久。许多围龙屋在左右横屋之端。还加筑有角楼,角楼的四面均开设炮眼,用以防御。

此外,岭南建筑还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品。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解放前那里已经是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当时有很多岭南建筑风格的民居。而这种民居是有来历的。在解放前的一百年以内,广东沿海地带的人到东南亚去做生意,他们在那边赚了钱后回广东老家盖房子。由于习惯了东南亚的居住方式,他们回国前先在南洋请人设计好图纸,回来后直接请本地工匠施工。于是那个时期就有许多颇具特色的建筑涌现了,而这种房子可以看作是东南亚文化与我们传统的、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品。

2.岭南建筑历史发展

从发展历程看,可上溯远古至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晚清民国时期的岭南建筑各具特色,亦各有其代表作。

先秦时期的岭南建筑初步形成了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建筑体系。宋元时期是广东大规模开发的时期,这时的岭南民居建筑开始出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广州光孝寺大殿后石栏杆望柱头石狮,为南宋遗构,雄健威严。

明清时期,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系,建筑种类扩展,建筑布局趋向大型组群,建筑装饰达到高超的水平。广州在很长时闻是我国唯一的通商口岸,较早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西式建筑以及用欧洲人物形象、罗马宇钟、大理石柱为建筑装饰,采用套色玻璃等进口材料。

直至清末,在岭南兴建了一批西式建筑,有教堂及附属的医院、学校、育婴堂等,如广州石室是远东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清末,钢材等建筑材料和近代建筑技术也开始应用,1905年建成的岭南大学马丁堂,是中国最早采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之一。

清末到民国时期,高层的商业楼宇、钢桁材料的桥梁出现,显示建筑技术向近代化发展。1922年,广州建成岭南第一座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大新公司,高12层50米,1937年建成岭南第一座钢框架高层建筑爱群大酒店,高15层64米多,都是当时称为南方建筑之冠的高层建筑。1929-1936年,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广东建筑得到较快的发展。综观清末、民国时期在建筑发展上的突破,留下了一批显示这一时期成就的建筑范例。为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岭南建筑工艺

其一,实用与艺术结合,结构与审美结合。对关系建筑结构又是立面上最显眼的重要部位,诸如屋脊、墙头、不同墙面转折处,细部收口等部位,通过装饰手法使之不至于单调,而且更加坚固。南方多雨,对于屋面结合部的屋脊,防漏的要求很高,屋脊做得特别粗大,粗大的屋脊,成为展示装饰工艺的理想底地,尤以正脊更为突出。饰以陶、灰塑甚至嵌瓷,不怕日晒雨淋,历久而鲜艳如新。修筑得特别高大的风火墙,形如镬耳,不仅起了防火的作用。而且能够遮阳而使屋面减少日晒,还大大丰富了建筑的侧立面。

其二,装饰题材上不仅广泛采用传统题材,更突出了岭南地方特色。岭南建筑装饰所采用的题材,几乎囊括了传统的民间装饰题材。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渔耕樵读的日常图景、戏曲小说场面、吉祥如意图案、虫鱼麟甲、走兽飞禽、奇花异草、龙凤随队山水胜境、亭台楼阁,甚至名人诗句、名家书法。岭南工匠更善于表现有地方特色的题材,通常较多表现的有岭南佳果:洋桃、番石榴。香蕉、荔枝、芭蕉、桃、李;岭南花木:红棉、茉莉、榕、桂、兰、芷、芙蓉、指甲花、素罄花;岭南风光,诸如潮州八景,就常作为潮州屏风、壁画之内容。

4.岭南建筑的人文品格

一是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岭南建筑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是岭南文化融通性和开放性的一种外在表现。岭南文化本身就是许多不同特质的文化融汇而成的,开放、融通性是其重要的文化机制。如1934年建成的广东梅县白宫镇的联芳楼,是一座中西合壁、富丽堂皇的客家民居建筑。该建筑的平面布局基本维系客家民居“三堂四横”的传统模式,但立面造型则洋气十足,正立面在柱头、柱顶处采用西方的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的浮雕。在装饰内容题材中,既有中国式大鹏展翅、狮子滚绣球之类的题材,又有透露出西方文化气息的内容。现当代岭南建筑以更强的自觉意识融贯中西,以求继承创新,综合发展。

二是整体和合的系统思维。岭南建筑在设计思维上追求建筑与环境、与自然、园林的亲和及结合,表现出整体和合的系统思维取向。如著名岭南建筑师林克明先生设计并于1934年10月竣工的广州市府合署(现市府大楼),“为了配合中山纪念堂建筑的周围环境和风格,合署大楼在建筑形象艺术处理中采用宫殿式,屋顶铺置黄色琉璃瓦,内部装修天花图案并采用中国式纹样。”莫伯治先生对整体和合的设计思维有着自己的更具体的说明:“在我的建筑创作过程中,往往涉及一个重要的思维领域,就是遵从客观因素的科学分析。如基地环境的处理(包括地势、地质、气象、建筑环境)、现代功能的满足、新材料性质的体现、新技术发展的运用等等。

三是勇于创新的创作精神。创新是建筑创作的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在岭南建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林克明先生在谈及建筑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时说到,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如果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盲目搬用木结构的处理手法,而不去充分利用新建筑材料的特性,就无助于建筑形式的创新。因此,他在设计原中山大学第二期教学楼工程时。有意作了改进和创新,采用了简化仿木结构形式,取消了檐下斗拱而代之用简洁的仿木挑檐构件。

岭南建筑的创新精神不仅表现在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上,而且还表现在对建筑文化内涵的深层求索和建筑意境的美学追求上。齐康先生曾这样评说:“岭南画派纪念馆是莫老(莫伯治先生)在建筑艺术创作上大胆地从具象的建筑形象到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作品,使建筑造型与画派的画意相吻合。这是一座新作,使人仰慕。它反映了展览建筑的性格又反映了抽象建筑造型的诗意。从艺术上讲做到了源于岭南画派的创作生涯又高于这生涯。”

5.结束语

岭南建筑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关于岭南建筑艺术特征的探索正从各个层面展开,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日益重视。本文仅就岭南建筑作一管窥螽测,以期抛砖引玉。

上一篇:皇室健身会所会员锻炼动机与现状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制冷机房的节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