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时间:2022-06-10 11:07:19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 要:利用双孢蘑菇的固体菌种为栽培种,从栽培时间选择、菌种制作、培养料准备、接种、日常管理、覆土出菇等6个方面介绍了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同行和农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孢蘑菇;液体菌种;高产栽培;栽培技术;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18

双孢蘑菇又称双孢菇,是我国目前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种类之一。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属于草腐食用菌。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分化都必须在暗条件或是散射光条件下进行。营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广,最佳为25℃左右。子实体最佳温度为18℃左右。整个生境要求pH值在7.5~8.5为最佳。

1 双孢蘑菇固体栽培种的制作工艺

根据福建南安双孢蘑菇栽培的特点,采用固体栽培种进行栽培生产。双孢菇固体栽培种制作工艺主要有优质母种选择、母种扩繁、原种制作,栽培种制作4个过程。母种选择时,要选择色白后一致,爬壁能力强,无退色、高产的母种。对其进行提纯、复壮。扩繁。利用提纯的母种进行原种的制作,再根据栽培时间进行栽培种的制作。母种生长时间在7~10d左右,原种满瓶时间在27~35d左右,栽培种满袋时间在35~40d左右。

2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由于山区林木资源丰富,双孢蘑菇林下栽培对于设施的投入要求较低,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林下栽培进行要点介绍。

2.1 栽培时间选择

通常双孢蘑菇出菇气温在15~18℃生长最佳,气温不高。栽培时,要根据出菇温度要求进行双孢蘑菇栽培种制作的时间安排。例如,在11月份采菇,则堆料发酵时间要提前50d左右,相应的材料准备时间可自行按照时间要求提前准备即可。

2.2 菌种制作

按照上述固体菌种制作工艺,再根据堆料发酵完成时间和菌种所需要时间综合对比一下,合理安排栽培种的菌种制作。如果在时间上来不及,可以在制作原种时按照栽培种的量进行制作以替代栽培种。在制作栽培种时,用瓶或袋均可。假定为750ml瓶,在接菌时,谷粒菌种以10m2栽培面积接菌10瓶为宜;如为粪草菌种最要加大接种量,控制在10m2接菌33瓶为宜。袋装菌种可按重量进行相应折算。

2.3 培养料准备

将牛粪晒干,稻草粉碎,按1:1比例搅拌均匀。用料配方为:干牛粪与稻草各45%。菜籽饼4%,麦麸3%,生石灰2%, 石膏1.5%,过磷酸钙1%,氮肥1.5%。栽培用量为30kg/m2。先将干料进行混合后打湿,在2d后,将其翻堆并适当补水,然后进行密封,使湿料升温以杀死病毒、细菌和虫卵等。初次封膜后3d后进行堆酵。堆四周要整齐,顶端圆拱形,将草与粪分层堆积,氮肥和饼肥夹杂其中,以防流失。堆内水分控制在65%左右,在翻堆过程中不断加入其物质。并调解pH值在8.0左右。发酵翻堆3次后,将堆移至栽培场地继续发酵。待发酵料颜色变为褐色,温度降至50℃左右时揭膜降温,并将其铺入栽培场地,厚度在20cm左右为宜。

2.4 接种

接种时,发酵料温度不宜过高,以便防烫死菌种。温度最好在25℃左右即可。由于使用固体栽培种进行接种,最好在是分层接种,每次接种要均匀一致,按照接菌总量计划好层接菌量。最好将料分至4层进行接菌,以避免接菌不均现象产生。接菌后,上部用一薄层料覆盖,然后进行适当挤压,减少空隙量,即保持水分平衡,又增加料菌接触面,促进菌丝快速萌发和生长。

2.5 日常管理

接好菌后,菌丝营养生长需要20d左右。这段时间要根据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对于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要求进行日常管理,在接菌10d后开始进行通风管控,每天通风2~3h,然后逐渐加大通风量。加湿时,要在栽培地和空气中进行湿度增加,不可直接对栽培地料面进行喷水,以防污染和阻碍菌丝的正常生长。

2.6 覆土出菇

当菌丝开至料面1/2时,进行覆土,要用细土,厚度在2.5cm左右即可。覆土半个月后出菇,出菇后要做好水分的控制,做到勤喷、少喷,最好以雾状向空气中喷湿,才能更好的促进双孢蘑菇的子实体生长。水分控制做到干湿交替,频率为2~3d更换一次。长好的双孢蘑菇要及时采下。对于需要越冬春采的,最后采菇时要将出过菇的菌丝去除,适当要进行必要的保温和消毒措施。明年温度达到出菇要求时,继续进行出菇的水分管理即可,同时还可适当用些肥力促进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3 总结语

双孢蘑菇因其属于草腐菌类,对于森林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现代食用菌栽培逐渐从木腐菌向草腐菌过渡,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将越来越受欢迎,因此掌握一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本洪,甘炳成,黄忠乾. 露地双孢蘑菇大棚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食用菌,2006(05):16-18.

[2] 李可,王维威,林戎斌.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08):13-15.

作者简介:黄少卿(1968-),汉,大专,现在职称: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上一篇: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营林措施的作用分析 下一篇:桃树采果后期的管理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