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县插花地与经济发展问题浅析

时间:2022-06-09 03:02:31

正安县插花地与经济发展问题浅析

摘要:正安县地处遵义市最北边,资源丰富,但是经济较为落后。本文将从插花地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正安县插花地较为典型的班竹乡、谢坝仡佬族苗族乡为例,阐述插花地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插花地 正安县 不利 经济发展

正安县位于贵州省北部,素有“黔北门户”之称。正安县与多个县、区相邻;北邻重庆,南接湄潭,西挨桐梓,西南邻绥阳,东北接道真,东部挨务川,东南接凤冈。其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但经济却很落后。导致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插花地的存在。

一、正安与周边地区插花地问题

插花地是历史时期存在的一种十分普遍的区域或社会现象,在当今行政区划中也是屡见不鲜。清代学者胡林翼将插花地归纳为“华离之地”、“犬牙之地”、“瓯脱之地”三种类型。华离之地也称飞地,指某地行政隶属于一地,但实际地理位置却处于另一地的包围圈之中,犹如孤岛般与所隶属地区没有连接;犬牙之地则是两地本属于一个行政区域内,但由于中间是另一行政区域,仅有一线相连,看似犬牙交错;瓯脱之地即是绵延脱入他境的土地。杨斌教授在《历史时期西南“插话”初探》中将其定义为“插花地是特定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区域内的各个政区在形成、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穿插交错或各种经界不正之地的总称”[1] 正安县与周边交界地区插花地十分常见,尤其是正安与道真、务川;正安与湄潭等地的插花地现象非常突出。

(一)正安与道真、务川

正安与道真、务川地区插花地较为复杂,由于插花地的存在不利于各地管辖,民国时期,各个行政区划间曾多次作出调整。民国四年(1915年),正安将长滩、打鼓坡、沙窝等地拨给婺川(今务川),婺川将石桥、水麻溪、旦坪、陈家厂等插花地拨入正安;民国七年(1918年),正安县将冯家嘴、水珍珠、瓦厂坝、磨子岩、鹦嘴岩、椿颠寺等地拨给婺川,婺川将上观音、梁岩、潘家沟、插柳台等地拨入正安;1954年7月,将正安县十区新模乡第9村10组划归婺川县第二区珍珠乡,将婺川县第二区高洞乡的一个组划归正安县第五区河渡乡、第10组划归正安县第五区三元乡。1956年,将婺川县插入正安县境内的中朝乡及两县共管的中观场划归正安县;将婺川县丝棉乡的第六、七两村拨归正安县,将道真县铁窑乡拨归婺川县。[2]

直到今天,正安与道真、务川交界处仍然存在大面积插花地,正安县上坝村插入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被道真县棕坪乡与务川县涪洋镇三面环抱,十分不利于管辖。

(二)正安与湄潭

正安县南面的插花地更为复杂,谢坝仡佬族苗族乡马兰村就像一把钩子紧紧地钩入湄潭境内,呈瓯脱之势;而湄潭县的西河乡则像长了满口利齿的动物紧紧咬住这个“钩子”不放,这类插花地由于面积较小,情况比较复杂,地方政府管理起来非常不便。

二、正安县插花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

正安县插花地较为典型的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一)正安县插花地的经济发展情况

班竹乡在正安县处于较为偏僻的乡镇。而且海拔较高,在正安县境内属高寒区,经济十分落后。这与其远离行政中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地图上我们一眼便能看出来这里的插花地情况,同样务川、道真与班竹乡接壤区域的经济发展也是十分缓慢的。

谢坝仡佬族苗族乡始建于1987年10月,1992年“建并撒”时,合并原来的谢坝、上关、马南三个乡为现在的民族乡,是遵义市的8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属于典型的少、边地区。谢坝是离正安县城最远的乡镇之一,而且马兰地区还瓯脱入湄潭县境内,管理十分不便。这些都是影响谢坝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

(二)插花地的存在带来的不利因素

班竹、谢坝这两个乡镇本身就是属于边缘地带,而插花地的存在更是加重了当地经济的恶性循环。首先,插花地的存在不利于行政区划管理,国家的方针政策难以传达、实施;其次,贫困的边远山区很难留得住人才,使得这些地理位置边远的插花地地区教学质量极为落后,长此以往,便形成越落后越贫穷、越贫穷越落后。还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那就是边缘地区的治安问题。在历史上,由于交通、通讯的落后,插花地地区时常出现“肘腋之下,皆他境之民,卧榻之旁,悉他人之地。其所应教诲者、应整饬者、应修明者、应捕逐者,皆在数百里之外。”[3] 在这样的情况下,盗匪彼剿此窜,容易藏身。另外,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加快正安县插花地地区经济发展办法

班竹、谢坝都是经济落后的边缘乡镇,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必须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当然,解决插花地的存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清理拨正,适当调整插花地

对于插花地带来的负面影响,各个时期都提出过切实可行的办法,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对插花地进行清理拨正。雍正时期曾大规模调整插花地。道光年间,安顺知府胡林翼,对贵州存在严重的插花地极为重视,曾多次上奏建议拨正插花地,道光年间也对插花地作了清理拨正。咸丰、光绪年间也各有一次对插花地的清理拨正。民国时期的清理拨正就更多了,而且多次涉及正安县。

(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插入务川与道真之间的上坝村便是当地有名的农场,其中上坝茶场最为著名,当地政府可以扶持引进先进人才和茶叶加工技术,大力发展产茶业。

谢坝乡山林覆盖率居全县前列,林中大脚菇、金针菇等野生菌类俯拾皆是;草坡草地面积广,是畜牧业发展的理想牧场。谢坝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满足当今都市人对绿色产品的大量需求。

总之,要想经济得到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产业。

参考文献:

[1]杨斌.历史时期西南“插花”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1)

[2]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勘.(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参考文献:

[1]杨斌.历史时期西南“插花”初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1)

[2]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贵 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贵州省正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正安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勘.(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6]杨斌.明清以来川黔(含渝)交界地区插花地研究.西南大学.2011年度博士 学位论文

[7]马琦,韩昭庆,孙涛.明清贵州插花地研究.复旦学报.2010.(6)

上一篇:留住四季 第9期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