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模式分析

时间:2022-06-10 06:34:29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模式分析

[摘 要]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旅游业从业人员观念落后造成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复合型旅游信息人才,部分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资金不足,交易过程电子化程度不高等。具体分析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模式:B to C直销模式,B to C中间商销售模式,C to C模式,B to B to C模式。其中在黑龙江省最有发展前途的是B to C和C to C模式。

[关键词] 乡村旅游;新农村;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5-0084-03

目前,很多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更多只重视当地的接待设施、旅游项目和活动的建设和开发,旅行社等企业的营销工作。但目前旅游市场已出现了新的旅游形式,如背包游、自助游和自驾游等个性化、零散化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得到普及,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接待方要更好地解决信息沟通问题,使旅游者能够更顺利地进行乡村旅游,旅行社也要创新业务,满足旅游市场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在旅游业的一种具体应用。世界旅游组织在其出版物“E-Business for Tourism”中指出:“旅游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和对外的连通性(connectivity),即改进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交易,改进旅游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增进知识共享”。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是传统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网络化、电子化和虚拟化,是旅游业适应信息时代的一种适时调整,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经济的手段之一。对于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模式的探讨,有助于管理乡村旅游业务员,也有助于旅游电子商务的充分发展。

一、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滞后于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并存在诸多问题。

(一)旅游业从业人员观念落后影响了信息化建设

旅游业本身只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因此,旅游业的从业和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往往缺乏了解,重视不够,对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了解也不深。在这种思维方式主导下,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的融合就将面临一定的困难,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旅游业的管理也存在观念障碍。落后、偏远地区往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处于观念保守和被动接受的状态,不愿花太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设网站、呼叫中心和管理信息系统,在大部分旅游企业中,在办公、营销和内部管理等方面仍处于手工和半手工操作阶段。

(二)旅游业缺乏复合型信息人才

到2010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967所,比2009年末增加115所,在校生59.6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001所,比2009年末增加了120所,在校学生49.03万人。旅游院校总数合计1968所,在校生为108.64万人。但旅游院校培养的学生很少熟悉旅游业信息化工作,学校开设的课程中也很少涉及到旅游信息化的内容,从而导致旅游业信息技术人才极度缺乏。另一方面,专业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又较少进入旅游行业工作,而是更多地在本专业领域发展。因此旅游业缺乏既懂旅游管理,又熟悉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

(三)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资金不足

对于一些资源丰富、区位较好的地区,由于具有赢利的能力,这样的地区往往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可以获得大量资金投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对于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往往受到资金较少的限制,无法购置与更新信息技术设备,无力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支撑长期的信息化投入。

(四)交易过程电子化程度不高

目前,完全旅游电子商务(通过电子方式完成所有的旅游商务环节)是最彻底的旅游电子商务形式,但这种方式对于交易主体、交易平台、交易控制和交易法规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在国内旅游业中,部分旅游企业在机票销售、房间预订等领域实现了对外销售环节的完全电子商务,但内部管理、内部和外部的沟通还没有实现电子化。因此,乡村旅游实现完全电子商务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多数是不完全旅游电子商务,不能完全依靠电子方式实现旅游商务的全过程,某些环节必须依靠一些传统方式来完成。在目前几种主要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产品中,都存在典型的不完全性。例如,比较常见的门票销售形式还是网上查询或电话咨询后,进行网上或电话预订,但付费环节仍有大量业务是通过现金支付。此外,房间预订、旅游线路预订也存在类似情况。

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

电子商务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联系起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交易方式。旅游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交易主体,分为三类:即企业(Business,简称B)、顾客/客户(Consumer/Customer,简称C)和政府机构(Government,简称G)。这里的企业包括旅游企业和非旅游企业,也包括旅游中间商或分销商。顾客是指最终顾客,泛指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的形式交易产品和服务的个人和组织(如公司客户等),不局限于旅游者。需要注意的是,在C to C模式中,第二个C代表最终顾客,而第一个C代表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个人。这里的政府机构泛指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的形式获得产品和服务各类各级部门、组织。

三、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以上三类交易主体形成了四种基本的电子商务模式:B to B、B to C、B to G、C to C,这几种模式考虑了产品和服务的流动方向,前面的交易主体代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后面的交易主体代表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由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C to B模式不是旅游电子商务的典型模式,应用机会较小,这里不做探讨。此外,G to B、G to C、G to G、C to G不是电子商务的模式,G to B、G to C、G to G属于电子政务的内容。

(一)B to C直销模式

B to C,即Business-to-Consumer,也可简写为B2C或B—C。B to C模式指经营乡村旅游的企业与游客之间的电子商务,即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直接面向游客销售旅游产品和服务。该模式是国内旅游电子商务最早应用的模式,是企业适应信息技术变革做出调整的产物。目前,主要是旅游企业和中间商应用B to C模式,通过网站、呼叫中心、微博、社交网站和中央预订系统等形式进行电子商务活动。该模式节省和缩小了顾客和企业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交易效率,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应用与普及难度较低。传统的旅游企业最初希望通过该模式打破中间商对客源的垄断和控制,建立一种直销模式,直接面对最终顾客。但事实证明,旅游中间商的作用不能被完全替代,中间商一般拥有若干家不同旅游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顾客对其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对中小企业而言,该模式可以提供与大企业竞争的机会,减少资金、人员方面的差距;对于大企业而言,可以减少地域的限制,节约营销成本。

例如,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筒屯镇珰奈村,建立了拥有独立域名的网站(www.省略),全面推广珰奈湿地旅游(AAA级景区),对景区概况、湿地景观、景区文化、开发保护和湿地知识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配备了视频资料,使游客可以提前了解该景区的相关情况。黑龙江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电子商务的应用更加成熟,不仅拥有独立域名的网站(www.省略),而且对整个景区的介绍更加全面具体,尤其对当地的家庭旅馆、餐馆和宾馆的信息介绍比较翔实。

上一篇: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淘宝服务外包实训应用 下一篇:央视广告宣传对企业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机制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