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新农村建设力争实现新突破

时间:2022-06-10 04:10:59

辽源市新农村建设力争实现新突破

2013年是辽源市“百村示范、千屯提升”工程第二批启动实施的第一年。辽源市提出进一步加大“四个力度”、实现“五个突破”的工作思路,促进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加大“四个力度”,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力度。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工作体系,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强化目标、狠抓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向前推进。二是进一步强化投入力度。完善专项资金制度,并随财力不断增加,扩大资金规模,加大项目奖补力度。市、县区有关部门要按照“百村示范、千屯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根据职责分工,分别制定本行业本部门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和目标,在资金安排上实行打捆使用,集中向示范村投入。三是进一步强化帮扶力度。继续落实好领导牵头、部门帮、企业扶的帮扶工作责任机制,全市100名领导、100个部门、100户企业,按照一对一、一帮三年不变的要求,对新确定100个示范村实行重点帮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推动和鼓励企业入村、干部回乡援建、能人捐建等形式,形成城乡、村企、军民共建的良好氛围。四是进一步强化农民自我建设力度。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真正把建设的决策权、主导权放在农民群众手中。教育和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我的家园我建设”思想,增强新农村建设自觉性和主动性。

实现“五个突破”,一是样板区建设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加大《辽源市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力度,积极打造示范作用强、建设标准高、辐射带动面宽的样板村群。重点建设东丰县拉拉河镇兴隆村、双福村、增福村的绿色有机蔬菜产业样板区和东辽县金洲乡、安石镇的现代农业样板区等2个市级样板区和2个县级样板区。

二是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示范村建设要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要切实抓好农村道路、桥涵、村屯排水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切实抓好安全饮水、村部和休闲广场等项目建设,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切实抓好卫生厕所、垃圾处理和清洁能源等项目建设,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三是专业村特色屯发展实现新突破。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开展示范园区、粮食高产示范基地、高标准牧业小区和生态休闲农家乐创建活动。积极打造特色优势品牌,促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壮大村级经济实力,着力发展一批“一村一品”的“产业强村”和“特色富村”,并逐步由“一村一品”向“多村一品”、“一乡一业”向“多乡一业”发展,增强产业支撑能力。突出地域优势和民俗经济特点,大力发展效益好、增收快、形态各异的专业村特色屯,积极打造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示范片、粮食高产示范方、特色农产品村群、乡村旅游线,形成特色产业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新突破。全面开展以清垃圾、清粪便、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为内容的综合整治活动,实现乡村环境明显改善,人居生活进一步优化。重点抓好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区域的集中整治,树立样板,带动全面。积极培育环境优美、产业发展、设施完善、村风文明的示范村典型,打造具有辽源特色的魅力乡村。

五是能人创业带富实现新突破。加快培养新兴职业农民,引导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通过土地依法流转等多种形式,扩大生产规模,培育更多的种养大户,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增强新农村建设人才智力支撑。以“能人承诺”、“手牵手,一帮一”扶贫带富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先富起来的、有帮带能力的能人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信息、技术、劳务用工等方面给予支持,带动困难群众共同致富。鼓励引导农村能人,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参股型、服务型、帮扶型”等带富联合体,形成能人创业带富的新局面。

上一篇:汪清县农机局深入开展“做、争、树”活动 下一篇:农业部等六部委下发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