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谢地,我终于成了阿姨

时间:2022-06-08 07:17:31

如今,我终于老了成了小孩子们口中的阿姨可我一点都不觉遗憾和难过。我们不再热衷于抱团了,不再用孤立别人别人来获得群体的收纳。养育了自己是非标准,我成了一个人。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阿姨是个敏感词汇,高三自招时一波家长涌入,我同学去教导处敲章,被老师不幸眼拙认为是学生家长,她回到班里忿忿许久,大家边安慰边暗笑边心安:原来不止我一个被当成阿姨。

暑假在超市里排队付款,后面的小男孩嚷着要吃还未付款的零食,奶奶低声劝阻,我一时心软,说你们排到前面来吧,奶奶高兴地让他谢谢阿姨,小男孩尚未张口,我已反悔:“不好意思我想起来有点急事,还是我在前面吧。”

直到今日,大多数的我们已彻底失去了姐姐这个身份,哪怕扎起刘海穿百褶裙摆出萧蔷女士的无辜表情,还是有些东西出卖了我们,没错,我不是姐姐,我是阿姨。

初高中的时候写作文,受45。的辐射影响,特别热衷于感叹丢了单纯变得虚伪,那时候的我们啊,把客气当做虚伪,把体谅当成世故,把鲁莽当个性,把偏激当锋芒。人们总赞美我们的勇敢和叛逆,但另一面的现实却是,我们常常用隐身于群体的方式来追求个性,我们的勇气背后,往往是难堪的选择性沉默。

中学的美术老师,上课时间回办公室打游戏,调皮的男孩子踢了同班一个弱智女孩子一脚,太阳穴附近全是血。没有人申诉也没有人义愤填膺,我们都端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看美术老师用一袋麦片结束了整个事件。公平和正义这种东西,在那个教室里全不存在,有的是对师道尊严的无条件服从。

我忘了很多同学的名字,但我没法忘记那个女孩子,我也没法忘记,那个坐在座位上,平静地目睹全程的自己。我以为那只是个个案,后来发现,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暴力、冷暴力、服从、私了,这样的词语层出不穷,都不干净。

跟老友聊兵荒马乱的学生岁月,她说她最难忘的事是一一因为连续几天英语默写不出,爸爸被叫到学校里,英语老师捧着茶杯跟其他老师谈笑,把她爸爸撂在一旁两个多小时,然后才随意地把听写本往他面前一丢。平时在单位里昂首挺胸的爸爸,像个小学生一样恭敬地听老师训斥,还要弯着腰讲“给您添麻烦了”。她一脸平静地说: “我多希望那时我不是15岁而是18岁,那样我就有勇气,抢过茶杯往她脸上泼过去。”

如果我们足够坦率,就会发现,我们的十几岁真的不像国产电视剧里勾勒的那么美好,青春像身上的校服一样拖拖拉拉,束缚比高领毛衣更厚重,所谓的自由不过短短几里回家路,大多数人对待爱情不是跃跃欲试就是不屑一顾,没有足够的情商把喜欢的人变成愉快的相处。只是回忆自带美图秀秀功能,硬生生地把穿在你身上惨不忍睹的实物图,PS成了如梦如幻的模特效果。

天涯上曾有女人形容自己脸嫩一一都说我像中学生,后来有楼主开了一个楼来放各地的中学生照片,其中的大多数都惨不忍睹,至此“像中学生”成了一个笑点。我们总是下意识地觉得,高中生都长得像奶茶妹,化了妆都会变成范爷,然而事实要残酷得多,我们的中学时代并不是甬道上茂密的香樟,我们的成年生活也不是勾心斗角的《甄执》-别再说自己学郭敬明戴虚假的笑脸面具了,人家挣出上亿资产了你有吗?

我的确丢了在作文中祭奠了一百遍的“直率”,我再疲倦再烦躁,也客客气气地对待周遭的人。

如今,我终于老成了小孩子们口中的阿姨,可我一点都不觉得遗憾和难过。我可以光明正大地穿高跟鞋,我可以穿着膝盖以上的裙子在校园里行走,会打扮的女生不再被视为异端,我们不再热衷于抱团了,不再用孤立别人来获得群体的收纳。

我有了自己的是非标准,不再为了一个期末奖项而放弃言论,不再对着肮脏的事情装聋作哑,不再是个只会抄写和背诵的好学生,我成了一个人。

虽然为此要付出好些代价,我也不知道那些莫名其妙的勇气会留存多久,但至少在此刻,我有了讲话的权利,也有人愿意倾听,我有了改变的能力,最起码改变自己,这样已经足够幸运了。

上一篇:将监督的拳头攥得更紧 下一篇:萌萌哒评语 私人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