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石市居民对商业化侵袭公共空间意识的分析

时间:2022-06-10 11:07:22

关于黄石市居民对商业化侵袭公共空间意识的分析

【摘 要】现阶段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公益性公共空间正在被商业不断地蚕食鲸吞,并正在失去其公共性。针对这种商业化与公益性的相互博弈关系,分析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决策、规划、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社会与政府良性互动机制,打造城市功能区合理搭配和以人口结构特点规划城市的规划理念,树立商业化与公益性合理并存的思想。

【关键词】公共空间商业化侵袭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益性公共空间又称为纯公共空间,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展现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在之上的交流与互动,是公众开展休闲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但近些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公益性公共活动空间正在被各种商业形式侵占,并导致居民休闲娱乐空间减少,福利水平下降。间接导致社会关系冷漠化,不利于公共文化的发展。

因此,本文就黄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背景,从公益性公共空间中最主要的广场、公园、街道三个方面的商业化侵袭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商业化对黄石市各城区公益性公共空间的侵袭现状,找出现存的主要矛盾,以期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促使城市和谐发展。

一、方法与过程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分为普通市民、商业化占用业主、和政府三个主体。

2、调查范围:为黄石市黄石港区、下陆区、团城山区、铁山区主要广场、街道、公园。

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由小组成员一致讨论通过后,交由指导老师审阅批改,再经预调查修订而成的自编问卷“关于商业化对黄石市公益性公共活动空间侵袭的调查”。此次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31份,有效率94.57%。其中样本人口年龄结构如表一所示:

表一:关于黄石市居民对商业化侵袭公共空间意识调查的人口年龄样本结构

二、公共空间被商业化占用的现状

1、居民认知现状

1.1居民对公共空间包含的范围认识不全

通过针对公益性公共活动空间范围的调查发现,如图(一),87.61%的居民选择了广场,83.38%的居民选择了公园,71.30%的居民选择了社区花园空地,同时选择景点与绿地的分别有54.30%、51.96%的居民,选择如街道、图书馆、博物馆、公立剧院的人数不到一半。由此可知,黄石市居民对于公益性公共活动空间的认识不全面。 图(一)

1.2居民的对公共空间被商业化侵袭的关注度较高

根据我们对公益性公共活动空间被商业化侵袭现象关注度的调查显示,18.13%的人表示对这一现象非常关注,31.72%的人表示对这一现象比较关注,35.95%的人对这一现象比较关注,而11.78%的人对这一现象不关注,2.42%的人对这一现象无所谓。通过这一结果显示大多数的人还是比较关注这一现象的,当然这也显示这一现象在黄石市表现的比较严重,从而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关注。

1.3 居民的维权意识比较高,但缺少行动

根据对公益性公共活动空间被商业化侵袭现象关注度的调查显示,18.13%的居民“非常关注”,31.72%的居民“比较关注”,35.95%的居民“偶尔关注”,而11.78%的居民“不关注”,2.42%的居民“无所谓”。这反映居民对公共空间被商业化侵袭的关注度较高,从侧面显示黄石市公益性公共活动空间被商业化侵袭较严重。

2、商业化表现形式多样,其中以私家车、摩托车随处停放最为严重

在黄石市公益性公共活动空间被侵袭的主要表现形式的调查中,60.42%的居民选择了厂商在公共场所搭建宣传棚,70.09%的居民选择小摊小贩随处设点,60.73%的居民选择了私家车摩托车随处停放,56.50%的居民选择了公园等公共场所张贴小广告,摆放广告牌,还有 52.27%的居民选择公共场所改建为商业经营场所。在这其中被认为对居民生活影响最大的是私家车摩托车随处停放问题。

3、商业化侵袭的影响程度方面

3.1商业化对公共空间的影响程度比较严重

在针对商业化对公益性公共空间侵袭程度的调查中, 选择“很严重”的占13.64%,、“比较严重”的占37.88%,“一般”的占39.09%,由上可知,认为超出一般接受范围的有56.14%,可见在居民的认知里,黄石市公共活动空间被商业化侵袭的程度还是比较严重的。

3.2 公益性公共空间商业化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大于正的外部效应

在各项商业化带给公共场所的影响中,如图(二),影响市容市貌和妨碍市民正常出行及休闲活动这两个的负的外部效应分别占22.55%、23.75%,远远大于其他的效应,而且负的外部效应比正的外部效应所占的比例要多27.67%,但在正的外部效应中,我们注意到,有13.07%的居民选择了有利于增加就业,10.13%的居民选择了在一定程度上给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这说明公益性公共空间商业化带给社会的影响好坏均有,但该如何把握商业化的程度,以达到二者间的均衡,仍值得探讨。图(二)

3.3公共场所商业化不利于我市创办全国文明城市

如上所示,公共场所过度商业化会导致城市的脏、乱、差,而又鉴于我市正在积极筹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这势必会造成不良影响。而据调查所示,20.54%的居民认为商业化对公共空间的侵袭对我市创办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影响很大,41.39%的居民认为影响比较大。

3.4公共空间商业化能为商家带来一定的收益

商家在公共场所设点的主要原因是追求经济利益,那事实如何呢?据调查显示,17.63%的居民认为公共场所的商业化行为会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再加上由此产生的广告效应等,已能产生巨大的利益,从而能影响商家的决策。

三、商业化对公益性公共空间侵袭的原因

由于公共物品的不排他性,很容易导致过度使用,造成“公地的悲剧”,或者被私有化占用,改变公共产品的性质。所以为了避免公地悲剧的出现和市场失灵,就需要一个集体决策组织来对公地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符和大多数居民的利益,达到帕累托最优,而这个管理组织也应该是政府。今天公益性公共场所被商业化,居民的活动空间明显减少,福利水平下降,不可避免地要由政府各职能部门来承担责任。

决策部门决策不民主

对公共物品的处理涉及与政府行为有关的“集体决策”,但若是出现决策不民主,或利益集团通过一定小的代价来让选民按利益集团的意愿投票,就会影响公共物品的提供和改变公共物品的性质。并且公共物品往往被作为政治产品,与官员的政绩挂钩,所以官员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干扰决策,提供一些不符合民意的公共物品。

规划部门存在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现象

一项公益性公共场所被确定提供后,就转入规划部门全程规划。若是不能人性化地、合理地设计,则变相地减少了市民的活动空间。以黄石市的文化宫改建为例,虽然规模没变,但由于在重建时将商业化元素过多地带入,而且绿化太少,改变了其公共产品的性质,市民根本无法利用其开展休闲活动,成了居民口中的“商业文化宫”。除了广场,还有其他公共空间中用于商业化的位置、大小的设计不合理都会导致公共场所被商业化侵袭。

上一篇:某写字楼项目基础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措施... 下一篇:市政工程监理对工程造价管理之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