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搬移技术结合扶正逐毒汤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

时间:2022-06-10 06:26:20

骨搬移技术结合扶正逐毒汤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

[摘要]目的 研究一种简单而有效地治疗四肢长骨干慢性骨髓炎的方法。 方法 对3例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患者,用Orthofix带羟基磷灰石涂层螺钉的单臂双轨外固定支架行骨搬移术,伤口Ⅰ期缝合或开放换药,搬移骨块每天移动1 mm;根据慢性骨髓炎患者后期多数呈气血两虚或肝肾亏虚的特点,运用我院自拟中药方扶正逐瘀汤内服,起到补气血、益肝肾、透毒排脓的作用。 结果 本组3例,病程8~12个月,骨折完全愈合、矿化,伤口愈合良好,局部皮肤柔软,膝、踝关节活动好。 结论 骨搬移技术配合扶正逐瘀汤内服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疗效满意。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骨搬移技术;中药内服

[中图分类号] R68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3-91-02

胫骨慢性骨髓炎多见于胫骨中远端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术后,这与局部血运欠佳这个解剖的原因有关系。我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胫骨慢性骨髓炎3例,用骨搬移技术结合自拟的扶正逐毒汤治疗,全部愈合,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例患者,全部男性;左2例,右1例;年龄25~60岁,平均38岁;交通伤2例,工地压伤1例。均为胫骨中远端粉碎骨折,行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出现皮肤坏死、伤口感染,反复不愈,继而出现骨髓炎;病程2~5年;其中1例皮肤缺损,胫骨外露,另2例没有皮肤缺损,但有窦道形成,反复流脓;X光片、CT片等检查均可见骨折愈合不良,骨髓腔密度不均,出现空洞、死骨形成等骨髓炎特征;其中1例在外院行多次手术,造成骨缺损。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术前先将感染创口(或皮肤缺损区)用碘伏消毒后,用纱块包扎、手术贴膜封闭,然后整个患肢一起消毒。根据骨缺损的长度决定在病灶一侧或两侧截骨:在胫骨上端膝关节面下方1 cm处,各间隔2 cm从内侧向外侧水平打入4枚直径为6 mm的羟基磷灰螺钉。在胫骨下端踝关节面上方3 cm处,间隔2 cm从内向外打入2~3枚羟钉,然后将小腿内侧安装Orthofix外固定杆与羟钉固定。在胫骨上端的上、下2枚羟钉中间将胫骨截断。以上操作步骤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最后去掉包扎感染创面的贴膜和纱布,较彻底的切除外露坏死骨和X线光片显示骨髓腔呈空洞状的骨缺损病灶,所有可疑感染的组织都要清除[1]。无皮肤缺损的可直接缝合伤口;皮肤缺损者用碘伏纱块、棉垫包扎,术后开放换药。

1.2.2 术后处理 (1)术后第1天,即根据患者体质,辨证施治,运用扶正逐瘀汤加减口服,维持2~3个月。扶正逐瘀汤方组:北芪15 g,川芎15 g,白芍15 g ,熟地20 g,杜仲15 g,牛膝15 g,龙骨30 g,牡蛎30 g 薏仁15 g,败酱草15 g 鳖甲10 g,皂角刺10 g,天花粉15 g,甘草5 g。脾胃虚者,加党参15 g,白术15 g;血虚者,加当归15 g,红枣10 g;年老肾虚明显者,去紫花地丁、败酱草,加山萸肉15 g,菟丝子15 g, 泽泻20 g。 上药加水500 mL,先文火、后武火煎至200 mL,每天分2次口服。(2)术后10~12 d开始骨搬移,每天1 mm,分4次完成(Orthofix外固定支架有带刻度的旋钮,每90°一个刻度,转4次就是一圈,即1 mm,患者很容易学会。(3)2例伤口Ⅰ期缝合者,在伤口愈合拆线后即可出院;另1例皮肤缺损者先用碘伏纱块外敷7 d,后改用创面灵(我院自制外用中药水剂)纱块外敷,直至创面闭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静滴,5~7 d后改口服,2周后完全停用抗生素,以中药汤剂为主。(4)术后2周即鼓励、指导膝、踝关节功能锻炼(先被动、后主动);1个月后骨质与羟基磷灰石螺钉已紧密结合,鼓励患者伏拐不负重或轻负重行走锻炼。(5)每月复诊,拍X光片及调整外固定支架。

2 结果

2例Ⅰ期伤口缝合者,于术后2周伤口顺利愈合拆线;1例皮肤缺损者在换药6周后创面闭合,无渗液。2例骨缺损90°,踝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患肢力量恢复好,可去拐自由活动。1例原皮肤缺损者愈合后新生皮肤柔软,无硬化瘢痕出现,比植皮效果好。

3 讨论

胫骨因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骨折后发展成为慢性骨髓炎是其后期常见并发症,常发生在胫骨中下段,多见于开放性骨折、严重多发性损伤及早期处理不当。常伴有局部软组织瘢痕或缺损、骨端死骨形成及骨缺损、关节功能障碍及肢体短缩。传统治疗方法是经反复多次手术将病灶清除,加上植皮或皮瓣转移术,几个月后植骨以促进骨端愈合[2]。其治疗周期长,后期肢体不等长、再感染及骨不连发生率高,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本组应用骨搬移的方法,切除骨髓炎病灶,在其近段或远端的健侧截骨,利用外固定支架上的滑杆,把有活性的骨段向病灶移动(每天1 mm),运用“张应力”和“压应力”的原理,增加“时间”这个变量,修复病灶。其原理是逐渐移动被截断的游离骨块,骨块在一种牵拉和压缩状态下将缺损部修复,最后骨块与骨端合拢愈合。骨延长时,由于张力的效应,延长部的中央纤维细胞形成胶原纤维呈伸展平行排列,进一步形成成骨细胞、类骨组织,呈平行柱状,最后成为骨小梁。这是“张力牵拉法则”(low of tension-stress)[3]。正常情况下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含量很少,骨折后形成骨缺损后明显增加,骨形态发生蛋白主要来自骨端坏死后的释放(由成骨细胞分泌)。这种现象称为“引导性骨再生” [3]。

本组所用单臂双轨带滑动杆外固定支架,其设计原理来源于Ilizarov支架。两者相比,Ilizarov支架设计经典,真正实现了三维立体矫形固定,有利于骨愈合。但是Ilizarov外固定器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组件太多、操作烦复,并且对医生的医疗技术和临床经验有较高的要术;而且架子太大,很占空间,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如股骨外固定架甚至连睡觉都很麻烦)[3]。而本组所用的Orthofix带羟钉的单臂双轨外固定支架,大小与普通外固定架接近,外形轻便,操作简单,所占空间小,佩带相对舒适,患者比较容易接受;其调节螺丝也简单明了,患者很容易学会。

外固定架常见并发症是钉道感染,主要是由于螺钉松动、患者钉道反应等所致钉口感染、钉道感染、骨吸收、甚至逆行感染[4]。本组所用的螺钉是羟基磷灰石螺钉,能与骨质紧密结合(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非常牢靠),不会像普通螺钉那样产生松动,从而减少钉道感染的发生(本组3例无一例出现钉道并发症) 。

慢性骨髓炎患者后期多数呈气血两虚或肝肾亏虚的体质,我们针对这一特点,自拟中药方扶正逐毒汤,方中北芪、川芎、白芍、熟地补益气血,熟地、杜仲、牛膝、龙骨、牡蛎、补肾壮骨强筋,薏仁、败酱草、鳖甲、皂角刺、天花粉是透毒排脓佳品。全方共奏补气血、益肝肾、透毒排脓的功效,在进行骨搬移手术的术前、术后,根据患者的体质辩证施治,煎成汤剂给患者口服,达到刺激骨细胞生长、加速微循环的建立的作用。中西结合、内外兼治,达到缩短疗程,有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目的。如果说骨搬移技术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有效工具,扶正逐毒汤就是这一工具的强力助推剂。

关于健侧截骨,经典的方法是:确定截骨线后,垂直截骨线切开骨膜2~3 cm,然后向两边剥开骨膜,在骨膜内用线锯沿截骨线截开;但也有一些国外专家用细钻头截骨,成“十”字交叉钻孔,然后用骨膜剥离器轻轻撬开骨折端,再上紧外固定架螺丝加压。前者强调保留完整的骨膜,后者则操作简单,没有刻意去保护骨膜,但两者最终都取得较佳效果。两者相同的是都是等待10~12 d后才开始骨搬移,这是“待机期”,目的是让两骨断端之间产生足够多的彼此相连的骨纤维,形成“藕断丝连”的状态[3],这样开始骨搬移后,延长部就会形成大量具有高度活性的胶原纤维(以后会逐渐成熟,生长成为类骨组织、骨小梁)。

关于皮肤缺损的病例,很多人认为须先行创面封闭,进行植皮、皮瓣转移等手术,再行骨搬移[5-6]。其实对于骨搬移技术来说,这个步骤是多余的,因为骨搬移的过程中,软组织的修复和骨头的修复是同时进行的,甚至软组织的修复比骨修复还要快。如本组病例中,有1例皮肤缺损达5 cm×8 cm,未做任何软组织覆盖的手术,只在早期开放换药,在6周后创面全部封闭;在骨端接触之前,创面全部覆盖新生皮肤,质地柔软,效果不亚于皮瓣转移,优于植皮,这就是骨搬移技术的魅力所在。

由于本组研究开展时间较短,病例较少,数据支持不够充分,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胡波,涂洪波,孙红振,等.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3):181-182.

[2] Rodriguez-Merchan EC,Forriol F. Nonunion:general principles and exper imental data[J].Clin Orthop,2004,34(419):4-12.

[3] 曲龙.骨搬移治疗骨缺损与骨不连 Ilizarov技术的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16,108-109.

[4] 陈辉,王爱民,沈岳,等.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技术对严重下肢感染骨缺损的治疗[J].重庆医学,2008,37(17):1962-1963.

[5] 王晓勇,张忠荣,邓天琼,等.应用皮瓣、骨搬移技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7):715-716.

[6] 沈立锋,郭峭峰,张展,等.带蒂皮瓣结合骨搬移技术一期治疗下肢感染性大段骨缺损[C]//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集.北京:中华医学会,2013:197-198.

(收稿日期:2013-05-20)

上一篇: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开颅手术... 下一篇:医院门诊药房药患纠纷分析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