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初中课余体育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6-10 12:26:21

贵阳市初中课余体育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课余体育能否在中学得到贯彻落实,对学生的体质发展、学校的未来、国家的振兴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对贵阳市初中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做了深入的了解并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课余体育 活动 项目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39-02

前言

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1]1964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关于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报告》,要求学校体育面向广大学生,安排好每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1990年2月20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章第十条明确规定: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中要求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等。以上法律、法规对课余体育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课余体育能否在中学得到贯彻落实,对学生的体质发展、学校的未来、国家的振兴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把握目前贵阳市中学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脉搏,笔者对目前贵阳市中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贵阳市第十七、十中学、中天四中等6所普通中学。这些中学在体育场地设施、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等方面基本上能代表贵阳市中学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学校体育、课余体育方面的书籍、论文;学校体育、课余体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有关体育教育以及有关体育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等,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于2011年8月~2011年9月期间,进行了问卷调查,形式采用:进入学校请学生当面填写、回收。共发问卷440份,回收415份,回收率为95.32。其中有效问卷415份(初一140人,男生70人、女生70人;初二140人,男生70人、女生70人;初三160人,男生80人、女生80人),有效率为100%。

(2)实地考察法。对调查的贵阳市十七中、十中、中天四中等6个中学的体育场地、器材等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

(3)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16.0软件对收集到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进行相关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家庭对学生课余体育的认识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家庭经济收入与投入在课余体育活动的金额比例基本上成正比;家庭经济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每月投入在课余体育活动的金额在1~50元的占大多数;收入3000元~5000元以上的家庭每月投入在课余体育活动的金额基本上是在100元以下,而家庭经济收入在500元以上的家庭每月投入在课余体育活动的金额在50元以上。说明家庭对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支持率不高,这对学生参与课余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体质、身体素质、升学等方面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2.学校对课余体育活动的认识情况。

(1)学校组织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情况。经调查可知,学校经常组织体育课外活动占65.1%,很少组织的占29.5%,从不组织的占5.4%,很少组织和从不组织总也只有34.9%。说明贵阳市中学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频率还是较高,而且据了解贵阳市大部分中学每年都开展迎新篮球赛和校运动会活动,其中一些学校还组织了一些趣味活动。

(2)学校对中考体育的重视程度。为了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扎实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体质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2008年起,贵阳市将中考体育考试成绩改革为分数呈现方式,并以满分50分计入中考总分。[2]

调查结果显示,贵阳市中学中重视中考的学校占74.3%,不重视中考体育的学校占25.7%。虽然重视的学校占了大部分,但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要求,学校都应该重视体育,不仅是重视体育课,而且还应该重视课余体育活动的发展。

3.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认识情况。

(1)学生了解中考体育的项目和分值情况。经调查可知,学生对体育中考的项目和分值非常了解的占20.6%,比较了解占45.5%,了解占22%,不了解占11.2%,很不了解占0.7%,不了解以上总的占88.1%,不了解以下的占11.9%。这个数据还是很让人欣慰的,说明贵阳市初中生绝大多数都了解中考项目及分值,这对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无论在项目的选择、时间强度的安排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主动性调查。

课余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第二课堂,其内容项目可根据个人意识倾向,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得其乐。自从“8-1>8的学习原理在各校推广后,过去那种只有早操,不重视课间操,忽略下午课外活动课的局面被打破。[3]

从表2可知,男、女主动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是大多数,而女生主动参加的没有男生的多。这说明由于中学生男、女生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学校和体育教师在安排体育课或体育课余活动时注意男女的生理差异,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负荷。

5.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性调查。

由表3可知,大部分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健身和娱乐;年级的高低与升学这一目的成正比关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现实的招生制度、现代教育制度,从开始实行中考体育加试,把体育成绩列入中考成绩总分,各校就把体育与升学联系在一起。

6.学生每周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次数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每周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次数在0次的有3.9%,1-2次的占30.8%,3-4次的占41.6%,5次以上的占22.7%。说明贵阳市初中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集中在3-4次的最多,1-2次的也占了很大比例,说明大部分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适当的参加课外活动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及身体素质的提高,“8-1>8”的学习原理被这些学生运用得淋漓尽致。

7.学生每次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强度调查。

通过调查可知,贵阳市初中学生每次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强度为大强度的占13.5%,中强度的占76%,小强度的占10.5%。说明贵阳市大部分初中生在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时候是有老师指导或者自己了解体育的相关知识的。学生在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时应该要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地安排负荷,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地安排体育活动。

8.学生每次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贵阳市初中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在30min以下的占13.1%,30min~1h的占67%,1h以上的占19.9%。说明贵阳市初中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基本在30min~1h中,作为体育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兴趣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家长应该清楚地知道中考体育分值情况及适当地参加课余活动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及身体素质的提高。

9.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主要参加的项目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贵阳市初中生在选择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时,选择球类的占35%,田径的占25.4%,游泳的占12.5%,舞蹈的占5.9%,其他的占21.35%。说明学生在选择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时首选的是球类,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性”“娱乐性”及“健身性”;田径选的人较多是因为中考体育中田径项目占主导,这个也是学生选择它的理由;其他项目(如乒乓球、足球、羽毛球、武术等等运动项目)也占居第三,此类内容丰富,选择性强。因为处于此阶段的初中生,其世界观基本形成,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体育价值已经具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对体育项目拥有更大的选择性和不同的爱好。

二、结论

1.家庭经济收入与投入在课余体育活动的金额比例基本上成正比,但是家庭对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投资的力度还不够。

2.大部分学校都很重视中考体育,把中考体育看成学校提高升学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但是还是有一些学校很少组织或者从不组织课余体育活动,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校、体育教师及学生不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校课余体育的活动开展的规定。

3.贵阳市初中生对中考体育的项目及分值还是比较了解的,也喜欢和主动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初一至初三在了解中考体育项目及分值时出现正比例关系,初一、初二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主要目的是健身,而初三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

4.贵阳市初中生每周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次数主要在1-4次间,强度中强度,时间是30min-1h,有一部分学生反映他们主要是周末参加课余体育活动,这样使本来就很紧张、压力很大的学生身心力竭。

三、建议

1.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务必从教育战略发展的高度,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体育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学校应从实际出发,贯彻灵活多样的方针。场地、体育器械等硬件设施就可以得到添置、更新,从而为正常有序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

3.学校、家庭与社会应互相配合,端正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正确认识态度,深刻理解课余学校体育对培养现代化人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学校网络技术设施和技术服务务必跟上教学进度,设备、技术条件与办学规模相适应。

5.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向学生介绍体育相关知识,通过举办体育文化节、校运会等效应,加大对课余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在校内、校外营造一种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让学生重视体育对人健康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学内容应丰富、活泼、有趣味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项目技术技能,能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01).

[2]贵州商报.贵阳中考体育明起测试[N].2008年4月8日.

[3]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6:207.

上一篇:浅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 下一篇:大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