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点亮学生学习诗歌的火把

时间:2022-06-09 11:56:43

诵读,点亮学生学习诗歌的火把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材编入了大量的诗歌;在中考中,诗歌鉴赏所占分值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培养学生的诗歌阅读和鉴赏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但如何开展好诗歌教学,一直是困扰着语文教学的难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句句翻译、字字解释,而结果是学生学得很被动,教师教得也很吃力,但教学效果却很不明显。

笔者通过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以读为本,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发展素养”的诗歌诵读教学法,可以打破传统语文诗歌教学的弊端,有效地提高诗歌的教学质量,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诗歌教学相比,诵读教学法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熟悉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并能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素养。下面笔者就对如何开展诗歌诵读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教师示范诵读,帮助学生体验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充满真挚情感的优美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诗歌的读音和诵读节奏,更好地感悟诗歌的感情,而且能极大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调动起学生自己朗读诗歌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诗歌教学的示范诵读,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好范读的作用,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诗歌进行认真的朗读和研究,准确地掌握读音和诵读节奏,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此外,教师在范读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突出诵读的要点,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去模仿、去诵读,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冰心诗四首》中的《成功的花》时,教师在范读的过程中,在突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找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说明好在哪里?重点体会“明艳”、“浸透”、“洒遍”等词语的作用(明艳形象突出了花的成功,浸透写出了眼泪之多,洒遍指明了血雨洒的范围之广),进而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人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荣誉,而应该知道这成功背后蕴含的艰辛,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荣耀?

二、各种感官参与,体验诵读快乐

语文教学,是多种思维和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自己去逐步地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体验到诵读诗歌的快乐。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教学思路的束缚,往往是一个人在前面讲,整节课下来就是满堂灌,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诗歌教学中开展诵读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参与、体验和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诵读诗歌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朗读诗歌。在朗读完之后,让学生们动脑思考,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自己根据头脑中所想到的内容,把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自己画出来。这样,学生在画完之后,再让学生对照着自己所画的景物,朗读诗歌,学生对诗歌所描写的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就能有了更好的理解,从而体验到诵读带来的快乐。

三、引导课外诵读,发展学生素养

诗歌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诗歌积累为前提。如果学生在平时有着大量的诵读诗歌的积累,在遇到很多相似的题材时,就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实现举一反三。让学生多诵读课外诗歌,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熟练地掌握课本诗歌的基础上,扩大课外诵读,通过大量地诵读课外诗歌,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通过增加学生诗歌的阅读数量,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平时拿出时间来诵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也可让学生自己去搜寻一些好的诗歌,体味诗歌的遣词,诗歌的情感,并拿出专门的时间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并进行适当的点拨,把诗歌吃透。这样,当学生在日后进行诗歌学习时,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诗歌教学也变得轻松简单了。

总之,诵读法是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想开展好诗歌诵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善于与学生进行接触和沟通,因材施教,结合教学实际不断的调整教学方法,多方位、多渠道、多角度,从各方面努力,以读为本,才能点亮学生学习诗歌的火把,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鉴赏水平,诗歌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原来低效沉闷的“死胡同”而充满活力。

上一篇:如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 下一篇:试论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