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多媒体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6-08 08:56:17

地理多媒体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多媒体情境教学流于形式,存在“伪互动”和“低互动”现象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体现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很多教师往往不究其所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效如何,更多的是看重形式上的“到位”。结果在多媒体情境教学中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伪互动”,即过于注重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丰富(特别是公开课展示),华丽花哨的多媒体情境领着学生钻进厚厚的迷雾,一幅幅图片、一个个动画,从“满堂灌”变成“满堂看”,甚至“人机共灌”。这样的多媒体填鸭式,学生只得其皮毛而失其神韵,表面看热热闹闹、互动频繁,其实华而不实,学生把大部分精力倾注在对情境的理解,对于核心的学习任务反而忽略,这种“伪互动”实质上是一种无效的师生互动。另一种是“低互动”,即教师设计多媒体情境时,采取拿来主义,这样的多媒体情境与学生的地域、生活严重脱节,因而也就缺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缺乏全体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角色单一,基本上是多媒体情境教学的牵引者、解说员,是一种单向、低层次的师生互动。

对策1: 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和二次开发,创设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多媒体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持有主动态度,才会使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才能具有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主要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积极思维不可缺少的内部力量,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学生才能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思考,追求新知识、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学生的求知欲与教师情境的创设、点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和二次开发,创设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多媒体情境,这样的情境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启发,会诱发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和启发中被激活,能力在启发中提升。

例如,教学“气候类型”时,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可创设一组阶梯式多媒体情境,并伴以启发式:首先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雨林气候的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创设多媒体情境:找出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联系学过的知识,请尝试分析该气候的形成原因;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巴西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景观图组合,并采用局部闪烁的方式,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问题生成:除了这些地区外,世界其它地方还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吗?为何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回归线附近的马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巴西东南部也有热带雨林?这些地方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学生的生成,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利用“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地形图”多图组合,创设多媒体情境,引领学生自己得出“这些地区都位于来自海洋信风迎风坡上,同时受到沿海强大暖流的影响,所以也是终年高温多雨,虽然不在南北纬10度范围之内,也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结论。

对策2:抓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创设引发高层次互动、交流的多媒体情境

美国著名科学家施瓦布指出:“学生的有效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学生应该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去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和培育能力,受到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样,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本质特征也是一样,强调高层次的互动交流、高水平的思维活动、高情感的学习过程。

在这三高中,高层次的互动交流是关键,它是诱发高水平思维活动和高情感学习过程的催化剂。而这种高层次的互动交流与教师多媒体情境的创设密切相关。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利用或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多媒体情境,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就越可靠,学生越容易在真实的多媒体情境中互动交流,从而获得真实的成功体验;其次要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设置多媒体情境,教师应摆正学习任务与多媒体情境的关系,学习任务可通过多媒体情境呈现,这里的多媒体情境是形式,学习任务才是内容和核心;第三,教师应以多媒体情境带出学习任务,用多媒体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充分思索,多媒体情境的性质决定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决定所学知识在其它情境中再应用的可能性,决定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深度和广度。

例如,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可首先从报纸上的一则新闻获得学习资料:“无锡人抢购纯净水”,同时要求大家广泛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并围绕该节课的主题展开自主学习。接着可将“无锡某大型超市内抢购饮用水”和“太湖水面蓝藻大爆发”、“美丽的太湖”三图组合,创设多媒体情境。这一乡土、反差式的多媒体情境,给了大家极大震憾,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很自然地带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注意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地处江南水乡的无锡,会缺水吗?为什么会缺水?在大家你问我答的研讨、探究中,可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最后在“家乡水环境”的多媒体情境氛围中,学生学会了所学知识在其它情境中的迁移再应用:无锡水环境的恶化会不会影响苏州?太湖的富营养化,与苏州有没有关系?苏州人为治理太湖应做哪些工作?大家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家乡,结合课前下发的相关材料,开始家乡水环境的探究性学习……

二、多媒体情境教学集中在“开场白”部分,存在“虎头蛇尾”现象

多媒体情境设计往往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因而有人误以为,设计多媒体情境的目的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出新课。因此当前的地理多媒体情境教学,多被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即教师新授知识之前,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多种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情境,通过特定多媒体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进入主要内容的学习。而一旦新课导入完成后,教师便往往回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或按照原来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直至下课铃响,存在“虎头蛇尾”现象。

对策1:注重情感体验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实现多媒体情境教学的课堂贯穿

多媒体情境教学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多媒体情境也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在教学的全过程发挥作用。为此,多媒体情境可以分阶段设计,逐步地扩展、深入、充实、明晰,在每个教学阶段,尤其是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教师要通过精心备课、深挖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媒体情境,去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主体感受。通过多媒体情境与教材的有机渗透,巧妙组合,将各类多媒体情境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或相互引发,从不同角度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多方面互动条件,使各阶段的多媒体情境环环相扣,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例如,教学“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节,可首先充分开发本校的课程资源,利用图像创设多媒体情境,导入新课。课前可制作“实验高中外聘教师移动路线图”、“实验高中外籍教师移动路线图”、“苏北王鹏同学来校移动路线图”。当这样鲜活的多媒体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同学们惊讶之余,思维的火花被点燃,问题自觉、主动生成……

国内外人口迁移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大屏幕循环播放“民工返乡、进城”,“西部大开发”、“孔雀东南飞”、“黑奴三角贸易”等图像资料,背景音乐播放“思念家乡”,教室的四周墙壁上张贴师生搜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美国南北战争”、“民工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三峡水库百万移民”等相关图片……这样的情境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探究角色,使合作学习真实有效。

对我国(特别是本地区太仓)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的理解是本节课的关键点,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太仓)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为辩题,创设答辩所需的多媒体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大屏幕播放师生搜集(课前布置)的有关人口迁移的图像资料(为确保公平,利弊按1比1播放);答辩时,教室的讲台为裁判席,教室里以中间线为界,学生根据辩题自愿分组,组成红、黄两个代表队。

作为新课的结束,为鼓励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学以致用的同时能将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情境,可布置课外作业:利用本周的大礼拜(双休日),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关注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在太仓的生存状况。要求有三:①走向太仓的企业,参与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②认真填写“农民工生存状况(太仓)调查表”;③撰写一篇有关太仓人口迁移的小论文(为太仓的移民献计献策,为下一章“城市与城市化”多媒体情境的创设提供素材)。

对策2:利用多媒体情境的发散性和动态性,融情于境、以境生情,在情境交融中拓展延伸

多媒体情境之“情”即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活动的学习者的诸心理因素;多媒体情境之“境”则是指课堂内能激发学习者诸心理因素的外部环境形象(人、事、物)的刺激条件。多媒体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互动的学习情境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课堂教学在学生、教学情境诸因素的互动过程中开展,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体验(情)与课堂氛围(境)最终达到高度和谐统一。

例如,对于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太仓学生而言,并不缺水,如何创设多媒体情境引发学生对节水环保的情感体验,实现以境生情,融情于境?可抓拍三张学生不合理用水的照片,进行课前多媒体情境创设:①“一楼男卫生间的长流水”(话外音:你要我流到什么时候?);②“一只拖把,哗啦啦的水”(话外音:自来水说,“只见拖把,不见人,亲爱的哥哥,你去了哪里?”);③“我们‘美丽的’亲水半岛”(背景介绍:该“半岛”的主体在校园内,水质发黑变臭,水中漂浮着大家乱扔的废弃物)。

课上的多媒体情境展示,其效果就相当于在教室内扔了三颗重磅炸弹,炸开了锅的同时有了情境的发散:有的学生马上叫起来,这是×××干的;××经常做这样的事;有的男同学脸立即红了;这不是亲水半岛,应改成臭水半岛……在学生情绪被点燃时,多媒体情境预设引发为情境生成:节水,如何从我做起?(课前布置:自我观察或向父母了解自己家庭的用水状况,看采取了哪些节水措施)……在这样的多媒体情境氛围中,生成超出预设,生成演变成一种负责任的行动。讨论结束,学生一致要求将良好的节水方法形成班级公约,在班级公告栏内张贴,将节水问题讨论转变为实际节水行动……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 下一篇:谈广西地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