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文化差异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时间:2022-06-09 02:24:05

浅论文化差异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环境塑造了不同的会计人员,不同的会计人员形成了不同的会计行为方式。会计行为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会计信息。本文从文化差异角度对会计信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会计信息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了建立优秀会计文化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有产权、治理结构、法律、制度、文化等因素,其中文化对法律、制度等因素也会产生影响,文化的影响是最基础的影响。

一、人性论差异对完善会计信息制约体系的影响

西方崇尚人恶论,西方基督教文化认为人生来就有原罪,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做好事才能洗刷自己的原罪。圣经上说,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偷吃了天庭禁果,犯了天条,上帝为了惩罚他们,把他们打下人间,让他们受苦,人类作为亚当和夏娃的子孙,生来就有作恶犯罪意向。这种性恶论的优点是:第一,既然人人都有作恶的本性,制约人的戒律就是必要的;第二,既然人性本恶,一切有权力的人必然滥用权力,政府必须受到权力的制衡。因此,每一个人在他从事工作之前,都应给他明确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干好该如何奖励,干坏该如何惩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把工作干好,而不易出差错,反之则相反。它主张的事前刚性制度的建立与制约以及制衡机制环境的建设,对经济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开始运用契约把事前所预见的事情规范起来,作为双方共同遵守的法律文书。使西方社会各个方面的事前刚性制度的建立与制约机制逐渐得到完善。在会计领域,会计信息的制约体系比较完善。

人善论是《三字经》的中心内容,人之初,性本善,阐述人一生下来,其本性都是善良的,到后来可能有一部分人会染上恶习,那是后天受社会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所致。人善论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其消极影响是:第一,它必然导致贤人政治,忽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就是说。治理国家,重要的不是法律、制度,而是治理者的道德修养;第二,它必然导致道德意识的强化和法律意识的淡化。本来道德是内在的良心自律,法律是外在的强制他律,二者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不可偏废,但按照“性善伦”的逻辑,法律可有可无,强调人的行为主要是靠教育,靠人们自身的道德约束,靠自己的良知来自我纠正,而没有注重制度建设。更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及制约机制,尤其是轻视事前控制及制约机制,导致会计领域制约体系不完善,硬性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软约束,其主要表现:一是制约体系不完善,没有构建一个疏而不漏的会计监督网。没有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构的监督体系和约束机制,事前监督管理没有得到强化;二是执法不严,违法处罚力度不够。根据性善论的伦理,强调自我完善、忽视法律和制度。即使制定法律,强调的也只是作为德政的辅助手段,使得现行法律条款对违法单位和个人处罚过轻,不足以发挥警戒作用。在会计领域对会计信息违规处理打击力度不够。特别对单位第一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造假者的处罚也仅仅是停留在经济罚款上,经济罚款最终也是由单位承担,指使造假的单位负责人并没有或很少有因为造假而受到严肃处理。单位违法,首先要处理该单位的第一责任人。要从法律上形成一种高压态势,使违法者承担巨大的违法风险。以促使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规。

二、独立性差异对监督体系发挥作用的影响

决定监督客观公正性的主要因素是监督者是否具有独立地位,监督权的独立性是监督者敢于监督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监督权的独立,甚至监督者还受被监督者控制的情况下,监督者必然顾虑重重,存在畏难情绪,监督的效能难以真正实现。

在西方,权力距离不明显,人生来平等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的等级观念较淡薄,上下级认为彼此间天生是平等的。下属对上司的依赖是有限的,下属很容易接近并敢于反驳他们的上司;西方一般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个人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生,强调个人的责、权、利和作用,凸现个人的成就和荣誉,普遍认为个人是一个独立的点,一个不依赖他人的自主的实体,这个点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向不断向前运动,形成一条自我实现的直线,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强调独立性。同样在监督体系中把独立性视作生命线。

我国人与人之间讲等级。重身份,强调君臣有分,长幼有序,贵贱有别,注重个人的仁、义、礼、智、信的修养,不求超越。要克己复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这种伦理环境下的人学会了对长辈、上级、权威的尊重和顺从,个人失去了独立性。同时我国历来尊奉和提倡群体与组织的责、权、利和作用,重集体成就和荣誉。奉行的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价值取向。认为只有在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基础上,个人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把个人价值寄托、融合于家族、民族、国家的群体价值之中。在这种哲学理念和社会关系中,个人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个人缺乏独立性,作为独立实体存在的只能是国家、社会即群体,个人隶属于群体,群体主宰着个人。在群体生活中强调人和观,又称“和德论”,“和德论”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其消极影响产生了关系哲学,“关系哲学”影响了独立性的发挥,因为他们只是依靠“关系”吃饭,为了搞好关系,今天有很多人信奉“和为贵、忍为高”,“得让人处且让人”,其集中表现为在违法乱纪行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反映在会计领域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乱纪。这种关系文化的存在,使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的约束力在会计实践中显得软弱无力,会计监督弱化,假账滋生。

三、专业精神差异及其影响

西方人注重体现自身价值,重视个人财富成就,鼓励竞争,崇拜个人英雄,推崇优胜劣汰,又由于其权力距离较小,强调平等与参与,不喜欢政府以法规形式干预企业的会计活动,加上对不确定性回避程度低。人们比较能从容应付风险因素和陌生事物。不喜欢用僵化的教条规范会计行为,希望在会计实务上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注重个人的专业判断。强调自我管制能力。因此孕育出较高的会计专业意识。会计业比较发达。西方人的个人意识较高。比较注重个人努力。认为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维护自己的权益,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人人注重自立。也人人感到自危,从而养成自力更生、勤奋工作、积极进取的工作伦理,西方人对本人所从事的工作都能了如指掌。钻研极深,会计人员有良好的会计专业精神。

我国自古以来奉行的都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价值取向,把个人价值寄托、融合于家族、民族、国家的群体价值之中,这种群体价值观使中国人善于合作,讲究集体主义,但是也使中国人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自我压抑、缺乏进取精神和个人竞争意识,中国文化的这些特征反映在会计人员身上,就是部分会计人员一方面注重并满足于按照有关规定完成本职工作,但另一方面又相对缺乏开拓精神和竞争精神,有些人对本专业业务钻研不深,知之肤浅,而且过分重视关系,很多人把拉关系当

作处世哲学和生活的指南,关系哲学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驾驭周边环境与人际关系的能力,会计人员的业绩和升迁,不是由会计人员的素质、工作质量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他们和领导、同事的关系,取决于他们是否听领导的指挥。这种思维方式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的要求格格不入,公平竞争强调优胜劣汰,关系哲学中强调靠关系取胜。在关系哲学中,关系比能力更重要,这样很容易产生“情性文化”,崇尚“关系”,轻薄“技艺”,带来“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念,体现在会计行业就是会计人员重视人际关系、不注重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质量意识差、缺乏事业心、工作不积极。“情性文化”是会计信息质量低劣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会计人员没有扎实的会计知识、没有工作热情、不讲究工作质量,就算有再好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和会计准则也无济于事,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四、服从意识差异及其影响 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在服从对象上表现不一致。

西方基督教文化认为人生来就有原罪,他们在绝对的善(上帝)面前,都是不完美的,以上帝的尺度衡量,每一个人都是罪人,因此,在上帝面前,每一个人都绝对平等。这种在绝对的善面前的绝对平等意识,在日常生活之中,便转化成在法律面前每一个人都绝对平等的平等意识。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上帝的位置。获得了绝对“善”的地位,因此,法律具有一种超越个人社会地位的绝对的权威性。所以,在西方每一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法律有绝对的权威性,西方服从意识的特点是对法律和规则服从。

在我国,人与人之间讲等级,重身份,强调君臣有分,长幼有序,贵贱有别,注重个人的仁、义、礼、智、信的修养,不求超越,要克己复礼。信仰天命观,对于天命,人要做到知天、畏天、乐天、不可怨天,“乐天知命,故不忧”,强调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就是服从天意、服从上级、服从权威。服从意识的特点是对人的服从。

对制度、规则的服从强调人的一切活动必须符合约定的制度和规则,而制度和规则是事前约定好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行为的结果具有可预见性和客观公正性。对人的服从强调人在行为过程中顺从人的意志,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志缺乏稳定性,具有可变性和不可预测性,所以行为的结果带有人的意志,客观公正性无法得到保证。

对人的服从使得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会计独立性是指:会计人员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独立于其所服务的各利益集团,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会计对象的客观实际,如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独立性是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根本保障。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对人的服从而不是对制度、规则的服从。对人的服从在会计领域的表现就是会计人员在单位中听命于单位领导,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指令,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面进行造假,会计工作质量受到单位负责人的严重影响,据调查,对目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约90%的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主要是会计人员服从领导的意图造成的。

五、思维意识差异及其影响

西方一般偏好逻辑思维和归纳分析思维,注重严密论证即经验事实的验证,习惯直线式的思维方式和从小到大、从具体到整体的思维程序和方法。如时间上的日—月—年,空间上的门号—街道—城市—州—国家:西方人认为,小河有水大河满。西方人强调小,认为有小才有大。我国历来偏好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不注重严密论证,习惯曲线式的思维方式和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具体的思维程序和方法,如时间上的年—月-日,空间上的国家—省—城市—街道—门号;中国人认为,大河有水小河满。中国人强调大,认为有大才有小。反映在生活中,中国人追求大和数量多。在公司名称上,中国有“巨人集团”,美国有“微软公司”;在薪酬来源上,中国人认为来源于国家,西方人认为来源于纳税人,不同的认识导致不同的服务意识;在会计领域,由于普遍追求大和数量多,加上制度、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会计造假现象非常普遍,伪造销售收入数量、伪造利润数量、虚构资产金额时有发生。

六、反思

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先进和落后之分,顺应时展并推动社会进步的文化就是先进的文化。法律、制度对文化有引导作用,先进、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引导先进文化的形成。在大力弘扬诚信文明、重塑社会信用的时刻,我们应当从法律、制度建设与信用文化塑造方面反思一下,经济活动中的那些“不诚信”问题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我们应当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先进的法律、制度去铲除那些与市场经济原则相违背的传统文化,建设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新文化。

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法律、制度、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对会计信息影响很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一方面需要我们完善法律、制度体系,需要我们理顺各方面关系,培养监督体系的独立性,提高会计信息监督的效果;另一方面需要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专业精神,建设优秀会计文化,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上一篇:建筑屋面节能的技术 下一篇:申请带队军训的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