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势利导,“悦”读名著

时间:2022-06-08 11:50:11

摘 要:教师一要认清实际问题,二要结合课文培养兴趣,三要创设环境分享推荐,四要利用多媒体影响力。通过这些激发和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才能把学生引领进阅读世界。

关键词:名著阅读;媒体;兴趣;“悦”读;交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我也在课堂上做了个小调查:

从调查看到,学生极大部分都读不下去。这些书几百年都这么读了下来,想不到今天却被吐槽“读不下去”,可见问题不是出在书身上,而应该在今天的读者身上找找原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我们认清问题所在,要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才能把学生引领进阅读世界。学生“悦”读了,才能真正受益。

一、看清现状,从实际出发

在现在网络、多媒体的影响下,学生的业余时间被电脑、电视所占据,看漫画、看电视……“看比读更省事”的观念,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减少了感知读书乐趣的机会。所谓语文,就应当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无论是语言表达的需要,还是文字的认知过程,都必须从读书开始,读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应该被多元化的媒体所取代。我在家长会上了解到大部分的家长平时往往只要求孩子多做书面作业,把孩子看课外书视为是在看闲书,“不务正业”。要么对孩子买书的要求置之不理,要么对孩子手中的书,不分良莠,一律加以斥责,予以没收,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因此丧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家长明白读书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确保学生阅读的路上畅通无阻,没有后顾之忧。为此,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开通班级博客,在那里把推荐给学生看的名著介绍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名著的大概内容,以引导学生阅读。

二、随文推荐,从兴趣出发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这些节选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我尝试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名著的阅读教学,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智取生辰纲》,我从杨志“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开始,与林冲打斗讲到杨志不肯留在梁山,又从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讲到戴罪被梁中书重用。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杨志一路上押送生辰纲的心理,更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失了生辰纲的杨志命运将会怎样呢?梁中书会善罢甘休吗?抢了生辰纲的吴用等人的命运又该如何呢?学生产生了好奇心,便有了浓厚的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教学《杨修之死》,我这样引导学生:有人把杨修的死因归罪于曹操,说是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有人说是杨修恃才放旷,终招致杀身之祸。你赞同哪种观点呢?就课文情节事实结合你课外找到的资料,有理有据,展开辩论,下节课我们举行辩论赛。一听说辩论赛,学生主动分工合作,查找资料,交流看法。辩论赛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好不热闹。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了最多的有关《三国演义》的知识。

教学《范进中举》一文讲到科举制度对中国文人人格的影响,我引导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看作者是怎样进一步描写中举后的范进的?领略小说高超的讽刺艺术。

教学《香菱学诗》,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香菱如此的聪慧,她学诗为了什么?功名?利禄?或是荣华富贵?她的命运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去接触《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

教学《列夫・托尔斯泰》,学习作者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描写,引导学生去阅读另一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里他笔下的托尔斯泰。也让学生明白不同作家笔下的同一个人也是不同的,让学生更清楚阅读之妙。

另外,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名著导读”中,首先是对每部著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的介绍,然后有“阅读建议”,最后是“精彩片段”和“点评”。读了“精彩片段”,再看主要内容的简介,许多学生都会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激发了学生完成从片段到整体的名著阅读兴趣。

三、共享阅读,从静心出发

选好了书,如何引导学生读书又是一大困惑。平心而论,阅读经典的确是要花费些时间和气力的,在一个生活如此快节奏的时代,让人们静心读本好书几乎成了件奢侈的事情。因此,我们教师有言传身教的责任。读书最重要的是能让孩子安静下来,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读书的条件,还需要提供一个阅读氛围,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书。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外加每星期开设的两节文学名著阅读课,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共同享受阅读。在共享读书时光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孩子从阅读变为“悦”读――即有情感地读书。我不要求让学生记住什么,或具备某方面的能力而去急功近利地读书,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静下心来养成读书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那么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就要提供机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今后的阅读之火越烧越旺。所以交流是不能忽略的环节。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读书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师生可以用读书日记、“美言共享”以及好书推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我的班级里还有一个小图书角,图书角的书都是班委成员和家长一起去购买的文学名著,学生每两个星期交换一次书籍,阅读不同的文学名著,交流不同的感受,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延伸话题,并鼓励学生把书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然后找资料、找书将之研究透彻。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共同讨论交流的活动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书中找到乐趣,还可以进一步教学生选适合的书来阅读。

四、寻找捷径,从电视出发

目前有许多经典名著的电视剧相继热播,我们就要利用好电视这个资源,抓住中学生喜欢看电视的心理,引导他们看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从一定程度上讲,学生在屏幕上学到的东西并不亚于在学校中所学的,可以说电视是学生走进名著的“第二课堂”。当然也要注意,我们提倡读名著,要读的是文字的书,绝不能用影视作品来代替文字的书,我们切记让学生观赏影视作品,并非最终目的,仅仅是一种推动阅读名著的一种手段。一部有声有色的电视作品或者电影,比起一部厚厚的名著,来得更直观、更形象,也更快捷。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本来不怎么喜欢读名著,但看了那些电视之后就很想读那些名著了。就连那些不喜欢读名著甚至读不懂名著的同学,看了一些名著电视剧以后,就轻轻松松地知道了很多名著人物和故事。最简单的就是《西游记》,大部分学生从小就在电视上接触过,不同版本的剧情会让学生更想了解原著。

有人会说,学生看电视的效果比不上看原著。这话固然不假。问题是,有些学生根本不会去看原著,如果再不看电视,那岂不是更糟糕吗?这些学生从电视中了解名著,不是也挺好吗?而对于那些喜欢读书的学生,看了电视剧后,就更能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愿望。

五、文化快餐,从可取性出发

前面说了,精彩的语言可以到以后再慢慢去品,那么现在市面上一些所谓的被称为文化快餐的名著速读、名著梗概、名著浓缩版,这些“快餐”都属于“浅阅读”“快阅读”“碎片化阅读”。我认为都是可以快速了解名著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让基础层次较低的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名著的重要人物与内容。

当然,为了让阅读成为一种长久的自觉活动,我们应该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评优评先活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一方面是对他们所读、所感受的内容的一个“验收”,让他们有所展示,在展示中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再次激发学生对名著浓厚兴趣的积极作用,真正品味出名著的“悦”读。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第三中学)

上一篇:情理之间 以心换心 下一篇:核心价值观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