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融共育三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时间:2022-06-08 08:39:12

“双融共育三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摘  要]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特点,分析铁路、公路建设对试验与检测人才的需要,将企业岗位从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双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校内课程体系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顶岗实习与就业三方面深度结合的“双融共育三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机制

课题项目: 本文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资助“十二五”规划课题《“双融共育三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段东旭。(项目编号:GZYGH2011025) 。

2010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启动第二批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要求有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建设院校举办方,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引导建设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1]因此,如何构建适合于院校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各高职院校争相探索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骨干建设院校之一,依托铁路行业深厚背景,各级政府重点支持的双重优势,针对铁路建设行业、施工企业特点,创新机制,优化模式,提出了“双融共育三结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双融:指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结合6s管理理念,将企业岗位从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双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企业岗位从业标准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依据,企业文化是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素质的基础。共育:指人才培养做到培养方案共商,培养过程共管,培养效果共评,培养结果共享,最终实现人才校企共育,体现校企深度合作。三结合:指校内课程体系和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实现授课内容紧跟施工进度;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实现工地现场技能与校内学习场景设置无缝对接;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现实习任务与实际工作内容无差异过渡。“双融共育三结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示意见图1。

料工程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按照“学院与集团公司、系部与分公司(项目部)、教研室(专业)与项目部(工区)、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的模式进行多层次紧密型合作办学,提出了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几种机制。

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建设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必须制订相关规章制度,以解决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更新、先进技术共享、实习训基地建设和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等问题。

(1)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细则,制订企业兼职人员岗位职责及聘任考核办法,明确企业人员兼职系副主任、教研室副主任的职责范围、工作内容、薪酬待遇。

(2)建立学生劳动保护制度、安全保险制度,由系部及企业项目部共同制订《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细则》、《顶岗实习期间师生安全应急预案》。

(3)根据学院绝大多数毕业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然后带薪顶岗实习的实际,制订合理的报酬制度,让学生安心顶岗,乐于实习。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针对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将校企合作落实到专业建设上就是形成系部对接项目部、教研室对接实验室、系部专业教师对接工地试验检测人员的三级对接组织形式,其机构组成见图2,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开发、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紧密立体合作,做到课程设置对接施工过程、教学内容对接试验项目,实现企业主导,双方参与,灵活学期,内修外炼。

(1)人才培养方案的校企共商机制

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形成企业主导办学和专业建设的协调机制。组建由企业专家、优秀校友、校内资深教师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不定期召开1~2次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半年针对企业人才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下半年根据企业施工动态对课程设置与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研讨,做到培养过程动态调整。

(2)教学团队建设的互派交流机制

①设立企业专家大讲堂,构建信息沟通平台。邀请实验室专业人员、校友每学期举行两到三次关于施工现场试验检测技术发展的讲座和专题报告,做到及时、深入了解企业施工内容和项目建设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安排。

②实行学院专业教师和施工企业专家、能工巧匠互派交流机制,结对开展实验室建设、课程标准制订、合作科研项目等,达到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由项目经理担任系专业副主任,由工地实验室主任兼任教研室副主任。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取得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在工地实验室担任实验室副主任、试验检测技术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等关键技术岗位。

③专任教师三年内至少下现场锻炼一次。顶岗锻炼期间,积极参加企业生产,与工地技术人员同吃、同住、同工、同酬,完全接受项目部管理;企业试验检测人员进入学校承担部分授课任务,指导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3)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互补更新机制

①除工地常规试验项目外,补充建设工地试验室必须进行投资较大、频次较少的实验项目,服务工地试验室,做到资源互补。

②结合施工工地流动性大、区域性广的特点,做到“基地随着企业建,实训跟着工地干,教学围着项目转”,项目设在哪里,基地建在哪里,丰富实训内容,满足多样化教学需要。

③由企业一线试验检测人员和教师组成合作小组,联合组建校内试验检测中心,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研究制订检测中心建设方案,功能定位、运行机制及规章制度,满足校内教学与工程检测项目的双重需要。

(4)人才培养环节适应施工工期的灵活调整优化机制

做到“产学周期同步,紧跟工期设学期,结合进度讲内容”。打破传统的学期设置方式,结合工程工期适当延长或缩短学期,根据工地试验室的工作流程、工作特点,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实际工作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结合试验项目组织教学,分组分批轮岗学习,将实验室所有试验检测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上一篇:民间那些身怀绝技的人 下一篇:对于改革职业教育“三电”课程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