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2-06-10 06:35:31

高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针对高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低的现状,通过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整合优化各专业教育、实践资源,实行“工学交替,课证融通”教学模式,依托校企合作和开展各类技能竞赛等,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Abstract: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is low, the professional group of mechatronics technology was built,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 resources were integrated and optimized,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on" and "Lesson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were carried out, so a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all kinds of skills competitions, etc.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高职教育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innovation consciousnes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3-0163-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和改造,进行技术革新,工艺提高,这必将需要大批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大范围的技能型人才短缺无疑会制约整个国家经济的增长[1],因此,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现代使命。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整合相关专业,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育资源和实践资源共享,加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具备方案设计、材料选择和采购、零件加工、装配调试等相应工程实践能力。

1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

1.1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定位分析 高职院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所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行业、企业里所对应的岗位,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满足社会发展和技术革新的需要,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 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把岗位知识、先进技术、技术能力、职业素质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和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要求的对接。

以岗位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做到“三个结合,五个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为了培养出适合产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具备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

工学交替,教、学、做相统一,学生前两年半在校内系统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最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知识运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三位一体”综合培养和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2.1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原则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应基于学生全面提高,协调发展,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素质教育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通过校内、校外实训、校企的联合培养,以及各类技术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随着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对人才技术技能要求也就越高,培养体系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从而适应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2.2 构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2.2.1 工学结合,课证融通 整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实训资源和教育资源,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理衔接。如图1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针对工作岗位设置的培养体系,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后进行维修电工实训,掌握基本控制电路设计,熟知各类电器元件,同时开设电机与拖动技术课程,学生对控制类知识掌握一定程度后,学习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程,然后进行可编程控制器考证实训,其内容、培训过程、考核标准严格按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要求进行,同学期开展液压与气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课程,此外,机械制图与实训、机械设计理论与实训也同期进行,使学生熟知机械传动装置,并能选择传动机构,最后开展综合性实训-简单机电系统制作,综合训练学生机构设计、传动装置选择、执行部件选取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等能力,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员岗位技能和专业素质,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实际的工作岗位锻炼,整体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技术技能。学生在毕业资格也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考取2个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普通车工初级证书、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中级证书、Pro-E/UG设计工程师证书、CAD中级证书和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高级证书等,且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2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方可顺利毕业,这样也促进“三个结合,五个对接”有效开展和实施。

2.2.2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校企合作能够有效解决高职学校教育、实训资源的匮乏等问题,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优质的实训场所和良好的师资,能够共同制订符合企业行业对人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校企合作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如采取“订单班”、“现代学徒班”等形式联合培养学生,学校老师和企业有经验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和生产实践,教学资源相互补充,师资力量相互支持,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对人要求相一致,才能培养出企业、行业需求的,受社会欢迎的人才[2-4]。

2.2.3 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有效延伸和补充,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5]。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近几年在学生课外活动上加强引导和投入,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专业协会,如现代制造专业协会,机电产品营销协会等,协会为成员讨论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利于老生和新生之间的沟通,便于开展传帮带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相互赶超的良性竞争,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弃学的老大难问题[6];对创新设计有兴趣的同学组建创新班,课外开展创新知识专题讲座、组建创新团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依托江苏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发明杯以及挑战杯等赛事设置院级竞赛,鼓励学生参加校级技能竞赛,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过程中,只有在碰到自己团队不能解决的问题才向指导老师寻求帮助,这样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3 实践成效

3.1 专业建设 2013年机电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成功申报无锡市职业院校重点专业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新增电火花线切割实训室、3D打印快速成型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考证实训室等,也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合理有序安排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根据麦可思《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近三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均高于江苏省高职院校同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且2013届就业率不降反升,就业率达到100%,比江苏省高职院校同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高9个百分点。第三方的调研报告较为客观的显示出通过校企合作、实践体系构建等有效提升了学生岗位技术技能,深得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3.2 校企合作 机电技术学院与多家企业进行了有效合作,如与无锡市信捷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信捷)持续有效的合作,根据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共同编写了项目驱动式校本教材《机电控制理论及实训》和《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实验指导书》,共建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联合培养学生,学生经过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后,考取了可编程控制器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证书的获取也作为毕业资格一个重要条件,每年学校都和无锡信捷联合举办专业技能竞赛,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鼓舞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锻炼,每年都有部分学生进行无锡信捷工作,得到无锡信捷公司的肯定。此外,与无锡市五金机电商会合作成立“无锡市五金机电学院”,与金鑫美莱克有限公司开展了“现代学徒班”,取得了学校、企业、学生多方的好评。

3.3 科技创新 近几年,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学生完成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9项;在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学生在校获得专利20多项;在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在 “挑战杯”竞赛获江苏省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这些足以说明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素质及技能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存在不足,一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训室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建立“互惠共赢”长效持久的校企合作机制,保证合作持续有效,真正成为双方发展的推进剂;三是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善课外科技活动,扩大学生受众面。

参考文献:

[1]张祖明.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浅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4):92-44.

[2]葛俊杰,吴旭军,杨旭.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服务平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8):36-38.

[3]陈达美;邓秀芬;李正义,等.民办高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探索[J].教育探索,2014,279(9):84-85.

[4]李焱斌,黄玮,赵恒华,等.地方高校提升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65-169.

[5]郑志军,陈松茂,胡青春.结合课外创新活动提高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8):25-27.

[6]马传琦.技能竞赛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54-56.

上一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应用型本科CBE人才培养模... 下一篇:地质勘查单位推行项目预算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