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把握最佳的教的时机

时间:2022-06-10 10:28:17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把握最佳的教的时机

教的时机是教育时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教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最佳效能的一段时间的契机和这段时机的创设、捕捉与利用。下面我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教的最佳时机谈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创设教的时机

居里夫人说过:“智者创造时机,弱者等待时机。”创设教的时机主要指在各课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时机进行预测和设计。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主动去预测和创造教的时机,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教的主导作用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中去。

1.时机的预测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树立预测时机的意识,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有效契机,然后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胸有成竹地把握好教学时机。因此,备课时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尽可能收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才能充分发挥时机的效能。如我上《新陈代谢与酶》这节课,谈到酶的催化性质时,有几位学生同时发出疑问:“为什么酶会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适宜的条件’这些特性呢?”面对学生的提问,在备课过程中我早有预料,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同时创设了一次生物史教育时机。合成酶的反应曾荣获诺贝尔生物奖,用酶进一步来催化生产肥料和各种生物反应等。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可以造福人类,同样可以毁灭人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时机的设计

生物中有许多素材可用来设计教学的时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生物实验现象是生物科所特有的教学时机素材。生物实验现象新奇美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不仅要善于运用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去及时捕捉各种现象作为教学时机,还要多增补一些趣味性、新奇性和探索性的实验,创设更有效的实验教学时机,以便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2)利用生物史实作为教的时机。著名生物家傅鹰教授说过:“生物给人以知识,生物史给人以智慧。”同样,生物学科也是如此。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更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化生物史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各种生物史教育时机,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设疑,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的不和谐状态,造成悬念,从而使他们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因此,问题情景是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时机素材。当我们能够灵活选择具体情况下的提问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目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时,学生学习的动机就能被激发,思维就能被激活,当问题解决之后,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机的效能得到发挥。例如,在教学重点处创设问题情景。以“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这节课为例,从光合作用过程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入手是本节的重点之一。教材中通过讨论与交流的形式来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的实质和电子得失的关系,于是我设置了五个小问题作为讨论与交流的契机,让学生去主动探究。①光合作用的色素包括哪几种?分别是什么?②这些色素都是什么颜色及他们的元素组成是什么样的?③光能在叶绿体中的具体传递过程是怎么样的?④在光反应中是水是失去电子还是得到电子?⑤在此过程中形成电子流时,谁充当还原剂,谁充当氧化剂?

(4)联系自然界、生活和生产实际创设教学时机。新课程改革要求生物知识应多反映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多联系自然、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景,造成教学时机。

二、捕捉教的时机

捕捉教的时机是指课堂教学时机出现时教师能迅速做出选择和决策,并付之行动。记得有一次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节课时,学生争着到后排座位就坐,这跟以往上实验课争着前排就坐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我抓住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环境教育,让学生明确我们学习生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保护环境:生物反应可以产生许多的有害物质,但通过生物生物反应,我们可以使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是有益的物质,这也正是生物科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大家都知道,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这个知识中要用到的丙酮有毒,回避不能够解决问题,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以避免丙酮大量挥发并将其转化为无毒的物质。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之后,后排的学生马上很主动地到前排就坐,且此后再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三、利用教的时机

苏格拉底说过:“最有希望成功的,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并全力以赴的人。”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在适当的时刻利用教的时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其思维,最终提高课堂效益。在高三生物总复习中,时间短,任务重,课堂中若能善于利用教学时机,将教学不断推向高潮,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兴奋的内心状态,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每一次的设问都是一次时机的利用,并形成一种凝神思虑。在激动兴奋的学习情景中,我们引导学生主动深究,逐渐将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不会感到高三习题课的单调和枯燥无味,并掌握解一类题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若能善于创设、捕捉和利用教的时机,通过时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益,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上一篇:生物课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下一篇:联想思维:学习生物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