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时间:2022-06-09 09:50:56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听过肖川先生的课,正儿八经地作为学生。不过,不是嫡系,而是“歪门邪道”,是他的课被同宿舍,而非同班的函授学员津津乐道、赞不绝口时,我从中文系。偷偷溜进他所执教的教育系课堂。看过他的文章、著作,是当他在课堂上妙语连珠,旁征博引,慷慨激昂后,尤其是一针见血地道出当前教育的种种弊端后,我决定要读他的文章,读他的著作,通过书店和邮局,通过网络和报刊。于是,我的案头上,便多了肖川先生的著作:《教育的视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等。我印象中的肖川如我一样,其貌不扬,身材矮小,又有点肥胖,典型的三等残废。直至目前,我依然是,而他早就不是,他已经是教育中巨人。学界中的精英,他正用他敏锐的思维,犀利的笔,诗一般的语言倾诉着一位教育者的良知。诚如许锡良教授所说:“说句不客气的话,肖川先生的长相实在不敢恭维的。但是,他有一个充实而灵秀的丰富的心灵世界,有一个睿智的头脑,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是一个国内远近闻名的教育学者。”“肖川先生有魅力在于他敢于按照一个学者的思想性格与道德良知酣畅淋漓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而这一切的一切,几乎全部的全部,都集中在他今年初刚刚出版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中。如,他在“自序・为何写作”中写道:“也许我讲过一些错话――不那么客观,有些武断和偏激的话;也许这些话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伤害了一些同仁。但从主观动机来讲,我没有丝毫的恶意。我们的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苦难深重的民族。为了祖国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些铁肩担道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思想自由的空间需要我们去争取、去拓展,禁锢心智的冰山需要我们用生命的热力去融化。如果我们总是躲避冰山,离它远远的,冰山就会变得越来越坚硬,越来越庞大。”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报国之情,跃然纸上,振聋发聩。看看现在的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听听现在的话,全真不现实,全假不负责。想想现在的事,坑蒙拐骗,弄虚作假。我无言以对,我很想把他拉过来,拉到肖川先生的著作前,亲眼品读他的真切话语,肺腑之言。我不敢想象,也怕想象,当一个集体,当一个国家,充盈着“假、大、空”时,它离崩溃与消亡的日子也不会太遥远。我忽然想起,美伊战争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民众支持率为100%,全国上下,万众一心。而对手布什的支持率还不到50%,但就是这50%,不费吹灰之力就攻陷首都巴格达。原以为会有一场恶仗,原以为神秘的共和国卫队会让美国佬吃不了兜着走,可没想到,不堪一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强大的政权迅速瓦解?道理很简单,或者说一句话,谎言充斥这个国家,假象遍布两河上下。最终只能自取灭亡,“止增笑耳”。所以,社会需要“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正直之人,就像肖川所说:“一个良好的社会要有一批不怕死的学者敢于直言,而一个良好的社会却能够保证他们总也死不了。”因此,肖川用他匕首一般的文字,怀着鲁迅精神传播下的正义种子,直抵社会阴暗面,人间不平事。于是他写道:“要彻底杜绝这种‘官腔’,就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干部任命的体制。这种体制实际上是‘人治’传统的制度保证,这种体制的弊端就是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文明是一种眼光》)“对于赃官们,他们是:自家的钱基本不花,自家的烟基本不抽,自家的酒基本不喝,自家的床基本不睡。金钱对他们来说其实没有太多的用处:他们的子女比起普通民众的子女来,生活的起点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可他们还是那么地贪,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上千万地贪,除了用‘下贱’两个字来解释,我想不出更好的解释。”(《带刺的玫瑰》)“我们随处都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口号:从雄伟的天安门城楼(这是最具象征意义的一座建筑物)到穷乡僻壤摇摇欲坠的民房,从高速公路的道路两旁到电视屏幕。说中国社会是一个充斥着口号的社会恐怕并不过分。”(《解读口号》)“每年有多少官员携款外逃?这造成的损失是多少?这难道不是公民知情权中的一项吗?作为纳税人难道无权知道他们所交纳的税款做何用途了吗?如果不从一些具体的事情上来体现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所谓‘以人为本’,所谓‘责任政府’等等就都只是美妙的言辞。”(《世风评况》)对于社会上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正常现象,肖川辗转奔波,大声疾呼。“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作为一个多少拥有一点话语权的人,我所能做的就是呐喊、呼吁,给人们一点建议和提醒。过去和现在我做得不够好,这是基于个人的局限,还是修炼不够,对此我也是自知的。”“人类需要高尚的、充满理性的和不计私利的头脑。难得的是,秉真情,不作伪,不媚于权、不惑于利,保持自己的独立情操,虽孤寂清贫、乱云飞渡,而不随波逐流。”唯有社会和谐,人心向善,民心向上,教育这块土壤才会滋生出有利于社稷的栋梁之材。

当然教育也需要纯洁,也需要公平,也需要真实。然而这一切又是多么的艰难,又是多么的空洞,又是多么的苍白。教育不合理现象,可谓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可又有谁勇敢地、坚决地站出来鼓与呼呢?有是有,但不很多;有是有,但不彻底,充其量隔靴搔痒。绝非肖川这样,爱憎分明,直言不讳,入木三分。“市、县(区)两级教育局的教育局长或副局长兼任某一些学校的校长(或党委书记),这在全国各地都不难发现。我也还没发现有人对其合理性提出过质疑。这在我看来,是不合理的。原因就在于:在今天,即使公立学校之间实际也是存在着竞争。既然存在着竞争,作为政府官员的局长们,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就有可能破坏公平竞争的环境――在资源的分配上,在对学校的评价上,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教育乱象琐谈》)“公开课与常规课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公开课的教学主题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更有课堂表现空间的学习主题。正因为这个原因,有的名师一节课‘上’遍全国,就不足为奇了。”(《公开课与常规课》)读过肖川文章的人。一定以为他是一个不善言笑、神色严峻、不近人情的人。其实,生活、教学中的肖先生绝非如此。虽然我只听过他两天课。但我始终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像儿童一样真诚、率直。课堂上,他幽默诙谐、妙趣横生、激情飞扬的语言常常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在严寒酷暑中如沐春风,清爽怡人。坦率地说,肖川先生的为人与文章我都非常喜欢,虽然我们没有交往。但他的文章道出了我的心里话。说真的,在这个世界,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有许多是我想说却不敢说出来,或意想不到的,他都替我说出来了。如果教育界多些肖川这样有才、有胆、有识的学者,那将是社会的幸事,教育的幸事。

上一篇:学校发展规划研究 下一篇:看云不妨人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