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板CMOS电源故障维修之教学设计探索

时间:2022-06-08 04:21:24

论主板CMOS电源故障维修之教学设计探索

摘要:在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推行启发式、案例式、任务驱动法教学法,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该文通过对主板CMOS电源故障维修教学过程的设计,阐述该模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切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着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CMOS电源故障维修教学;教学法;设计目标;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4-3836-02

To Explore Education Design upon Motherboard CMOS Power Breakdown Repair

TAN Xiao-lan, YIN Hong-jian

(Hunan Chemical Industry Voc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Zhuzhou 412004, China)

Abstract: To implement education methodology of heuristic teaching, case-study and mission-driven approaches in Computer Assembly and Repair Education in advanced vocational school could great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This thesis designs the education process of motherboard CMOS power breakdown repair and it elaborates how this education model is exactly applied to Computer Assembly and Repair Education. It is compliant to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ed objective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and also emphasizes on the design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nd operational skills and knowledge-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Key words: education upon CMOS power breakdown repair; education methodology; designed objectives; education process

1 教学设计思想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有《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这是一门专业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但对于学生(初学者)来说,却是较难学习的课程。其中会牵涉到许多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是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具体应用。如何教好此专业课,需要用到哪些知识,采用何种教学法,怎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诱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来认识和掌握维修方面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规范提高学生对在维修中的全局分析、判断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2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设计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一门综合性强的理论应用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但在有关维修章节中只是简单地介绍故障现象、维修方法及给故障归类,却没有充分说明原因及维修的技术原理、依据,学生看后似懂非懂。为了诱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来认识和掌握维修方面的相关知识,规范提高学生对在维修中的全局分析、判断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组织一次教学。针对上述情况,把机房中一种常见的故障“CMOS电源故障”做为实验实训的一个教学内容,用于对教材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这样学生的学习内容就不再完全局限于书本,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习积极性。下面就主板故障与维护模块教学中的一个任务――“CMOS电源故障”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2.1 知识目标

1) 理解计算机系统运行原理、电路工作原理、结构与故障现象的关系;

2) 学会故障的分析和判断,规范处理问题的过程;

3) 掌握在不同情况及要求下的故障维修方法。

2.2 能力目标

1) 锻炼学生恰当、自如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处理故障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及自学能力。

2.3 情感目标

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通过这堂课,确立学习的目标,明确思维方向,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驱动学生去主动思考,寻找自己以前所掌握与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展示其思维方法及过程,通过分析、判断、开拓、补充、促使各种见解、观点、意见趋于丰富与完善,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计算机故障问题的能力。

3 学情分析

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本门课程前已经学习和掌握了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应用、基本的软件应用以及本门课程前面章节所教授的知识,对计算机的硬件及结构也有了很好的认识,对动手能力学习也有很高的兴趣和欲望,但也存在不足,特别是对动手维修操作这一类综合性知识应用方面。此次学习目的是如何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解维修过程,掌握维修方法,规范学生的维修操作步骤。

4 教学重难点

1) 对学生传授相关的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

2) 最基本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3) 故障的分析与定位、归类;故障维修方法的归类。

4) 合理的操作步骤及维修方法,规范学生的操作。

5) 课型及教学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采用案例式、启发、探究性实验实训教学。

5 教学思路及方式

根据案例在故障现象的相关问题上进行原理分析,制作问题分析图表。使学生在掌握分析、判断故障维修方法的同时,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采用“案例+启发+任务驱动”式学习法相结合组织教学方式。

6 教学准备

1) 检查计算机维修实验室是否可进行本次实验实训。

2) 每个实验组都准备计算机一台,故障诊断卡一块,报废与好的CMOS专用电池各一粒,数字万用表一个,螺丝刀、起子一套,硬海棉垫一块。

3) 提出学习主题――主板中CMOS电源故障有哪些故障现象,如何维修?

表1为故障问题列表,表2为故障问题分析判断及处理结果表。

7 教学过程

表3为教学过程。

8 结束语

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目的,笔者按照启发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相接合进行的主板CMOS电源故障维修的教学实践,从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生调查问卷来看,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调查中,72%的学生认为教学中灵活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展了思维角度,对教学活动留下了深刻印象,绝大部分学生能初步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35%的学生认为从该模式的教学中启发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学习上的自主与合作能力,懂得了规范操作的重要和必要性。诚然,还有很多的具体教学细则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也只有不断强化高职理念,完善教学过程,才能使高校职教的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佩峰.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程与实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孙慧平,余丽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12):27-30.

上一篇: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中的应用与研...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