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兴邦 利民固本

时间:2022-06-10 06:14:45

[摘要]生态文明源于水。湖南的水环境不太理想,为了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步伐,实现生态文明,必须在建设工业湖南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大战略中把根治水患作为兴邦利民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关键词]根治水患 科教兴水 治水之道

恶劣的水环境

水旱灾害频繁、夏汛秋旱是湖南的省情。水患是影响和制约湖南省农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潜在根源。第一,水满为患。多年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弱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经商和打工,水利设施难以维修更新,且老化残破。一遇特大高洪,溃堤倒院,危害人的生命和财产。第二,水缺为灾。某些乡镇村组的水利设施有1/3残破废弃,1/3带病运行,只有1/3发挥作用。加上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低,天然水的利用率只有10%,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也不足50%,这无形中将使农业生产受到缺水、少水甚至无水的威胁。第三,水污为害。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和“三废”排放,严重危害着农作物生长和人畜安全,引起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水所到之处环境恶化、禾苗受损,水质腐臭、鱼虾无影。第四,水患是困扰农业发展的症结。变水害为水利,是湖南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

根治水患的伟大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根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都受决定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决定着一切文明的长治久安。生态文明不仅关系着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而且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没有生态文明,其他三种文明发展得再充分,也有可能毁于一旦。生态文明源于水,水是人类的生命线。

建设生态文明的障碍,是湖南具有极其恶劣的水环境。尤其久负盛名的渔米之乡常德,除了春汛秋旱、畸重畸轻的天然供水外,水路经流的地理环境也是极为不利的。横贯常德的是长江、澧水和沅水。每年春雨瀑灌,三股洪魔形成夹攻之势,由西向东形成万钧之力,横冲直撞,人们被洪魔折腾得筋疲力尽。常德古代的原始巫术和原始宗教均已说明治水是通达人与自然和谐的桥梁和纽带。千百年来,常德人为抗击洪魔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现代常德人在更高层次上认识了治水是兴邦利民之大计。

具体的治水措施

水是宇宙万物之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适度的水量和优良的水质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首要的根本的物质条件。

要把水利基础设施的构建和完善放在首位。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狠抓水利建设的过硬措施,深入基层、现场办公,以身作责,身体力行,确保农业经济运行有充足的水量和优良的水质。各级财力要明显地向水利倾斜,增加水利建设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物力财力足额到位。要持之以恒开展水土保持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实现好水利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彻底改变过去以权利等级为基础的纵向管理,发展现代以人际关怀为基础的横向管理。在出现洪涝旱灾险情时,整个管理动作要有严密的质量标准体系,全程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和网络化的组织系统,取得行之有效的管理结果。

做好清淤挖沙和固水保水工作。推广和应用地下工程的盾构技术,保证源源不断的水源用于农业生产。全面加强的沅澧流域和洞庭湖区为系统的水资源保护,强化施用农药化肥和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尽最大努力做好优化水质的工作。

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森林资源调节水量、吸毒灭茵和净化污水的巨大功能。森林是水的保护神,治水之道在于山,治山之道在于林。穷山必生恶水,秀水源于青山。丰富的森林资源对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劳动的自然生产率起着其他资源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森林是一座巨大的绿色调温箱,是大地的“神圣卫士”,是有害物质的天然净化器,是天然的水量凋节器,是秀水的传送机。因此,要把植树造林作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消弱洪水、防止洪涝旱灾的根本措施。在湖南已有的星罗密布欧美杨林地的基础上,在洞庭湖区和沅澧流域建设多条总数长达千公里的绿色长城,作为抵御洪涝、旱灾、风蚀和沙尘的有效屏障。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和开发森林资源,让所有的荒山秃岭、空坪隙地、通道、河床都披上绿装,成为绿色世界。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探析 下一篇:论曾国藩的治学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