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建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时间:2022-06-10 06:10:45

浅议数学建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摘 要: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加强数学建模教学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并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熟悉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加强数学建模教学,这无疑是对一线的数学教师的一种新的要求和挑战。下面就加强数学建模教学教师须改变的几个观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的教学观

数学建模需要深厚扎实的数学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对实际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广博的知识面,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应当从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如从注重数学知识的量和“题海战术”转向注重数学知识价值和思想方法教学;从注重知识(如定理、公式、法则)的记忆转向思维的启发;从学习的结果转向学习的过程;从注重学会转向会学;从注重选拔转向发展;从注重教法转向学法;要从“为教而教”转变为“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

二、教师的学生观

数学建模课程指导思想是:以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和知识传授为主的,通过建模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学生的学习观,数学建模教学将加强活动课或实验实习操作的作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实践性,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收集、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转化、构建、解答等一系列认识活动来完成建模过程,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注重学生被动接受转向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从单纯教师的方法转向师生合作的方法。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指导教学时,才称得上是教师主导的教学。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教师的课程观

数学建模要求教师由课程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化为以教材为知识载体的师生课程文化的共建者。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因此教师必须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做教材的主人,既遵循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其根本是要使学生走出课本,走出传统的习题演练,使他们走入生活、生产的实际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由来,数学的应用,体验到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架起从生活问题通往数学问题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钻研业务,掌握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熟悉专业知识,对于教材的编排思想和体例做到心中有数。能够灵活地应用教材,不拘一格地重新设计。

四、教师的学科观

数学建模教学要求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科间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大学科观,学科之间是交互整合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数学广泛地渗透到各个学科,促进了各学科的数学化趋势。数学建模往往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问题,它涉及其他学科和生活知识,往往是一个跨学科的合作过程,它促使学生把各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促使学生根据需要查阅资料获取新知识,促使学生围绕问题收集信息,深化对问题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在建模教学中应重视选用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美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跨学科问题和大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如投资买卖、银行储蓄、优化、测量等方面)的数学问题,从其他学科中选择应用,通过构建模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该学科难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呼应,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要求数学教师在改变观念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学习,首先留心向身边各行各业的能人学习,开通自己的问题源、相关知识的储备库和咨询网,并且努力掌握计算机工具,如求根、迭代、逼近、拟合、模拟等。其次要认识到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教师最好自己做—点应用的课题,或参加专业的培训班、讨论班;一方面也可以从自己较熟悉的课题人手,直接实践、探索数学建模教与学的规律。为了自己钟爱的数学,行动起来,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相信一定能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数学教育道路。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民族高职师范教育“三导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 下一篇: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快速成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