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2-06-10 05:33:24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为了了解本辖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根据省卫生厅关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相关文件和监测方案,对本辖区可能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的食品进行了检测,对采集的345份样品进行检测,对检测出来的致病菌进行分析,总结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情况,为食品安全提供理论支持,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分析

随着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致病菌的检测条件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出现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够很好的监测。食品安全历来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在众多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以李斯特菌为多见,革兰氏阴性菌以沙门菌与大肠杆菌为常见[1],为全面了解本地区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的相关情况,现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对食品集散地进行抽样检测,将具体检测情况与结果相关情况现报告如下。

1方法

对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的监测主要选择食品的集散地,多对本地区的食品厂、菜市场、以及乡村水产市场和城市超市进行检测,监测的食品包括肉质类食品、蔬菜水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米、面)、淡水与饮料以及烹饪食品。检测方式主要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取小部分样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根据样品进行分类处理,定向检测可能含有的致病菌。最后经广西CDC复核。

2结果

经监测,各类食品微生物污染检测合格情况。对6种(类)食品进行采样,共检测样品345份,合格273份,合格率79.13%。2011——2012年6种食品微生物污染检测合格情况见表1。

本辖区发现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如下表1。

3讨论

本辖区的食品微生物的检出率较高,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的致病因子而导致的感染或中毒,大多数食源性疾病是由细菌、真菌、病毒和蠕虫引起。文献调查表明,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是一个动态的情况,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链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病原体种群不是一成不变,食品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许多病原体可以通过食物传播。维持食品安全的标准将取决于监测和监督时刻保持警惕。

通过检测345份样品结果显示,我辖区市售食品中检验合格率仅为79.13%,微生物污染严重。肉质类等大肠菌群超标严重;在蔬菜水果类、冷菜类制品中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检出率相当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污染严重的食品大多数是个体摊点,没有经过无菌包装就在市场上暴露经营,加上经营者不进行无菌操作,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此外,婴幼儿配方粉、婴幼儿谷基辅助食品,由于经过无菌处理后包装,标明有效期后出销售,不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目前,我市市售食品卫生质量存在严重隐患,微生物污染的食品由于生产加工规模小,加工环节环境卫生较差,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缺乏无菌操作,因而极易造成微生物污染。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熟肉、鲜榨果蔬汁制品类等的监督和管理,对食品生产中存在问题,应及时提出并促其改进,尤其是夏季食品,要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普及食物中毒知识,强调食品的高温杀菌作用[3]。

参考文献

[1]黄家兵,汪艳平,司徒谊萍,余枫华,吴谨呈,周红雨,程德明,Huang Jia-bing

,Wang Yan-ping,Situ Yi-ping,Yu Feng-hua,Wu Jing-cheng,Zhou Hong-yu,Cheng De-ming.2006年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126-128.

[2]杨瑞军,金莞尔,张建民,王文英,于丽莉,Yang Rui-jun,Jin Wan-er,Zhang

Jian-min,Wang Wen-ying,Yu Li-li.衢州市2005——2006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4):680-706.

[3]何水渊,罗学辉,张建群,梅允淼,张怡明,张一,HE Shui-yuan.LUO Xue-hui.ZHANG Jian-qun.MEI Yun-miao.ZHANG Yi-ming.ZHANG Yi.浙江省余姚市农贸市场肉类、海产品中6种食源性细菌的污染检测分析[期刊论文].疾病监测,2008,23(7).

上一篇:浅谈健脾渗湿方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ShadeStar电子比色仪与目测法比色在烤瓷修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