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野生动物”受虐真相

时间:2022-06-10 04:02:47

“非野生动物”受虐真相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动物被分为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六类。野生动物,特别是其中的珍稀野生动物,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保护;非野生动物中的猫、狗等,也因其和人类的亲密关系和情感交流,受到了广大人群的关注。然而仍有相当数量的非野生动物,还处在一个被漠视的角落里――它们遭受着由人类带来的、却是人类永远无法想像的痛苦。

在农场的牢中成长

很多人受到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当说到“农场”二字,一般心中唤起的景象是房子、谷仓,母猪带领着一群小猪快快乐乐地在田间游荡,成群的鸡鸭在田地里到处找食物。事实上,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很难想像这些农场动物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

毕业于厦门大学、参加过农场调研的邱同学在《国际先驱学报》上介绍了他的感受:“我在福州周边的一个农场调查时,看到那里的猪,它们一生只有七八个月的时间,终生被饲养在室内,根本见不到阳光。猪被非常密集地饲养在室内,惟一一次见到外面的世界,那可能就是在它前往屠宰场的路上。”

北京市海淀林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动物救助分会的吴天玉女士也说:“养猪场的空间很小,饲养栏非常拥挤,真的非常非常拥挤!很多头猪被放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伸腿或转身都相当困难。”“当母猪快要生小猪的时候,就被放到一个间隔很小的空间架子里,根本不能回身。母猪生产完了也不能卧下,因为空间太小,卧下了就可能压死刚生下的十几头小猪。母猪被迫一直站着,直到小猪断奶。母猪都患了关节炎,产生一系列问题。为了加快生产的周期,母猪常常不到期就又被迫生产。母猪和小猪都在一定时期被喂下生长素,违背规律地生长。”“这样养殖出来的猪怎么可能健康?对人体更加没有好处。”

“再比如以前曝光过的某知名快餐的肉鸡,那些鸡都畸形了!”她又说,“我还调查过北京郊区的某奶牛养殖小区,先不用说奶牛的饲养环境有多糟糕,要是你看到那些牛奶是怎么产出来的,你根本就不会想喝了!”

在厨师的刀下煎熬

中国人爱”吃”,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而如何吃得更鲜、更奇,也是部分极度热衷口腹之欲的国人所追求的“境界”。而在这样的“境界”中,被食用的动物遭到不得好死的下场也就在所难免了。

某饭店工作的特级厨师时师傅介绍说,他曾经烹制过一道名为“鲤鱼跳龙门”的菜。详细的制作过程如下:先从水缸里捞上一条鱼,将它的头按在砧扳上,不宰杀,而是直接把鱼身下中部的鳞刮掉,然后在依然鲜活的鱼身上割出十几道口子,将伤口放在淀粉及调料中沾涂一下。为了在烹饪过程中防止鱼死去,厨师就用湿毛巾裹住鱼头,把快速涂好调料的鱼身放到油锅里炸,等尾部被炸成金黄色时立即出锅装盘。金黄色的鱼尾像是传说中正在化龙的鲤龙,而鱼在油炸时痛苦地跳跃被喻为“跳龙门”。当这样被烹制的鱼被摆上餐桌,饕餮客们纷纷举筷时,鱼的嘴和腮还会轻轻扇动。这样的景象却让食客们引以为奇,对厨师的高超技艺赞不绝口。

有美食之都之称的成都,更有“鸡要吃得叫、鱼要吃得跳”的饮食“妙诀”。成都某著名餐厅的“拿手菜”显然就是一场“凌迟”极刑――为了体现“新鲜”,厨师用锋利的菜刀直接从活鸡的胸脯上割下两块肉,抛下鸡飞快地将肉切细,下至早已备好热油的锅中。当菜端上桌时,被割肉的鸡还在地上痛苦地扑腾。店里的服务员则满脸得意地做着广告:“直接剜的,再新鲜也没有了!”

在北京通县梨园的狗肉市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杀狗时的残忍情景:屠夫从笼中牵出一条狗,一棒子将狗打晕,让它不再挣扎,接着,便将狗吊起来,用刀在狗的头部开个口子,将狗皮一点―点剥下来。若狗在这过程中被剧痛惊醒并开始挣扎哀鸣,便再将狗打晕,继续剥皮。完成后,屠夫便将刚刚剥下来的鲜血淋漓的皮扔在狗笼边上。而通常,那只刚刚经过了酷刑的狗,还活着,时不时地抽动着,有时候还能挣扎着从地上站起来,回头看着自己血肉模糊的身子,和已经不在身上的毛皮……

剥皮结束后,屠夫便直接将狗开膛破肚,直至宰杀完成。整个剥皮、屠宰过程都在距离狗笼不到一尺的距离内完成。关在笼中的狗近距离目睹同伴被宰,惊恐得直往笼子的一角挤,凄厉地哀鸣不止。而狗市中的众人似乎也对此习以为常。

给动物留点余地

多年来人们一直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人的健康的角度,谴责制造注水鸡鸭、注水猪等的黑心行为。然而,有多少人曾经从动物苦痛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中国一向有“万物皆备于我”的理念,人与动物之间是完全不平等的。收养了六只小猫的爱猫人士梁女士举例说,比如北方有一种菜肴,将驴用烈火烘烤,让其口渴难当,只好喝下预先准备的佐料,慢慢烘烤至熟;而南方也有生啜猴脑的“宴席”。这些动物比那些已经成为宠物的动物更为悲惨,因为它们早已被人类确定为食用动物的身份,当然就不再享受其他动物的权利。事实上在中国,各种工作动物、伴侣动物、娱乐动物、试验动物以及未列入濒危动物名录的动物,都只是被视为人的“财产”、“工具”、“致富资源”,根本享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正因为如此,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制定动物福利保护法的倡议。“所谓动物福利,就是指动物作为一种生命存在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他解释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动物有五大福利:生理福利,即不受饥渴;环境福利,即有适当的居住空间;卫生福利,即免受伤病的威胁;行为福利,即保证动物表达天性的自由;心理福利,即减少动物的恐惧和焦虑感。

政协委员杜毅更明确地表示:要严厉打击杀戮流浪猫狗营利的行为;禁止虐待动物、食用野生动物;为圈养的野生动物提供回归大自然的生存条件;禁止在公众场所屠宰各类动物等。人们终于把目光投向了那些不起眼的,看上去没有什么更多“利用价值”的动物身上。

有一位作家曾经介绍说:在美国佐治亚州盛产花岗岩的一个小镇,上世纪70年代末有神秘来客用六块巨石竖立起一处石阵,并以八种文字刻了同样的一段话,其中有这么几句:“珍视真、美、爱,寻求与宇宙和谐/不要做地球上的毒瘤/给大自然留点余地”。这话说得不错。人与自然界的相处,在于平衡之道。人与动物之间的“进”与“退”,也同此理。善待每一种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给动物留点余地,实际上也是给人类自身留余地。

上一篇:口袋里的温暖 下一篇:在别人的失误中发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