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钱怎么花

时间:2022-06-08 07:28:39

救命钱自然是拿来救命的。但在寒冬里,要救命的通常是因负债而资金链紧张的企业。“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那么,如果把救命的钱用来还了债,命又从何救?

为100万元较劲

案头上,苏州古城机械制造厂的文件、资料、传真、函件装了整整两个文件袋。电脑里的东西更多,当我正在COPY准备装进笔记本电脑的时候,MSN的图标跳动起来,是刘总。

认识刘总源于一场诉讼。当时刘总的苏州凯亚商贸服务公司的重庆办事处,拖欠我所的客户113万元货款。这年头,老赖老拖并不少见,于是我也不客气,通过特殊渠道了解到,苏州凯亚商贸服务公司近日会将160万元汇到重庆处账户上。

账一到,对方肯定会转移。为了不打草惊蛇,防止对方通过其他途径转账,在先期取得法院的冻结申请的情况下,我决定守株待兔,把跟踪、间谍这些大片里的手段全用上了。凯亚商贸服务公司重庆办事处果然被蒙在鼓里,账一到,对方财务人员和负责人马上现身银行。就在他们急于将账转移的时候,我们拍马杀到,成功将苏州凯亚重庆办事处的账户冻结。

这件事惊动了刘总,他马上和凯亚商贸总经理飞赴重庆处理。事后,他给我说,我完全是把他往死里逼。

“不这样,我的当事人会死在前面。”我回答。

我和刘总都苦笑,也算一笑泯恩仇吧。刘总现在的苏州古城机械制造厂,资产规模超过8亿元,下辖苏州凯亚商贸服务公司和运通物流服务公司两个子公司。

很难想象刘总这样一个富豪会为子公司这一百万亲临山城。刘总却毫不掩饰地说:“现在每一笔现金流对我来说都很重要!”

看得出来,刘总的资金链一定出现了问题。但我不便深问。

离开重庆前,刘总说欢迎我到苏州发展,有机会希望能与我合作。我笑致感谢,压根没想到刘总的话会应验,而且应验得这么快。

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两个月后,刘总的办公室里,发言,一个接一个;意见,一个接一个;混乱,一个接一个。上午的会,开得刘总心烦意乱。

“资金,资金,资金……”刘总满脑袋都是这两个字。

财务报表显示,过去的三个月,刘总麾下的三家企业全部亏损;未来的三个月,三家企业累计有6000来万元的流动性债务,而账户上,可供使用的流动资金仅有7000万元出头。还有个坏消息,苏州运通物流服务公司其中一个股东准备撤资,这个烂摊子接还是不接,到底该怎么接?该公司成立仅仅两年,省内布局刚刚完成,投资都还没收回来,股东华阳公司就要准备撤资,给了刘总当头一棒。

“这次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地球人都知道,我要的是对策,不是让你们做学术报告!”刘总面对高管们雷同的开场白一下子火了。

“我现在要的是应对措施,什么叫措施你们懂不懂?就是解决的办法!不是诉苦!”刘总奋力挥动着手臂,激动得比金融风暴还要风暴。

沉默。其实谁都明白,按照目前的情况,要想在短期内实现全面扭亏并不现实,当务之急是开源节流,压缩成本,外部融资。

会后,刘总拨通了香港IUS集团总裁林先生的电话。现在,他是刘总唯一的救命稻草。

刘总和林总是多年的朋友。简单的几句寒暄后,刘总便直入主题――借钱,2个亿。

在这个金融风暴满世界乱吹的时候,理由是不需要解释的。林总稍一思忖,提出注资可以,但生意归生意,刘总还是必须提交详细的财务报表和危机方案,面谈之后再做定夺。

林总的话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刘总马上召集高管们开会。

会议讨论的第一项内容是裁员。

“裁员不是问题,问题是新《劳动法》对职工保护的条款太多,对企业的限制太严,大规模裁员之前必须先解决一些法律问题。”公司人力资源部王经理首先发言。

当人力资源部经理提到“法律”的时候,刘总首先想到了我。

生死一线

晚上10点半,手机突然响了,除了家人,这么晚还有谁会给我电话呢?

“陈律师,很抱歉这么晚打扰你!我有重要事情想请你帮忙。”

我完全没想到竟然是刘总,费了好大的劲才回忆起,他这么晚找我肯定是有不得已的要事。

他虽然顿了顿,但听他的口气似乎没有让我寒暄的时间,于是我没有打断他,而是洗耳恭听。

刘总语气急促的说:“我们公司现在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现在有朋友愿意借2个亿的资金给我,但是我累计欠债、库存积压和要发放的工资都有1.5亿元左右。如果现在不借,那是马上要死,如果借了也只是杯水车薪,我该怎么办?”

他把公司的现状和融资的情况大致说明之后,提出聘请我这次公司融资的法律事务。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但考虑到苏渝两地的距离太远,出于礼貌和严谨,我并没有一口答应。

他没给我回绝的机会,他说,如果你觉得不方便,我在苏州给你租一套房子。我们上次打过交道,我了解你的能力,尤其是果敢。

刘总的话让我再也找不到理由推托。当天夜里他就将委托授权书传真给了我,随后两天,几乎每隔一个小时,便有一份刘总公司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出现在我的案头。

这桩非诉讼的确很棘手。刘总公司现在的财务情况大致为:每月员工工资、高管工资、社保基金三项累计约826万,办公成本约400万;接下来的五个月将有三笔分别为2500万、2000万、1250万的贷款到期,目前拖欠材料款2000多万,下辖贸易公司全国各地的三角债累计有3200万之巨,产品积压也达到1800多万;下辖的物流公司,每月亏损近1500万,现在三大股东已就股权分离问题产生纠纷。

而刘总现在的构想是,一是压缩生产成本,裁员30%,高管降薪40%,暂停持续亏损的生产线;二是调整贸易服务公司的布局和方向,一方面快速处理库存积压,大幅打折都要想办法卖出去回笼资金,另一方面迅速展开市场调研,调整市场方向;三是加强财务和人力监管,提高效率。

连续三天,我和刘总一直不间断地联系着。刘总在电话里告诉我,他已经订好了4天后飞往香港的航班。“不成功便成仁”,这是我从重庆出发前,他发给我的最后一条短信……

筹划裁员

古城机械制造厂办公室里的灯已经亮了4个昼夜。

高管和秘书们忙碌的身影告诉我,香港之行,对于刘总来说真的是最后的机会。

来到古城机械制造厂,刘总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陈律师,按照新《劳动法》裁员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从程序上讲,首先要公示,让全厂职工都知道这件事。并且要说清楚裁员的原因。”

“那经济补偿金呢?”

“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所以在裁员的时候,尽可能从工作时间短的员工开始,这样支付的经济补偿金相对较少。”

刘总把这一精神迅速传达下去,第三天裁员会议就开始了。

高管们轮番上阵,分别就各自部门准备裁员的情况,目前的财务状况,未来预期以及应对方案逐一进行了陈述。刘总看着呈送到手里的报告和方案,面色凝重,他心里十分清楚,任何一个方面的疏漏都有可能改变古城机械制造厂的命运。

“具体一点,步骤、时间、成本……”他用这样的措辞不断地打断着高管们的发言。

接着,刘总的下一句话是,“陈律师,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会议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宣布高管集体降薪的决定。

原本已经被会议和加班折磨得疲劳不堪的高管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忽然全都来了精神。

“我感谢大家为古城所付出的一切;相应的,古城也为大家付出了一切。古城能有今天,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大家能有今天,也是古城发展的结果。所以说,没有大家就没有今天的古城,没有古城也没有大家的今天。我相信这是一个大家都不愿听到的消息,就像不愿听到古城倒闭的消息一样。如果愿意,就请大家在这份新的合同上签字,如果想离开古城,我只能说很遗憾。”

刘总说完,叫秘书到办公室取来了新的合同文本。这是前两天,我按照刘总的要求重新为古城机械制造厂拟定的聘用合同。

会议室一片静默。高管们步入会议室时的紧张神色,变成了焦躁和不安出现在脸上。

接下来,偌大的会议室只听得到我解释合同文本的声音。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当企业因经营等重大问题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时,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薪酬按照目前工资水平的50%发放,余下的50%将以期权和股权的形式发放……”

签还是不签?不签就马上走人,签了就意味着等待和煎熬。

我相信对高管们来说,此时是一个无奈又很无助的时刻。

第二天,高管集体降薪成了古城机械制造厂和各下属企业的头号新闻,但更吸引员工们的是张贴出来的裁员通知。

成功一搏

刘总、我、财务经理、两个副总,一行五人于4日后到达香港。

裁员降薪、资金紧张、老板不知所踪,对于那些刚刚看到裁员通知的员工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员工们脆弱的神经,变成惶惶的人心,一发不可收拾。

而此时,刘总和我们已经在与IUS集团林总裁商谈融资的具体事宜。

在看完财务报表后,林总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控制成本。

第一,高管降薪。刘总的回答言简意赅,每月可降低40%的工资成本。他一边说一边把相关资料递给了林总。不仅是古城厂,包括凯亚商贸在内的所有高管和中干亦在此列。

第二,裁员。古城机械制造厂的员工,工龄在1年之内的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工龄在两年之内的在合同到期后一律不再续签。其他员工,50%安排下岗,每月发放生活费。

第三,申请社保缓缴。古城机械厂所有员工都办理了社会保险,目前我们已经向社保局提出了缓缴申请,将按照年度进行缴纳。

接着,财务经理提交了未来三个月的工资预算和缴纳社保基金的相关材料,我也就公司裁员的法律问题和可能面对的劳动纠纷对策进行了详细说明。

在我和财务经理发言的时候,林总插话很少。显然,我们先期所做的准备没有白费。

当林总嘴里好不容易吐出一个“好”字时,我们心里总算长舒了一口气。虽然前几天高管们已经在新的聘用合同上签了字,但刘总心里明白,那不过是大家无奈的暂时妥协。高管很担心奖金不兑现,工资发不出去,会不会和老板一起沉下去。控制工资成本的方案获得通过,顺利拿到钱,稳住高管,稳住员工情绪,不管对刘总还是对古城都是一剂强心针。

稳定军心

苏州,古城机械制造厂会议室。

担任“战略值班”任务的李副总,按照刘总的要求,正在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会。会议的主题开门见山――辟谣。

刘总真跑了,我留在这里干什么?等着警察来抓我呀?我绝不会傻到那个程度。换成你们,会不会干?

“现在公司资金紧张,员工担心领不到工资……”中干们表达了员工的担忧,但与其是在说员工,其实倒不如是在说自己,因为他们心里也没底。

这话其实也说到了林总的担忧之处了。

几乎同时,香港这边的林总也一针见血的问道:“如果遇到人事地震怎么办?”

“林总把钱借给我了,我就有底气和办法避免。”刘总的回答颇有深意,“该兑现的部分我们肯定及时兑现,按照我们刚刚提交给林总的工资方案,作为期权和股权那部分会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有人想走是避免不了的,但有人要走却是可以避免的。这一切都取决于古城的明天,换句话说,取决于林总的注资情况,我们有效的管理和市场运作。林总注资越早,爆发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

听完这话,林总礼节性的笑了笑,笑得若有所思。显然,在这场心理博弈中,他已经开始酝酿是否迈出借款这一关键一步。

而此时的苏州,高管和员工们也正在酝酿,是走还是留这一关键一步。

债主逼宫

李副总刚刚把中干们的情绪安抚下去,保安主任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上来。

李副总问:“什么事把你急成这样?”

保安主任两句话并一句话似的说:“门口来了一堆供货商,还有银行催债的人员,他们不知道是哪来的消息,好像约好了似的,全都来了……你快点先躲起来。”

“躲什么躲,能躲得过去吗?我躲了,工厂就别想生产了,机器可能都会被搬走。这样,你把他们带到会议室来,我亲自见他们。”

保安主任看了看李副总,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个平时在老板面前看上去唯唯诺诺的副总,今天怎么突然“发飙”了,要单枪匹马见那帮催债的疯子?

他张了几次口,想劝阻,最后还是下去带那些债主了。

十多家债主气势汹汹的来到了会议室,正准备大声催债,但是没等他们发声,李副总已经抢先一步了。因为他知道只要债主们一开口,他就丧失了先发优势,没办法镇住场子,债主们发泄的时候是不会听他解释的。

李副总高调的来了个开场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老李既然还在这,也没想过要逃,那么你们就用不着担心。我们刘总目前正在香港谈融资,至少2个亿,如果各位相信我们,就请等我们刘总回来当面协商,如果不相信,你们即使把我们现在厂房的所有设备搬走,也值不了一百万。相信各位都是聪明人,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我带大家去参观一下我们的生产线,我们刚进行了裁员,余下的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的工作。如果我们真不打算干了,想逃了,还裁员干吗?”

而早在来香港之前,刘总几乎问了债主们最想问、却没来得及问的问题:“债务问题怎么解决?”

当时,我早已想好了措施:“有些债务是一定要尽快还的,但有些则需要诉讼来救命!”

“诉讼会救命?”刘总听起来有点吃惊。

“对!因为诉讼虽然会产生诉讼费和律师费,但却可以拖延时间。比如说,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刘总,我欠你三百万贷款。如果我现在把钱付给你,结果会怎么样?也许我就死了。但是如果我六个月,甚至一年之后再把钱还给你,结果又会怎样?也许缓过这口气,我就能死里逃生!”

在李副总带领债主们参观生产线的同时,林总裁也一样问了债务的解决问题。

但是,刘总已经与我商量好了完备的方案:“在2亿当中,我们将用8000万来偿还债务。”

不过,他顿了顿,转折的语调一下子提高了。

“这绝不是单纯的欠债还钱。这些钱我们将主要用在支付偿还银行贷款、社保基金和材料款上。实际上,凭借我们在银行的信用,等我们把到期的贷款还完后,还可以继续做抵押,再向银行贷款。我的两个副总,一个负责欠款的谈判,一个负责三角债的清偿,除了银行,能冲抵的我们会尽量冲抵,能延期和分期的我们会尽量努力。实在不行的,我们会考虑运用诉讼。”刘总坏笑了一下,指了指我,“让陈律师在法院把欠款拖上一年半载不是问题。把这笔救命钱全都拿来还了,你还会借给我吗?”

在场的人全都哑然失笑。

“收缩战线不是为了逃跑,而是为了积累实力,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我用2亿当中的1亿来保证资金的流动,来保证血液循环,林总,你说我死得了吗?”

在座的人再度大笑。

林总一笑,话也轻松了许多,“你不是还有个物流公司吗?打算怎么办?”

“托管,当个甩手掌柜算了……”

尾声

一天一夜过后。

香港时间,4点30分。刘总给苏州总部打了两个电话。一是叫秘书安排全部高管明天早上九点开会。二是让李总透点风,给员工,也是给债主们,融资成功,首款三天后到账……

挂掉电话,刘总长出了口气,接着眉头一皱,开始盘算明天的会议。■

E-mail:chinacbr@vip.省略

上一篇:朝日啤酒的牛奶逃亡 下一篇:政府不能代表企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