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火线》,再一次成功的回归

时间:2022-06-09 09:24:51

《导火线》,再一次成功的回归

[摘要]大陆与香港合拍片《导火线》自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飚高,该片不仅彻底奠定了甄子丹的个人风格,成为亚类型的警匪片的经典之作,也为香港电影的复兴提供了一个具有多方面意义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导火线》;文明;动作;回归

《导火线》是一部为动作而动作,为动作再动作的影片。不仅因为商业上的看点,也是出于交流上的原因,动作成为了唯一可用来交流的语言。Tony三兄弟为了能和母亲回越南而干最后一票。华生为了早日结束自己的卧底生涯,和心爱的人一起组建家庭而迫不及待地要铲除Tony的犯罪团伙。而马军为了能和母亲尽快地回乡下相聚也急于结案。每个人都有一个理由,回家成为遥不可即的巴别塔,而殴斗成为唯一共通的语言。从开头到结尾,马军一直操着自己的终极语汇“警察抓贼有什么问题”。然而,殴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片子伊始,多年以后,马军仍需以武力逮捕肥狗。这段情节也是马军对自我的一次反叛,警察抓贼没有问题,可是贼却抓不尽,导火线一经点燃便永不休止地燃烧。好似一个轮回。这是警察身份的一个悖论,警察面对的不仅是犯罪分子,还要面对更深层次的原因――都市文明。当华生和马军在海边晒太阳的时候,镜头先是“海水污染,严禁下海”的广告牌,然后是一群雕塑似的准备下水的老年人。这个镜头在幽默之余,也暗示了华生和马军的危险境地,如果他们下海也是会面临生命危险的,而这一切都是工业文明造成的。当人们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冲下海水时,紧接着就是声音转场,马军在指挥音乐队。可是随后,母亲的出现以及她的劝导,却立刻否定了刚才的积极态度。“做人呢,最重要的是要保命,如果没有了命,也就没有办法做人了。”这句话立刻使马军的人格环境有了纵深的厚度。可是马军没的选择。即使是在荒无人迹的沙漠,华生的身份,和对牺牲的朋友的痛苦也迫使他对放置炸弹的杀手进行毒打。而马军只能出于警察的职责夺过华生的铁棍,说了一句“你就等着上法庭吧”。在这里华生由于做过黑帮卧底,其人格的轨迹在警察和打人凶手之间滑移。而马军却是铁板一块,完全无法脱离文明赋予他的职责,直到在闹市场看到小女孩被阿虎活活摔死,导火线才开始点燃,在他制服了阿虎后,又活活将他打死,由此马军开始部分脱离都市文明的钳制。在片子开头和结尾部分都是马军驾车行驶的情节,一系列都市环境不规则的镜头都表明了这个城市的不安和躁动,如斜仰拍摄的海尔大楼。马军在这个城市里行走,只能固执地坚守自己被逼无奈而选择的“警察抓贼有什么错”,而把思考的权利留给了法官。片子的结尾在小阁楼打斗的场景,达到影片的高潮。Tony的母亲颇带有神秘主义的出现,斩断了一切文明的触角,在这个荒郊野外的地方,母亲的意外出现,暗示了这是两个儿子之间的打斗,谁能打胜,谁就能回家。打斗中的脱衣动作,暗含了强健的民族身份认同的确立,颇有对李小龙脱衣这一动作致敬的味道。马军高喊,Tony,你完蛋了。似乎在暗示泰国武打明星托尼贾。因此,本文时间安排在1997之前似乎不仅意指政治上的回归,也隐喻着电影上的回归到香港动作片的黄金时代。

在香港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互动的今天,借鉴好莱坞的经验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砝码。《导火线》借鉴了《教父》把黑帮题材和家庭题材结合在一起的经验。《导》中无论正派,反派,“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故事”――Tony三兄弟的白石经历、马军的兄弟情义等都成为好人更好、坏人更坏的强大动力引擎,同时也在某些时刻模糊了正邪之分,使人物更具有层次感。杀证人四眼等三个人的时候,结和渣哥出狱的镜头蒙太奇,颇类似《教父》中迈克为侄子施洗时刺杀纽约五大家族的蒙太奇镜头。在武打方面,甄子丹曾说:“我的武术需要一种创新精神在里面。”为了使电影打得好看,他把泰拳、跆拳道、巴西踢术、格雷西柔术、拳击有机地撮合在了一起,如在打死阿虎的那一场打斗中,他开始时一连串的泰拳膝击术,《拳霸》中的Tony,Jia在酒吧中的那场打斗中曾用过这一招数,接着是美国拳击,再就是巴西柔术。同时,经过亲情、友情,社会正义的再描述之后,暴力的残虐成分也得到了消解。从一开始,上司对马军办案方法的质疑,经过了小女孩被摔的情节,完全得到了消解,甚至引发了观众对马军的认同。而环绕在他周围的不认同,也更能引起观众的同情,更能凸现其悲剧英雄的特点。随着好莱坞重拍一些真人版的动画,《导》借鉴其成功经验,为观众制作了一出真人版的CS。在草丛中枪战那场戏,分明就是警与匪的一场反恐游戏。片中人物所持的枪械也都是游戏中的狙击步枪、冲锋枪,马军捉肥狗那场戏的抱摔也如同街机游戏《铁拳》里铁皮的招数。《导》为了营造真实的场景,影片中都是真刀真枪的打斗,拳拳到肉,人物的对白也简洁流畅,主观的叙事方式加强了真实感,在小屋开始的搏斗,摄影机紧紧地追随着Tony和马军的面部,仿佛要进入他们的灵魂,摄影机长短镜头的剪辑使电影真实、紧凑,升格镜头的使用也调整了打斗的节奏。《导》的真实不仅是打斗的真实,更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的真实,如Tony向华生要手机的那个场景中,由于演员表演得到位,使得观众也像华生一样窒息在那辆汽车的密闭空间里。编剧也可圈可点,黄警官在海边出现的时候,马军先和他的狗打招呼,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在马军和Tony一番恶斗之后,有一个马军累得坐在地上休息的中景镜头。正如甄子丹接受采访时说的,要少一些《杀破狼》里的灰色风格。

作为一部动作片,要保持“导火线”似的节奏至关重要,如何不冷场是关键。叶伟信采用了悬疑、喜剧、戏谑的元素,使整个影片变成了类型多样的亚类型,并且缩短了单个文戏的,但是提高了文戏的数量,以保持武戏之间的张弛有度。如放置炸弹一节,杀手偏偏掉了遥控器电池。而马军和阿虎在电梯里肉搏一段,女警察冲进去也增加了悬念,到底会发生什么,这不同于传统的在狭小空间里面单打独斗的情节。在风格化的视觉格斗影像中,镜头都能游刃有余地在鲜血和美景之间游走。在草丛里的追击场面,虽然是血腥的、紧张的,可是周围的美景间或会让人有些儿童游戏的回忆的错觉,在刺激之于也在引领着观众的回归。

《导火线》作为一次成功经验,预示着大陆与香港合拍电影的这一趋势和巨大的潜力,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依托大陆巨大的市场和中国文化的深厚传统,香港电影必定能实现新世纪的复兴。

[作者简介]张成、高媛媛,单位均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刻奇”与“狂欢” 下一篇:如何认识美术创作的艺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