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科技险途

时间:2022-06-09 02:25:09

万安科技险途

上市前,万安科技连续三年的净利润分别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上市后,就出现了业绩大幅下滑的局面,且是连续两年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等各项财务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万安科技业绩变脸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连续下滑的业绩疲态仅仅只是中国汽车自主零部件企业的一个折射点,民营企业如何能安下心来做技术和产品,而不是三心二意,只追求利润?能否突破家族管理模式的瓶颈,留住核心人才?在新一轮的信息化技术革命中,如何转型为更有生存空间的企业?等等系列问题,以万安科技为代表的民营零部件企业给我们提出了诸多思考。如果这些问题都能一一解决,中国的零部件市场将处于“幸福”状态中,并真正能突破“丰产不丰收”的困局。

下滑!持续下滑!上市后业绩就突然“翻脸”,且连续两年,这种情况实属不多。

随着近期上市公司2012年度业绩快报已经陆续向公众披露,万安科技的各项财务数据和指标再次下滑得非常严重。万安科技2012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29496557.24元,同比增长2.77%,其营业利润与2011年相比下滑了68.8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62.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滑了71.44%,基本每股收益更是下降了81.48%。

事实上,万安科技2012年业绩下滑的疲态只不过是延续了2011年颓势,当时的各项指标已经出现了同其上市前的巨幅下滑。

万安科技于2011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营汽车制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业绩下滑与国内经济形势低迷,受汽车行业增速下滑影响,和大环境有关。”万安科技董秘李建林对《汽车观察》杂志记者说。可上市后,连续两年的“成绩单”都如此难看,仅仅只同“大环境”有关吗?李建林在采访中一再强调大环境,并称“还与原材料成本、产品价格下降、劳动力成本及管理费用增加所致”。

可以看到,万安科技在上市前还是有一些证券公司对其做分析研究,而上市后对其做研究的少之甚少。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汽车分析师陈李是专门关注制动器领域,“这家企业我一点印象都没有。”陈李对《汽车观察》杂志在查看其相关资料后说,“这家公司交易量很小的,没有什么成交量,因此关注的人会很少。”

另外一家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在2011年10月25日对其做出“毛利率同比大幅度下滑”的披露,并给出“中性(下调)”的建议。而当《汽车观察》杂志联络到该报告的分析师时,他表示,已对该公司没有什么印象。

尽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是,万安科技业绩在上市前后“变脸”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在其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2008年~2010年净利润分别达到4030.45万元、5748.55万元和8447.14万元,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而在上市首年即出现了业绩大幅下滑,此后一蹶不振,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公司招股说明书存在过度包装的嫌疑。

业绩连续下滑,呈现疲态的万安科技仅仅只是中国汽车自主零部件企业的一个折射点,盖尔西克研究最保守的估计,家族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80%之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占40%左右;而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我国民营企业总数已超过900万户,而其中约90%是家族式经营。

民营企业如何能安下心来做技术和产品,而不是三心二意,只追求利润?能否突破家族管理模式的瓶颈,留住核心人才?在新一轮的信息化技术革命中,如何转型为更有生存空间的企业?等等系列问题,以万安科技为代表的民营零部件企业给我们提出了诸多思考。如果这些问题都能一一解决,中国的零部件市场将处于“幸福”状态中,并真正能突破“丰产不丰收”的困局。本期《汽车观察》杂志将为您一一解析。

1 不好看的成绩单

万安科技的董秘李建林在《汽车观察》杂志的采访中一直强调大环境不好,实际上,这一外部因素是所有企业都无法避免的,和同行相比,两年来它都未交上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其实探寻下滑的根本之因就是“不专注”,当国际汽车制动系统巨头都已经纷纷进入市场,行业的竞争方式也从价格竞争向技术竞争、品牌竞争转变。而国内零部件厂商还在为价格打架,国外厂商已是抱团采购,显然,成本优势明显高于国内企业。这背后所反映出的是“民营企业责任感缺失,对行业的发展,忠诚度比较弱”等问题。

理想照不进现实

在上市前,万安科技对于未来怀揣着“国际”的梦想,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结构优化,把公司打造成具有系统化、模块化研发能力与配套能力的国际知名汽车制动系统一级供应商”。

事实并非那么容易。2011年,万安科技的业绩下滑令人吃惊,尽管如此,它对2012年还是充满信心,年度报告中对2012年度计划目标:计划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10000万元,全年计划实现利润总额5000万元。而实际上,2012年,公司利润总额为19512150.50元,与其预期相差甚远。

在招股说明书中,万安科技将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瑞立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作为其在国内制动系统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同在浙江,又是做制动系统的亚太电机,在2012年度业绩快报就好看许多,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0536.18万元,同比增长13.73%,营业利润7887.31万元,同比增长15.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45.01万元,同比增长5.81%。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24941.30万元,同比增长6.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股东权益110118.97万元,同比增长5.67%,每股净资产3.84元,同比增长5.79%。

报告的言语中也显得较为轻松:“随着新市场的有效开拓、成本控制效果的逐步体现,以及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公司在行业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依旧取得了经营业绩上的稳步增长。”

“产品结构上,亚太电机多是在乘用车,而我们是商用车和乘用车都有,商用车市场这两年所遭遇到下滑有目共睹。”李建林说。

万安科技的气压制动系统占据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半以上,主要是用在商用车上,液压制动系统和离合器操纵系统分别占到百分之三十多和百分之十几。

如果在产品结构上如李建林分析的亚太电机不能相比,那么,也同是在浙江的瑞立集团是可以做比较的。

“我们主要是商用车,在乘用车的份额上,我们要小于万安科技。”瑞立集团副总经理徐本光对《汽车观察》表示,他坦言,确实这两年整个行业没有高速发展,但是瑞立集团所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主要得益于细分市场做得很好。

徐本光说,瑞立的市场结构比较稳定,有出口、主机配套还有售后维修市场,相对而言,万安的渠道没有瑞立这样三足鼎立,出口市场和售后市场还是稳定一些,没有主机配套那样大起大落。在这个市场下滑期间它们还抓住了客车、工程机械、轻卡等领域,培育新的市场。

不专注的短视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汽车制动系统行业平均工业总产值超过240亿元,生产企业超过200家,主要集中在浙江、上海、江苏、吉林、天津等地。汽车的制动系统是应对突发事故、保障行驶安全不可或缺的零部件。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一些提高汽车制动性能的电子技术如ABS、ESP、EBS等已经融入到制动系统中,使车辆制动效能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

“在传统的机械制动系统领域国内的生产企业有长足的进步,但在ABS、ESP、EBS等新型电子制动控制系统方面,我们非常弱,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产业专务副秘书长董建平对《汽车观察》杂志说,现在像博世、德尔福、大陆等国际汽车制动系统巨头都已经纷纷进入市场,行业的竞争方式也从价格竞争向技术竞争、品牌竞争转变。

可以看到,国内的自主品牌的“高端”车型,已经较少选择国内的零部件,主要是国内生产企业在电子系统上的缺失。国外的零部件企业不仅有多年的试验数据积累,而且在采购上,因为数量大,如芯片,与某个厂家签订合约,进行全球采购,价格就下来了。而国内零部件厂商还在为价格打架时,不是抱团采购,在采购成本上价格就很高,之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更没有竞争力。

不仅在市场上内斗,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责任感缺失,对行业的发展,忠诚度比较弱,更多的是看赚钱与否,一看赚钱进来,一不赚钱就走了,赚钱后就去搞房地产,对行业并不专注。”董建平对此十分痛心,在制动系统行业,他认为亚太电机还是较为专注的,因此这几年的发展也很稳步向前。

《汽车观察》在万安科技招股说明书中看到,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业中,在上市前万安集团下属有12家企业,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时,减到5家,而“万安置业”这家子公司在前、后都是万安集团100%的控股,“万安置业”控股“万安三峰置业”58%。根据招股说明书,万安置业于2007年1月12日注册,经营范围涉足房地产开发、经营及中介服务、物业管理、水电安装、室内外装饰等;四川万安三峰置业公司也成立于2007年,其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经营、道路工程建设、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屋租赁、物业管理、水电安装、室内外装饰、批发、零售、建筑材料、五金、水暖器材、卫生洁具、电气设备。

“不专注”,只盯眼前利益的民营企业让其很难“站得高,看得远”,而这些民营企业的绝大多数是家族型中小企业。普华永道《2011中国企业长期激励调研报告》统计,中国家族型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家族化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年~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比相距甚远。

“国内的零部件50强都是民营企业,其实创业是不容易的,也需要勇气,抓住机会,再往下怎么走,需要思考。”董建平认为,当民营企业赚钱后应该想到去拿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未来,而并非只是去买设备,低端技术高端设备加工出来的还是低端产品,他也强调,国家要保障民营企业做大,在政策上还是应该要扶持,特别是呈规模的企业,要鼓励企业走出去,而不仅仅只是将产品卖出去。

[延伸]万安科技的前世

万安科技是万安集团的控股公司。万安集团的前身是诸暨县汽车制动器厂,1985年6月在当地工商局注册,企业性质为集体所有制企业,资金总额为50万元。

1988年9月,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补充营运资金,制动器厂依据“浙政办[1988]21号”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制。之后又经过几次注册资金的增加,1993年12月,注资达1607.32万元,并更名为浙江万安实业公司。而后,诸暨市店口镇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对诸暨市汽车制动器厂厂长和副厂长奖励及调整评估后净资产的决定》,当时任厂长的陈利祥被奖励资金217700元,经过对净资产的调整,制动器厂剩余的1972892.46元全部转为万安实业的实收资本。

接着政府与陈利祥签订了一份经过公证的《资产转让协议》,将其所拥有的制动器厂净资产1972892.46元中的1372892.46元按照1:1的价格转让给陈利祥。陈利祥也将万安实业的111万元出资额按照1:1又转让给15位受让方。

2000年1月,万安实业股东会决议,陈利祥代表其他股东与资产经营公司签订《资产出让协议》,同年8月,陈利祥代表股东受让的资产经营公司所持万安实业30.41%(计2176.9万元)的股权进行分割,其中,陈利祥持有21.29%(计1523.83万元)。2001年12月,经过当地工商局核准,万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万安集团有限公司。

此后,股权在内部有所调整,直到2009年1月,各股东的出资情况才与实际出资情况相一致。

2 资本炒作?

企业本可以通过资本、股权的买卖来实现效益的增长和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但资本市场的“暴富”效应让一些企业主渐渐失去做好实业的耐心,万安科技的一则“军品供方”的消息让它从谷底推到浪尖,当潮水退去后,股民们也看清楚了它本来的面目,这不禁让人又联想起了另一则消息,该公司最大的募投项目“募而不投”的异象,看似聪明的资本运作背后,企业会最终尝到苦果。

“军品”供方资格的炒作

万安科技并未对业绩的下滑而感到烦恼,反之在敏感话题上的炒作却得心应手。围绕“军品”方面的消息,万安科技已经不是第一次炒作,2013年2月21日,万安科技又表示,公司军工方面的业务正在洽谈中。

而在2012年11月3日晚间,万安科技曾公告称,公司获得了总装车船军代局驻西安地区军代室授予的“军品供方”资格,公司正式成为军车部分汽车制动系统产品供应商,有效期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公司表示,公司军品供方资质的获得,有利于拓展新的区域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

消息公布前后,股票交易价格于2012年11月2日、2012年11月5日、2012年11月6日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以上。

虽然大盘表现相对疲弱,但可以看到连续几个交易日万安科技持续涨停。11月5日,在二度涨停之后,万安科技以10.07元收盘,累计成交额达1.37亿元。

可以看到,在二级市场上,万安科技的股价自6月除权后一路下跌,这一消息如同打鸡血般,让股价涨停。

所谓的“军品供方”是万安科技与国内商用车企业陕汽进行合作,据此前媒体消息,在2011年12月7日,万安科技就宣称拉开与陕汽合作的序幕,由万安科技设立全资子公司陕西万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万安”),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由万安科技资金出资,首期以现金出资3000万元,其余部分在两年内缴足。

陕西万安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19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808万元;资金来源:自筹、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方式;项目建设期4年,达产年度销售收入50000万元,年总成本费用45085万元,年利润总额4706万元;投资收益率24.08%,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5.82年(含建设期)。

陕西万安开建的项目似乎是给市场画了一个饼,本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40万套汽车制动系统产品的生产能力。

《汽车观察》从2012年11月6日公司所披露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看到:“目前尚未取得军车产品订单,该事项对公司本年度的经营不会产生影响,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万安科技对于话题的炒作引起了散户的不满,有小股东在其官方网站上留言称:“请上市公司注意你们的行为,不要拿军工方面的内容来炒作,公司没有能力不要用没有内容的题材来忽悠中小投资者,意向不能说明事实,希望公司对投资者要有真心诚意,不要欺骗玩弄投资者对公司的感情。”

业内似乎对这一消息的炒作也并不看好,“获得军品供应资格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究竟会产生多大的积极影响,目前来看还有待观察。”恒泰证券的王跃龙认为。

上市募资不投

似乎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上,万安科技显得得心应手,这不免让人揣测它上市的动因。企业上市,资本家们怀揣着不同的“梦想”。“有的企业希望有个融资平台,为了企业未来更好地发展,而有的企业目的很明确,就是圈钱。”陈李说。

万安科技当初上市的目的到底是为何?在对李建林的采访中,《汽车观察》并未得到答案,但是有一件事情的披露或多或少能够说明其当初上市的动因。

2012年9月25日,万安科技一纸公告,公司拟终止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增年产200万只液压盘式制动器技改项目”(以下简称“200万只液盘项目”)的实施。

该项目为万安科技最大的募投项目,原承诺投资总额为14909万元,其中募集基金投入12220.56万元,自筹资金投入2688.44万元。该项目建设期为1.5年,原定于2013年7月31日达产;而投资回收期6.12年(含建设期),投资收益率22.16%,内部收益率达22.97%,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净利润4191万元。

万安科技将原因归于汽车行业的低迷影响到了液压制动系统产品的销售,以及原材料持续上涨和经营成本的上升导致毛利率下降;并认为目前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市场销售需求,若扩大液盘项目生产规模,会造成项目产能过剩、资金浪费。

实际上,万安科技在此项目上似乎推动得并不积极,自上市到终止该项目,仅仅只推进1%的进度。据万安科技项目终止公告,截至2012年9月15日,200万只液盘项目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6130.91万元,投资进度为41.12%。

2012年上半年200万只液盘项目仅仅投入7.8万元;而进入今年三季度以来,该项目也仅仅推进一小步,投入金额只为157.80万元。

万安科技上市前,即截至2011年5月31日,万安科技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际投资额为9666.66万元,其中200万只液盘项目已投入5965.31万元,投资进度为40.01%。

值得关注的是,据其2011年年报,200万只液盘项目投资进度仍为40.01%。可以推算出,2011年下半年该项目并未继续开工。

收益回报看来是打了水漂,但万安科技因该项目而募得了12220.56万元却是真金白银。

项目终止使得公司尚有6089.65万元剩余募集资金未使用,以及104.74万元利息收入,合计6194.39万元。万安科技公告显示,这6194.39万元全部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规定,“上市公司决定终止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应当尽快、科学地选择新的投资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因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可以考虑终止实施募投项目,但不得借此变相挪用募集资金。”

万安科技为何不利用该部分项目剩余募投资金选择新的投资项目,而是补充流动资金,这一举动不免让人生疑。

高管离职背后

即便你是资本运作的高手,即便你能圈来钱,但是你却留不住核心人员的心,一切都是空谈。现在,万安科技面临着两难,一面是技术核心人才留不住,众多高管频频离职,另一面是违规操作者的纵容。如何留住人才,家族企业如何突破自身的管理瓶颈?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用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打造良性的文化?

监事辞职的隐情

2013年1月7日,万安科技披露了一则《关于公司监事辞职及补选职工代表监事的公告》:监事会于2013年1月4日收到公司监事陈铁峰先生的辞职报告,陈铁峰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第二届监事会监事职务。

陈铁峰的辞职实际上与2012年底的短线交易有关。根据公开消息可以看到,2012年11月8日至2012年11月12日当时还就任监事的陈铁峰卖出了万安科技的股票73722股,成交均价10.86元/股。2012年11月13日拟卖出公司股票8000股,但因操作失误,误将该笔卖出指令录入为买入指令,导致其买入公司股票8000股,买入均价为10.33元/股,构成了短线交易。

所谓“短线交易”是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大股东,在法定期间内,对公司上市股票买入后再行卖出或卖出后再行买入,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短线交易的目的是最大的利用资金最大化的追求利润,这是短线交易的根本目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汽车观察》杂志说,对于陈铁峰来说就是利用职务便利或信息优势地位,通过频繁买卖本公司股票来影响股票价格,或从中牟利,或转嫁风险,这样就损害其他中小股东及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而根据《证券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

此后,万安科技董事会做出此次短线交易的处理结果,向陈铁峰进行了口头警告,并将其此次短线交易产生的收益4240元上缴公司,陈铁峰也承诺在未来六个月内不再买卖万安科技股票。

“很有可能是个人对于公司的前景并不看好。”该分析师认为此事可以说明两点,其一,作为监事又是公司核心成员并不想分享这张股票所代表的公司可能带来的利润,只想投机;其二,对于万安科技公司来说,管理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问题。

技术核心离职

在1月7日的公告中称“陈铁峰先生辞去监事职务后将继续在公司任职”。尽管没有离开,但此举所反映出其对于公司的前景似乎也不抱很大的期望,万安科技高管离职在2012年以来尤显频繁。

在万安科技2012年9月18日的公告中称,董事会于9月15日收到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小攀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李小攀由于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职务。

而此前,万安科技已相继有高管辞职。2012年3月23日,公司内部审计负责人周佳飞请求辞去职务;同一天辞职的还有公司财务总监郭志林。值得注意的是,郭志林是在万安科技第二届一次董事会上才被聘上财务总监的,其任职期限是从2011年1月17日到2014年4月16日。在刚接手财务总监一职仅一年之后,郭志林便火速辞职,其原因令人费解。

“按照常理,公司好不容易上市后,有了更好的平台,高管应该更加稳定,但如此频繁的离开不太正常。”业内人士认为,多个重要部门负责人的相继离职不排除他们对公司前景的看淡。

离职潮向多米诺骨牌一样有传导效应,多位高管的离职让李小攀也动了离开之心。但与其他高管不同,万安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李小攀是工程技术工程师,除担任上述职务外,还担任技术中心主任,且在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中排在第一位。

高管的离职无疑会造成公司管理团队的不稳定,而像李小攀这种核心技术人员的离开对公司所带来的影响更甚。万安科技曾在招股说明书风险提示第六条指出,“公司的成功发展与高级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实际上,万安科技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是有一定的规划的,如引进计划、开发计划、激励计划等,它们也非常清楚“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础,公司在扩大经营规模与业务领域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训与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适应未来公司迅速发展的需要。”但核心人员都难以留住,何谈这庞大的人才计划?

“尽管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但相关零部件产业发展却步履维艰,尤其是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几乎就没有创新能力,如何打造技术研发团队,激励他们自主创新就显得尤其重要,而研发领头人的作用更不容小觑。”汽车行业内部人士对《汽车观察》说。对于万安科技来说,业绩上不去,未来的前景还很难判断的情况下,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将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加沉重的打击。

家族企业的未来

相关资料显示,万安科技这几位辞职的高管并不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的辞职不是为了方便套现。

在万安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中,我们可以看到较为复杂的股权变化关系,而实际控制人陈利祥、陈永汉、陈黎慕、俞迪辉、陈锋、陈黎明中,陈锋为陈利祥的儿子,陈黎慕和陈黎明为陈利祥的兄弟,俞迪辉为陈利祥的妹夫。在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起,实际控制人共计控制本公司93.59591%的股份,且陈利祥为公司董事长,陈永汉、陈锋、陈黎慕为公司董事,陈锋为公司总经理。在招股说明书风险提示第五条指出,“虽公司建立了关联交易回避表决制度、独立董事制度,但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可能利用其控股地位和总经理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等方式对本公司的人事任免、生产和经营决策等进行不当控制,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从而损害公司及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

辞职的高管是否受到不公的待遇我们不得而知,但万安科技确实是较为典型的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交班”问题也成为业界所关注的热点。香港中文大学范博宏教授选取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250家上市公司研究,香港家族企业创始人离任会导致120%的价值损失,而东亚家族企业平均下降56%,人治色彩、家长式控制和创始人依赖症成为普遍现象。

这些年,国家对于民营企业、家族企业的关注却在逐年增加,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惠森已经是第六次提交有关家族企业发展的提案。

他认为,家族企业的特点是企业资产控股权属于家族所有,创业者与其以血缘延续的后代家族成员发挥主导作用,并且具有能将所有权合法传于后代的企业组织。

国内的一些家族企业“家不和、业不兴”,在“富不过三代”的谶语中倒下,给企业自身的延续、国家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造成隐忧。

这与国外家族企业形成鲜明对比。沃尔玛、福特、洛克菲勒、宝马、索尼、丰田、三星、现代等,每一个名字都举足轻重。经过多年风风雨雨,大部分大型的家族企业都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按10年平均值计算,美国家族企业的股票投资回报率为15.6%,而非家族企业的股票投资回报率则只有11.2%。

专家认为,这在“选接班人”的问题上就呈现了很大的不同,欧美家族企业决不会因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而过于强调对企业的日常管理权。如果“接班人”不适合接管企业,他们也会选择那些职业经理人来进行企业管理,或者采取“托孤”的办法,建立一个由律师、银行家及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团队协助继承人管理企业。

然而在中国,受儒家文化影响,更注重血缘和亲缘的联系,董事会的主要交椅被家族内部的成员占领着,从父亲传位给儿子或女儿,而不是家族之外的职业经理人。因此,企业所得利润也会被用来设立兄弟姊妹公司,以分配家族产业给不同的子女,而不是分给股东群。

“国内的家族企业担心控制权被剥夺,但这需要理性传承的机制来安排。”深远顾问机构董事长杜建君举了福特汽车的案例。从1912年发展至今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依然为福特家族所控制,尽管如今后者只持有福特公司5.8%的股权,但创始人福特先生在创办公司时作出如下规定就很好地解决了控制权被稀释的问题:“福特家族只要拥有6500万股股票,便拥有股票权的40%。”

除了调整家族企业创业中早期阶段的家族成员为现代公司阶段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外,杜建君认为还需要调整如下几个关键要素利益结构,如初始资本的开放多元性,从最初的商业机会变为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有从早期依赖的社会关系资源,变成内生能力的建设等等。这些都需要创始人在观念上突破并寻找新的定位,要从最初只有赚钱意识的商人角色,变为有理想、有使命、有格局的企业家身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得到长治久安。

上一篇:从德系三雄到两雄争霸? 下一篇:国际展馆中的法士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