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年景(节选)

时间:2022-06-08 04:15:22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地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祭祖先是过年的高潮之一。大家忙着上供、拈香、点烛、磕头,紧接着是撤供,围着吃年夜饭,来不及慎终追远。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除夕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饺子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要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地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脚,心里有数。

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地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谓“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谓“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赉,是谓“压岁”。

新年是一年复始,不准说丧气话,见面要道一声“新禧”。房梁上有“对我生财”的横披,柱子上有“一人新春万事如意”的直条,天棚上有“紫气东来”的斗方,大门上有“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对联。墙上本来不大干净的,还可以贴上几张年画,如“招财进宝”之类,可以收补壁之效。自己心中想要获得的,写出来画出来贴在墙上,仿佛如意算盘业已实现了!

街上除了油盐店门上留个小窟窿外,商店都上板,里面常是锣鼓齐鸣,狂擂乱敲,无板无眼,据说是伙计们在那里发泄积攒一年的怨气。大姑娘小媳妇擦脂抹粉地全出动了,三河县的老妈儿都在头上插一朵颤巍巍的红绒花。凡是有大姑娘小媳妇出动的地方就有更多的毛头小伙子乱钻乱挤。于是厂甸挤得水泄不通,海王村里除了几个露天茶座坐着几个直流鼻涕的小孩之外并没有什么可看,但是入门处能挤死人!火神庙里的古玩玉器摊,土地祠里的书摊画棚,看热闹的多,买东西的少。赶着天晴雪霁,满街泥泞,凉风一吹,又滴水成冰,人们在冰雪中打滚,甘之如饴。“喝豆汁儿,就成菜儿,琉璃喇叭大沙雁儿”,对于大家还是有足够的诱惑。此外如财神庙,都是人挤人,人看人的局面,去一趟把鼻子耳朵冻得通红。

新年狂欢拖到十五。

(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

解 读:

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荼托,宫灯、纱灯、牛角灯,这些都只在电影上看过,白云观的蜜供现在不知道北京的孩子们还能不能吃到。饺子经常吃,慎终追远的祭祖仪式却都省略了……在作者恬淡、直白的回忆中,我们却品出了年俗的热闹和久远,不由心向往之。

上一篇:老舍过年 第5期 下一篇:想象力是如何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