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语文课堂的绿色天空

时间:2022-06-10 01:35:34

撑起语文课堂的绿色天空

在新课程改革倡导绿色教育的今天,营造绿色课堂势在必行。绿色课堂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孩子的童年散发熠熠光彩。如何构建生机盎然、绿意浓浓的课堂呢?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为语文课堂教学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一、绿色互动,焕发学生的生命色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因此课堂上师生进行有效互动是必需的。以文本为中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与文本产生共鸣,达到情感的交流与碰撞,可以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如执教诗歌《寻隐者不遇》时,笔者采用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的方法,把学生带进诗歌的意境。

师:(熟读几遍诗歌后)同学们,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小组自编自演。一会儿我们请同学到前台为大家表演。

生1、生2表演开始:

生1:(模仿着图画中的贾岛,用书当扇,踱着步子走向台前,轻轻地拍拍生2的肩)小徒弟,你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生2:他去采药了。

生1:哦,去采药。

生1:哪座山呢?

生2:云深不知处。(呵呵,一着急,把原诗背下来了。同学们笑了,他赶紧又往下说)云雾太大了,我也不知道师傅到哪里采药去了。

学生的表演出乎我的意料。看来他们对诗歌的大意已经了解。但是经过笔者的观察,学生忽略了“寻隐者”的情感变化。

师:“寻隐者”在寻“隐者”的过程中,感情有什么变化?

经过探讨,达成共识:兴奋—失望—兴奋—失望。一首古诗就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变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二、绿色阅读,张扬学生的个性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绿色阅读就响应了这个号召,尊重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用自己稚嫩的声音描述生活,丰富思想。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意语言引人入胜。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给学生创设自由的朗读空间,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做到在交流过程中达到知识、经验和情感的共享。让学生带着体验荡漾在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自我—教师之间。文中的排比句最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一个女生动情地说,她曾经去过桂林,读着这篇课文身临其境,特别想给大家展示水的美。

她用舒缓的声音,微笑着与我们分享:“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着,头也随之轻轻摇动。她把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声音、动作、眼神传递给大家,迸发出 的内在的美吸引全班同学不由自主跟着朗读起来。

三、绿色作文,扣响学生的梦想音符

习作内容无所依附,练笔就必然落空。一旦学生的习作伴随着激情,自然会“情动而辞发”。在进行场面描写的作文指导时,笔者刻意带领大家在“吹气球比赛”游戏中领悟习作方法和习作要点。

笔者先用一段比较夸张的导语引入,告诉他们本节课我们要玩游戏。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在猜测玩什么?怎么玩?继而揭开谜底——吹气球比赛。游戏的关键之处在于点面结合方法的指导过程。下面是冠军产生后师生之间的交流:

师:我们欢迎冠军再来演示一下好吗?请吹得稍微慢一点儿,让大家看清楚,看明白。

(1)请看他的手放在哪儿?身体有什么变化?

(他一只手捏着气球口,一只手托着气球,身子不停地晃动。)

(2)大家再仔细观察他的神态。

(他满脸通红,眉头紧蹙,眼睛紧紧地盯着气球。最有趣的是他的腮帮子,一鼓一鼓的,像一只正在唱歌的小青蛙。)

哪位同学还能说说比赛时台下的观众是什么反应呢?这时教室里的气氛怎样?

(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同学们都鼓足劲儿为自己的好朋友加油,那喊声仿佛要把房子震塌了。我仿佛感觉到窗帘也被这气息感染,高兴地来回扭动着。)

师:比赛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通过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我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得到了快乐;做事大胆,还要有耐心)

师:怎样能把比赛高潮写得生动?

(我打算把冠军做为描写重点;我想写我的好朋友张楠。)

……

师:这就是“点面结合”,有点有面,详略得当,就能把比赛高潮写出来。

本节作文指导课由谈话激趣到观察比赛中学生的表现,很自然地渗入了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做到了化难为易,说写结合。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感悟到的语言内涵肯定也越丰富。教师课堂上的引导,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让课堂成为打开生活的一扇大门,我们应该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只要教师有心、有情,引导学生用他们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结果就会令人羡慕。

新课程在呼唤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理念的更新需要我们这些教育者去荡涤心灵,锤炼思想,塑造人格,用我们有力的臂膀为学生撑起这方绿色的天空。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这方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上一篇:如何教学生在习作中创新 下一篇:为初中英语课堂插上音乐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