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方言代词

时间:2022-06-09 09:39:15

[摘要]秦安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本文在描写和考源的基础上揭示秦安方言代词的特点。

[关键词]秦安方言;中原官话;代词;特点

[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2-0044-02

秦安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分布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境内。本文主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秦安方言代词的形态做一描写并揭示其特点。本文以秦安县王尹乡的口音为标准,文中注音用国际音标。秦安方言的单字声调有三个:平声13、上声53、去声44。

一、 秦安方言代词的形式和用法

(一) 人称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的代词叫作人称代词,一般做主语、宾语、定语,其用法和普通话差不多。

1.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单数为“我[ ]”,复数有排除式“搞”[ ]与包括式“曹”[ ]的区别,排除式不包括听话的人,包括式包括说话的双方;表示复数意义的“搞”在和别人对指时,可以表示单数的意思。

2. 第二人称代词

单数为“你[ ]” 复数为“扭[ ]”。

第二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可以当单数用,有一定的感彩。例如:

(1)扭泥是大忙人么,都不看括搞。(你可是

大忙人啊,都不来看一会我们。)

3.第三人称代词

秦安方言中的第三人称代词有“他”型和非“他”型两套形式,非“他”型的有“兀”、“他家”、“泥”,单数为“他[ ] /兀[ ]”,复数为“他家[ ] /泥[ ]”。“他”可以指物、指事,这种用法比指人的用法后起,“他”也可以虚指。“泥”指的是双方都知道的人,“泥”应是“人家”的合音,读为[ ],普通话中用“人家”的地方可用“泥”代替。例如:

(1)管他是啥哩,能看病就能成老。(管他是

什么,能治病就行了。)

(2)泥都来了,你来?(人家都到了,你呢?)

秦安方言里除了三身代词,还有己称代词“各家[ ]、各人家[ ]”,旁称代词“旁人[ ]、泥人家[ ]、他家[ ]”,统称代词“大家[ ]、呀怪 [ ]”等,不具论。

秦安方言人称代词中,第一、二人称代词单数的声调为上声,第三人称代词单数则是平声,内部不太统一,这也符合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的共时构造规律。

(二) 指示代词

秦安方言的指示代词可分为近指与远指两大类,其中“周”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这”,“兀”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那”,一般来说“周”与“兀”成对出现。

指示代词除以“周”和“兀”为基本式外,还有“周+X”和“兀+X”的形式。“周搭”、“兀搭”都可指距离较近的处所,而“周面”、“兀面”指代的范围更广阔,也可用“周一坨”、“兀一坨”,“周一划”、“兀一划”,“周一片”、“兀一片”等指处所;还有用“兀里里”这种比较特殊的后缀叠置词表示更远指;“周么家”、“兀么家”,“周怪家”、“兀怪家”在并列使用时可以表示虚指。例如:

(1)周一坨儿地是李四家都。(这块儿土地

是李四家的。)

(2)他家屋里一直到兀里里哩。(他家在那

里。)(更远指)

(3)一天净是些周怪家兀怪家都事。(整天

净是这样那样的事。)

指示代词中还有旁指代词:再都、别都;遍指代词:每、每一怪;统指代词:一共、啥一怪。

(三)疑问代词

秦安方言中疑问代词以“啥”、“咋”为基本形式。问具体内容的时候一般在基本形式后加后缀语素,就变成了复合形式。

秦安方言中的疑问代词与普通话中的疑问代词用法基本相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啥”不仅可以表示任指,还可表示虚指;问俩人之间的关系时用“啥人”。问数量的“多吗少”在口语中已经成一固定的短语,意思是“行吗”、“怎么样”;“多少”可以用作虚指。用“咋呵滴”询问原因时往往带有强调、加强语气的意思。例如:

(1)他肯定有啥心事哩!(他肯定有什么心

事呢。)

(2)他是你都啥人?(他和你什么关系?)

(3)你看兀么些粮食多吗少?(你看那些

粮食行吗?)

(4)扭两怪不是好联手吗,你咋呵滴要骂她

哩,啊?(你俩不是好朋友吗,你为什么要骂她?)

二、秦安方言代词考源

(一) “我[ ]”的来源

上古汉语中有“我、吾、余(予、台)、朕、卬”等第一人称代词。“根据古音考察起来,这些人称代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统:‘我、吾、卬’是一个系统,‘余、予、台’是一个系统,而‘朕’自成一个系统。这三个系统大约代表三个不同的来源。而同一个系统中的不同写法则代表不同的方音或不同的书写习惯。例如就‘我、吾、卬’来说,古音中三者同纽,而‘我’属‘歌’部,‘吾’属‘鱼’部,‘卬’属‘阳’部。”(史存直,2008)秦安方言的“我”显然属于史存直所说的第一个系统,但疑母的字,其声母为什么成了“k”呢,如何解释?我们认为甘肃一带的方言,疑母字曾经有过读“ ”形式的时期,后来鼻音“ ”弱化而脱落就剩下了“k”。秦安方言疑母和影母的开口呼字今都读“k”声母可以为证。

(二) 一、二身代词复数的来源

秦安方言中三身代词的复数表达方式很有特点,都是单音节形式。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是由合音造成的,即由单数形式加一个表多数义的后缀语素合音而成。其演变过程如下:

我[ ]+都[ ]搞[ ]

你[ ]+都[ ]扭[ ]

这是目前我们能想到的一种解释,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都加“都”,为什么第一人称的韵母和第二人称的韵母不同呢?是否是单数形式加另外的后缀语素呢?有待继续研究。

(三)包括式“曹”的来源

上古人称代词没有单复数的区别,直到后来才出现了表示多数的“侪、等、曹、属、辈”等形式。唐宋以后,口语中逐渐产生了“们”字表示复数,宋代以后,用“们”的范围扩大,但写法还没固定,不同的写法有“懑”、“瞒”、“满”、“门”和“每”。这些不同的写法后来慢慢统一写为“们”。但在秦安方言中,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都是单音节形式,而且还有一个专门的包括式“曹”,不可能是唐宋以后的表示复数的形式发展变化来的。根据梅祖麟先生的观点,北方汉语的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是受了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影响出现的,而用“曹”做包括式的方言的分布遍布陇中一带,倒是与阿尔泰语系有接触的河州等地的方言里却没有二式的区别。我们认为秦安方言里的包括式“曹”可能是由表复数的“曹”直接传承下来的。

秦安方言中的代词同普通话中的代词相比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秦安方言代词的研究可以为汉语方言的研究提供一份有价值的材料。

[参考文献]

[1]蒋绍愚,曹广顺. 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李鼎超. 陇右方言[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3]吕叔湘. 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4]雒鹏. 甘肃方言第三人称代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梅祖麟. 关于近代汉语指代词[J].中国语文,1986,(6).

[6]莫超,尹雯. 近代西北方志方言文献中的代词[J].河西学院学报,2011,(1).

[7]史存直.汉语史纲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8.

[8]孙立新. 关中方言代词概要[J].方言,2002,(3).

[9]王力. 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上一篇:甘肃方言人称代词初探 下一篇:武汉——国际商用车展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