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共同引领孩子成长

时间:2022-06-10 05:08:43

家校携手,共同引领孩子成长

摘 要: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家长紧密配合教师的工作,才能使孩子的教育得以顺利进行。

关键词:自信心;好习惯;教育效果

一、亲其师,信其道,和老师站在一起

孩子从小学走到中学,正是对老师的信任达到坚信的阶段,老师的要求孩子们非常重视。这时候,需要我们旗帜鲜明地和老师站在一条战线上。无论是每天的作业,还是活动,我们做家长的都应该密切配合,做好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同时,孩子在校的表现,和我们眼中的他们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这种差异也会导致老师和家长交流存在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和老师联系,做一个孩子成长的知情者。

一直以来,我也曾觉得和老师见个面、打个电话交流,会干扰老师的工作和生活,引起老师的反感,其实不然。这种交流,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领会老师的想法,和老师做好配合,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生孩子积极参与,促进孩子的成长。

曾记得,我的学生中就有这样成功的例子。××,生生是他的爸爸一周一个电话促使我的关注而考上了八中正榜;××,则是在我和其家长的共同激励下稳步提升,最后考入了理想的大学。记忆犹新的是,高考那一天,他的家长还专程让我给要迈入考场的他打电话鼓劲。

二、多激励,少训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俗话说:“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耐心、鼓励和表扬可以激励人的自信心,自信则是每一个成功者共有的特征。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大人的一句表扬或批评的话,在他们看来往往就是对他们整个世界的评价。所以,我认为,就孩子的日常行为而言,做得好的方面要及时提出表扬,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指出不足处,并提出更高要求,这样,他就会牢记自己的优点,逐步改正缺点。

孩子们很希望得到我们的认可,无论是老师的,还是家长的。我的同事杨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优秀的老师也是夸出来的!我的主任夸我一句,我能几天激情工作;我的分管领导夸我几句,几周的时间我都会干劲十足;校长表扬了我,会让我在很长的时间内状态良好。”老师尚且如此,孩子们不是更需要我们的肯定与赞赏吗?

每一个人的起点不同,特点不同,我们不能强求一视同仁,一个标准待孩子。只要孩子用了心,尽了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就需要我们去肯定,让孩子感到成长的快乐。如果孩子出现了反复,那也是正常的,这时更需要我们的激励,让孩子感到自己还有希望。一味地训斥,只能让孩子渐渐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反而自暴自弃,不思进步。

三、勤督查,多陪同,做孩子的榜样

交流上,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与孩子交朋友,让孩子感受到亲情,驱除压力感,有话乐意向你说,有苦愿意向你诉,并做好疏导,做好孩子的后盾。

习惯上,为孩子做榜样,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有相对独立的、安静的学习场所。不能孩子做着作业,家长看电视,影响孩子的心情。如果能够与孩子的学习保持同步,那效果无疑是最好的。

学习上,每天的家庭作业家长都要认真督促,严格要求,检查出做错的题目让孩子自己改,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才能获得进步!督促孩子认真地、及时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

每一个孩子都有惰性,有时候是需要我们用点技巧的。比如,孩子的作业书写不好或没有按时完成,教长可以拒绝签字;面对边写边玩的孩子,教长可以限时或者和她竞赛;孩子的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则应陪孩子玩一通,以示奖励……

我也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家长:孩子由于头发过长并染发,班主任要求学生理发并邀请家长到校交流。家长到校之后才发现,家长穿得更花哨,头发也是别有特色。这时的谈话交流以及今后的效果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由此可见,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受我们的影响至深。

四、找闪光点,看进步点,帮孩子形成好习惯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不同,发展点也不同。和老师做好配合,共同找出孩子的提升点,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同时,基于孩子的基础,适当给予压力,提高要求,目光放远,能够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学习,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所思、所说、所做,注意提防不当言行

1.“老师,孩子交给你,我们家长就放心了。”

其实,还是不放心的好,放心了也就会疏忽,关注和管理就可能跟不上了。

2.“老师,孩子从小是顺毛驴,怕呛。”

殊不知,不能让孩子光当顺毛驴,一点挫折都不能承受。如果老师真的批评了学生,“呛着”学生了,还是需要家长与老师站在一起。不能光顾着关心孩子反而伤了老师的心。

3.当着孩子的面,发表与老师意见不同的话或指责老师

老师的出发点没有想对孩子不好的,即便存在不恰当的方法,也是基于对孩子的负责,我们要理解。(孩子不出事,家长都讲理;孩子出事了,没有几个讲理的。)我们不适当的言行会导致孩子渐渐偏离老师的教导,也会影响今后的教育效果。

4.教育孩子“马虎不是理由。”

学习最终也是要结果的,马虎是不利于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分析马虎原因,分类进行解决,有利于帮助孩子克服粗心的习惯。同时,关注成绩,也要关注学习的接受过程和心理状态,使孩子心态积极,态度端正,享受成长。

看着学生一天天的变化,作为家长,应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学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学生的无私帮助,也离不开家长的辛勤付出。我有理由相信,有家长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他将会是我们的骄傲!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

上一篇: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下一篇:论初中生物课的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