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特点

时间:2022-06-09 10:15:15

探析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特点

摘要: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独特性,就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实践创新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一、现形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技术从单纯的计算已经发展为了现如今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想结合的时代,即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发展到社会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从事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已经八个年头了,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由于信息技术现在发展的非常之快,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知识,在毕业之后到了工作岗位上已经完全用不到了,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款全新的软件系统。在加上学校学生本身的自学能力就比较差,很多学生都不会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在遇到新的软件系统的时候束手无策,给用人单位留下了适应能力差,后劲不足的不好印象。

课程内容陈旧,时代感不强。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相对缓慢。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是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更新周期总是落后于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计算机的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很快出现在教科书上。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现形方式

现在绝对多数的院校都配备的多媒体教室,但是增加的对媒体教室只是单纯的改变了教学工具,没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性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全面开展。只不过是在教学的演示上把以前单一的黑板教学改变成单一的屏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只是应试教育的数字化,很难让学生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意识。

而且很多信息技术院校都是对所有学生从零教起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以前在高中或者是经常上网对计算机基础有些了解的学生,这些课程就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绝大多数懂得这方面知识的学生都不会有兴趣在听。少部分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则会感觉所学的知识很深奥难懂。另外对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的目标不同,可是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几乎没有不同。

还有很多学院都是讲毕业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相提并论的,这样的方式是可以让学生积极学习这门课程,同时也会让一些学的不太理想的同学倍感压力。并且也给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弊端。等级考试内容和教学大纲完全不协调,考试内容很多都是已经过时了的计算机内容。这样就存在了学生要学习一些陈旧的落伍的今后完全在工作和学习中都用不上的毫无实用价值的知识。

但是考试考核方式改革力度不大,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点是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而我们的考试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

三、信息技术教学建议

1.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应该实验练习为主,把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的概念、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入在实验中,从而来加深学生对该门课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亲自来操作理论课上老师讲的内容。通过操作和老师的讲解,学生很轻易的就记住。比在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讲述。

2.还可以采取分组、分层次的教学方式,把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有所了解的同学和对计算机基础完全不了的学生按照等级分成若干组,对其每组按照对计算机基础理解的程度有计划的教学。

3.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问题一一解答,展示给学生看;或者是让学生来亲自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解答问题,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来缩短个别学生的差异,同时也能带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改革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考核模式,考试除了对最基础的知识进行上机理论考试外,更重要的要考查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能力和遇到的问题时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考试的形式可以很多种,例如:教师提出一些理论知识问题,让学生口述正确答案;可以出一些套题让学生作答;还可以上机考试,让学生用电脑做一些word、excel、powerpoint文档表格和课件的综合练习。

四、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的特色阶段

现如今是网络的时代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来给学生课余时间提供学习的机会,利用网上课堂。

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文化教育,我们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文化教育。信息技术文化已深远的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而计算机的普及,也让计算机网络已进人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可以积极利用这个网络平台,搭建一个立体化的课程体系。经一系列的网上调查显示:75%的学生认为网络上

的信息有助于学习,95%的学生认为教师提供的教案有助于学习。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结合各学院自身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资源和网上课堂,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提供帮助。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突出学习者的个性化教育,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教学行为,它彻底地改变了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表现方式的多样化还从客观上给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现代教育理论对学习者的个性差异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且这些差异本身就是因材施教的源泉。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更加肯定了学习者的个性,认为学生以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为辅时,学习者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极大的促进。在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者通过人机交互能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进度,不仅实现了个别化学习,还能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个性。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它通过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能快速地理解学习内容,使各类教育的资源共享。

结语:总之,我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技术,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的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红云等,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9):73

[2] 姜根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 职教通讯,2003,(7)[3] 宋旭明,王启智.构思:21世纪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结构”[j],计算机教育,2004,(5)

论文网在线:

上一篇:动物细胞工程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探讨高职教育特色的产学研结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