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远部取穴治疗产后尿潴留1例

时间:2022-06-09 12:47:16

关键词 尿潴留 指针治疗

病例

在绵阳市中医院实习期间,笔者曾用指针远部取穴的方法治疗一名产妇取导尿管后小便困难。雷某某,32岁,2006年3月16日以“停经38周,要求手术终止妊娠”收入妇产科。既往史无特殊;怀孕以来,食纳及睡眠差.二便调。查体、产检未见异常。辅查:血Rt:血小板稍低,凝血功能(-)。3月17日孕妇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中产一活男婴。产妇术后保留导尿,母子护送回病房。手术次日下午取导尿管后,产妇小便困难,自述尿意强,如厕却排少许,腹胀,微痛。晚9时许,上述症状加重。查体见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微膨隆,柔软,脐区、耻区轻压痛,膀胱叩浊,肠鸣音正常。舌淡、边有齿痕,苔白少,脉细数。诊断:辨病产后癃闭(相当于西医的尿潴留),证属气虚湿盛,太阳蓄水。考虑该产妇未曾接受过针灸治疗,难以保证依从性,即行指针疗法,准备无效时再予导尿、针灸诸法。取双侧合谷、足三里和三阴交,拇指先重按、后轻揉.每穴各1min,以产妇微感疼痛为度。余无其它处理。5min后,家属回告,治疗后产妇顿来尿意,再度入厕,虽有困难,但排出大量潴留尿,倍感轻松。依法再行1遍,产妇尽排余尿,回访并无不适,以后再无排尿困难。

讨论

中医妇科学认为,产后排尿异常乃产妇气血耗伤,气损肾亏;气虚则水道不调,肾亏则膀胱气化失司,症见小便不通、小腹满痛,以补气、温阳、行水为治则。常规中医疗法有:方药择补中益气汤加味或肾气丸:针刺取穴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水道;艾灸以盐填脐中,葱白(去粗皮)十余根集束,切指许厚,和盐置脐上,灸至患者自觉热气入腹即可。该产妇病在膀胱,起于水湿,致腹部满痛拒按,故弃督脉行经少腹的穴位(关元、气海)或水道,改用合谷、足三里和三阴交等远端穴位。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是“四总穴”之一(面口合谷收),对多系统、多器官病变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以合谷治疗少腹疾病,符合中医“下病上治”。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也是“四总穴”之一(肚腹三里留),还是足阳明胃经下合穴。《黄帝内经・素问,卷之三・灵兰密典论第八》:“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为太阳腑,“合治内腑”(《灵枢经・卷之一・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膀胱失约,气不得化,所藏津液不得出,此穴有利水作用;与合谷上下配用,能起整体调节的作用,加强补气、利水之功。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养足三阴经及其本脏;肾主水,肾亏则无力化气行水,用此穴能够温补肾阳,助通水道。西医认为,尿潴留系产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可能系术中、术后操作(暂时)中断排尿反射、膀胱括约肌(一过性)过度收缩有关。具体而言,可能与导尿管、麻醉剂/镇痛泵、精神因素、滞产、尿潴留―潴留尿的恶性循环等因素有关。膀胱和输尿管对导尿管过度依赖,目前常规催尿法,如听流水声、热巾湿敷、患者自我放松等;若仍无效,需行重建导尿。指针按压合谷、足三里和三阴交,三穴合用,或许能够起到松弛膀胱括约肌、恢复自主泌尿的作用。当然这只是构想.指针治疗产后排尿异常的机理、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按摩治疗小儿肌性斜颈92例 下一篇:推拿加灸术治疗慢性泄泻30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