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时间:2022-06-08 05:51:37

巧用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教学理论认为:“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数学教学如果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的结果。

正是源于这种认识,我近几年的教学探讨,主要是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以“真挚的情感”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那什么样的情感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我找到的最好答案是――尊重。

首先是承认和尊重智力差异,这是进行情感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情感教学的基点是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学生的智商有高低,但这并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布鲁姆的实验证明:除了百分之一二的天才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有缺陷的儿童之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方面并无多大差异。这一观点应成为“教”的依据,也应成为“学”的依据。尤其是对那些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我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态度、方法是否适合这些学生的心理成长,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或有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一视同仁,真心实意地帮助,满腔热情地鼓励,对学生尊重、理解和宽容,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能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其次是尊重学生脆弱敏感的自尊心。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转变观念,营造和谐的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学无小事”,教师在课堂上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对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会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单纯进行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应多给予开导启发。

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教育中有了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以“轻松的环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以唤醒他们那沉睡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是――爱与参与。

爱能创造奇迹!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了爱,也就没有了教育。

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缩小师生心灵的差距,才能唤起师生的情感共鸣,激活学生思维的波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亲切的眼神、会心的微笑、生动的语言会让学生感受到快慰、感受到学习的愉快。他们喜欢你才会爱上你的课,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无私博大的师爱。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参与会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我则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时插问“不明白”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根据是什么?你能说出理由吗?”等等,这样既能检验“小老师”对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掌握的程度,又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

不断的实践使我意识到:只有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学会争辩质疑,标新立异,才能使学生勇于尝试、探索、创新,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环节。

三、以“竞争、互助的意识”鼓舞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时,如何设法保持和延续这种兴趣也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结合青少年争强好胜的特点,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学生之间的鼓励与互助、竞争与合作。

现代社会既是优胜劣汰的社会,又是互助合作的社会。因此,首先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是一种手段,在竞争中应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应让学生懂得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常反复地实践才能得到,在求知的过程中,有竞争就会有挫折,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为此,可以经常组织竞赛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竞争意识。

虽说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但也容易产生影响学生团结互助的消极作用。因此,在鼓励学生竞争的同时不要忘记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合作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创设学生间为他人的成功而热情鼓励的气氛,对消除竞争带来的副作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是有显著意义的。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友情,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降低紧张度,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竞争与合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这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目的。现代社会最需要的就是竞争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引领学生在课堂上逐步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的乐园,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地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

上一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高职院校自主招生 下一篇:问题与对策:高中英语高效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