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艺期刊对现代期刊的启示

时间:2022-06-08 03:36:30

近代文艺期刊对现代期刊的启示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门的洞开及西学东渐,报刊作为传播西方文明与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利器,为先进的中国人所了解,并把其作为实现政治理想的犀利武器。此时期,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成为开办报刊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国内的20多个省市、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创办各种类型的报刊达120种,其中文艺期刊50余种。主要包括《新小说》、《新新小说》、《新小说丛》、《二十世纪大舞台》、《南社》等。文艺期刊不仅贡献了大量的小说作品,初步形成了晚清小说理论的框架,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办刊特色,奠定了中国现代文艺期刊的基础。近代文艺期刊的办刊理念和办刊策略值得我们借鉴。

向全社会征稿,扩大稿源

古代出版商人通常受制于主流文化。他们不会想到组织稿源,更不会去关心市场。但是到了近代,这样一种状况却发生了改变。文艺期刊的编辑们不仅积极组织稿源。而且关心市场的需求。小说史上能够代表晚清文学成就的小说作品,几乎都发表在文艺期刊上,这同文艺期刊的积极组织稿源是分不开的。文艺期刊的编辑们极尽搜罗之能,使得许多优秀作品得以发表和传播。《新小说》、《小说林》等文艺期刊一般都印有“征文启”、“募集小说”等征文启事。向海内外广泛征求译著、小说、戏曲、杂论及歌谣等文艺作品。如《国学萃编》杂志第一期积极征求名家遗稿:“今荷诸同志赞助,此编幸获成立。除选刻时贤来稿外,每期留一二卷传刊名家遗稿。如无副本或寄本社录副,原稿珍缴,决不敢失或自觅抄胥副录。由本社酌送抄费,唯需先录一二卷寄京由本社同人鉴定。果堪传世,并可先将抄费寄上。若系寻常文字,不必代刊,专集亦必立时登复。”文艺期刊的编辑们更加关心市场。对于受到欢迎的小说题材,给予优惠,积极组稿。同时,广泛发动海内外人士创作和收集小说。如刊于《瀛寰琐纪》第一卷的小说《程勿卿寻亲记》有一则蘅梦庵主的跋:“此余戚朱子钦驾部旧作也,驾部邃于学,于古文辞尤所致力。迨遭寇乱间,由海道入闽……”此壬戌在章门时所作也。检旧箧得之,因录出以识一斑也。”可见该小说的发表经历了怎样的坎坷、波折。

采取策略,激励作者的创作

据记载,吴趼人“先是湘乡曾慕陶侍郎饫耳君名,疏荐君经济,辟应特科,知交咸就君称幸。君夷然不屑曰:‘与物亡竞,将焉用是?吾生有涯,故舍之以图自适。’遂不就征。”吴趼人不就功名,“不治经生家言”,潜心于小说创作。李伯元也曾拒绝曾侍郎的推荐:“自是肆力于小说,而以开智谲谏为宗旨。”在文艺期刊出现以后,出现了像吴趼人、李伯元等这样的职业撰稿人,他们专心于小说创作,甚而放弃了传统文人为官为宦的追求。这一方面与文艺期刊为文艺作品的发表和传播提供了更大更自主的平台,逐渐成为一些知识分子谋生与安心的一种出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文艺期刊编辑们的激励作用密不可分。

首先是明确的稿酬制度。中国古代没有稿酬制度,也没有稿酬观念。中国古代文人的出版行为一般是自费的,自己拿钱出书,极少可能把印出的书拿到市场上去出售。这种“文不言利”的状况在近生了改变。1906年11月,《月月小说》创刊,在’第二号上刊出了《月月小说征文启》:“如有佳作小说,愿交本社刊行者,本社当报以相当之酬劳……如有科学、理想、哲理、教育、家庭、政治、奇情诸小说,若有佳本寄交本社者,一经入选,润资从丰。”创刊于1907年的《小说林》在第一期明确标出了稿酬数额:凡小说人选者,“甲等每千字五元,乙等每千字三元,丙等每千字二元”。此外,近代著名的文艺期刊,如《小说月报》、《小说时报》、《中华小说界》、《礼拜六》、《小说丛报》等均明确表示付稿酬。

写稿计酬,一方面为废除科举制度后的仕子们寻找到了新的出路。一批文人在仕途拥塞而谋生艰难之时,发现能够通过创作赚取稿费,解决生存之计,而进入创作。如连梦青因中俄密约事牵连逃至上海,“以横遭灾祸,资装尽失,实无力生活于上海。且性又孤介,不愿受人资助。时商务印书馆刊行小说杂志,名《绣像小说》,连经人介绍,售稿与之,每千字酬五元。连乃开始其笔墨生涯,作一小说名《邻女语》”。由此可见,连梦青是迫于生计,才开始“笔墨生涯”的。其他如李伯元、吴趼人、梁启超、包笑天、罗孝高等,或为生计、或为“浇胸中之块垒”、或为改良群治,先后开始转向文学创作。另一方面使文艺期刊拥有了一批稳定的作者群所提供的丰富稿源,不仅给期刊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促进了期刊特色的形成。有了明确的稿酬制度,文人的生活有了保证,进而可以借文艺这种形式“立言”,因此,大大激发了文人们的创作热情。文人的创作增加了期刊的发行量,文艺期刊可以通过刊发广告等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其本身的发展。不同特点的作家围绕着不同的期刊聚集,他们大量的有着共同倾向的创作,形成了文艺期刊的特色。

其次,密切作者与期刊的关系,激励作者的创作。文艺期刊不仅向海内外征稿,广泛征求名稿、遗稿,使得尘封已久的作品得以发表。而且,在作者的创作过程中,采取各种策略,不断激励作者的创作。如采取优稿优酬的方法,激励文人的创作。由于期刊登载的传奇和小说颇受欢迎,征稿时就特别提出优惠;稿件分出甲乙丙等各个等级,不同等级给予不同的稿酬。或是采用连载的方式,督促文人完成创作。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绪言》中介绍了吴趼人法律小说《剖心记》的创作情况:“既念欲俟全书卒业,始公诸世,恐更阅数年,杀青无日,不如限以报章,用自鞭策,得寸得尺,聊胜于无。”晚清小说家的高产和清前一生一文的情况比较,文艺期刊的激励作用是明显的。或是与作者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文艺期刊的主编要么与作者本来就是相交已久的朋友,或者是志同道合的同志、或者因创作而交结成为伙伴。如《绣像小说》的主编李伯元,与《绣像小说》的主要作者吴趼人、刘鹗、连梦青、欧阳巨源等关系都非同一般。文艺期刊的主编大多亲身参加创作,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来吸引作者,起到了吹箫引风的作用。如《绣像小说》的主编李伯元就创作并发表了《官场现形记》、《活地狱》等小说,他的这种“谴责小说”的创作实绩。对作者的创作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坚持办刊宗旨,突出刊物特色

1894年~1911年,是我国近代文艺期刊的重点发展期,出版文艺期刊达50余种。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发展起来的文艺期刊并不是千孔一面的,有着各自独特的办刊宗旨,并形成了刊物鲜明的特色,即使是刊发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的期刊,由于其侧重点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特色。以《新小说》和《小说林》为例:

《新小说》杂志的办刊宗旨可以以梁启超的“改良群治”和“新民”说为代表,强调文学的社会政治作用。围绕这一办刊宗旨,《新小说》聚集了一批晚清颇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如梁启超、康有为、陈独秀、松岑、狄保贤、罗普、曼殊、浴血生、狭人、定一等,刊载了许多启迪民智、反映时局及现宴生活的小说作品,如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形成了“启民救世”的特色。

摩西在《小说林-发刊词》中明确说:“小说者,文学之倾向于美的方面之一种也。”围绕这一办刊宗旨,在《小说林》聚集了一批文学创作者及翻译家,如曾朴、徐念慈、摩西、卓呆、紫涯。铁汉、天笑生、陈鸿璧、黄翠凝、陈信芳等人。刊载内容以翻译小说为主,也有部分文学评论。此外还有杂剧、笔记等。刊载的作品虽然也间接地反映了现实,如曾朴创作的小说《孽海花》、《碧血幕》等,但更强调小说的独立性,重视其审美。该刊的小说理论栏目《小说小语》,总结了当时的小说创作状况,在承认小说可以反映现实、具有改良社会的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了小说的艺术性,主动运用西方美学思想进行小说研究。这个观点在当时“启民救世”的小说浪潮中,更清楚地认识到小说的本质。具有一定的价值。

从此可以看出;虽然《新小说》和《小说林》都属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文艺期刊,但是由于办刊宗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新小说》更加强调小说的启蒙作用,强调文艺作品的社会政治作用,而《小说林》虽然也认同小说的社会性。但更加强调小说的独立性及审美价值。

上一篇:蔡元培的新闻出版思想 下一篇:现代女性主义批评视阈下的广告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