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裤子的学问

时间:2022-06-09 09:26:51

尿裤子的学问

我的孩子阳阳刚上小班,在幼儿园总是尿裤子。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些意见,甚至想责怪老师,认为老师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小便,最好每隔半小时问一次孩子。

后来和幼儿园的老师沟通,老师解释说,幼儿园在天气变冷之后为了不让孩子们生病,增加了他们的喝水量,孩子们小便多也是正常的,控制能力差也要理解。后来,我和其他妈妈也聊起了这个问题,有妈妈说,孩子连着一星期都尿床;有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就喜欢憋尿,让他小便他总是不愿意……对于孩子如厕的这个问题,我也产生了困惑:为什么孩子总要尿裤子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聆听了中国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老师的授课,回到家后就迫不及待地购买了她的著作――《善解童贞1――0~6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关怀》。这本书很有针对性地解读了0~6岁宝宝的性发展规律,我在那里找到了宝宝尿裤子的答案。

原来,阳阳最近一个月的尿裤子,正是3岁左右的宝宝进入肛欲期的典型表现。这个时期的宝宝正在学习自我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在学会肌肉的运用、骨骼的调动、全身器官的感知的时候,尽管很多时候知道尿裤子难受,却控制不好。一旦出现感觉和身体不协调的情况,尿裤子就在所难免了。这个时候,如果家人或者幼儿园老师怕孩子尿裤子、拉裤子而强加干涉,不断地提醒他,他就会很痛苦,因为他的感觉受到了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家人或者老师的指引下,孩子们有时会逐渐顺从地大小便,看似表现很好,其实恰恰丧失了自我锻炼的机会。这就导致孩子在5岁时的某一天又会能力倒退,不仅控制不好大小便,还会把自己当作小婴儿而难堪、羞愧。如果在这个修复期大人依然不能很好地处理,那接着到来的就是上学之后孩子们的尴尬。

我的一个同事,儿子从小寄宿在幼儿园,儿子尿床的毛病让她痛苦不堪。她找了很多医生给儿子看也没有看好,儿子到了小学还是会尿床。书上说,肛欲期的到来,需要家人的呵护和鼓励,而我的同事恰恰没有做到,孩子的肛欲期也没有过渡好;而在5岁修复期时,同事却遍访名医,错过了修复的最佳时期。所以,同事的孩子上小学时依然有尿床的现象。

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也有极个别同学尿裤子,那个时候大家都笑他,可是谁会想到,人都曾经有这样一个敏感期呢?

随后我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的所有章节,感到受益匪浅。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很多大人对孩子谈“性”色变,不知道该怎么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而性发展是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们和老师们需要更新观念,了解孩子整个性发展的规律,懂得基本的性知识,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掌握应对孩子性发展行为的原则。这本书没有枯燥的理论,所举的事例就发生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对孩子带来性伤害的不是陌生人,而是我们家长自己。我们某些不恰当的言行举止可能会伤害到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就像胡萍老师所说:性关怀=尊重+引导,对孩子进行适时适度的性教育、呵护孩子是每个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善解童贞1――0~6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关怀》,胡 萍/著,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

(责编 东方言)

上一篇:对力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部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