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法代替成本法核算可行性浅析

时间:2022-06-08 02:25:33

权益法代替成本法核算可行性浅析

在会计实务中,根据投资对受资企业影响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当投资对受资企业产生控制或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采用成本法核算;当投资对受资企业产生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采用权益法核算。但准则中要求: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这在实际操作中会加大会计实务工作者的工作量,本文就成本法与权益法进行比较分析,试说明在实际操作中权益法代替成本法的核算。

一、准则规定的核算与调整

[例]20X1年1月1日母公司A以1000万元的价格购买子公司B80%的股份,该子公司当时确认的实收资本为800万元,资本公积为150万元,盈余公积为2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100万元。投资日子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20X1年,子公司B实现的净利润为300万元,当年计提盈余公积30万元(按净利润的10%计提),分配现金股利100万元,其中支付母公司A80万元。20X1年12月31日子公司B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45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为800万元,资本公积为150万元,盈余公积为23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270万元。

采用成本法进行相关会计核算,母公司A购股时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B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子公司B宣告分红时,母公司A的会计处理:

借:应收股利 80

贷:投资收益 80

年末,母公司A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采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

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的净利润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B (300×80%)240

贷:投资收益 240

当期收到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

借:投资收益 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0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抵消分录

借:实收资本 800

资本公积 150

盈余公积 230

未分配利润――年末 270

贷: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B 1160

少数股东权益 290

借:投资收益 240

少数股东损益 60

未分配利润――年初 1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30

对所有者的分配 1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270

二、权益法核算的直接运用

承上例,采用权益法进行相关会计核算:

母公司A购股时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B(成本)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由于母公司A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1000万,刚好等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000万(1250×80%),会计不做相关反映。

母公司A按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B(损益调整)240(300×80%)

贷:投资收益 240

子公司B宣告分红时,母公司A的会计处理:

借:应收股利 80

贷: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B(损益调整) 80

在成本法会计核算下,年末,母公司A为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采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只在使用合并工作底稿法的会计报表中反映调整数,并不在会计账簿上进行相关会计分录的记录。但是,通过上例两种核算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出,调整后的主要会计科目所对应的金额是一致的。

三、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比较分析

成本法的优点在于:准则中要求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日常核算及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子公司实际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之前,母公司垫付资金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等情况,解决了原来权益法下投资收益不能足额收回导致超分配问题。使用成本法的缺点在于:期末需要再根据权益法调整经济事项,增大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不能全面真实反映母公司的投资情况。使用成本法核算时,只有当子公司宣告发放股利时,母公司才确认投资收益,当子公司产生亏损时,母公司也无法反映投资损失,不便于信息使用者全面真实了解投资情况;容易导致母公司操纵利润。当母公司当年收益比较差时,可以控制子公司,让其派发股利,而虚增母公司当年利润,而误导信息使用者。

权益法的优点在于:实时反映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损益情况。不论子公司是否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乃至子公司亏损时,都要及时反映母公司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能比较真实、客观、全面反映投资情况;使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方期末的净利润和权益通常与合并报表结果一致。所以,可以避免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期末还要再调整为权益法;合并会计报表法中的一些调整项目也适用于权益法。比如:抵销内部往来的收益或者损失。通常,投资的账面价值和投资损益在投资方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作为独立项目单列,权益法核算更加方便;用权益法核算出的相关指标能更真实反映信息,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如:使用权益法计算出的资产负债率更低,使企业的偿债更有保障,利于企业组织其债务举借;使用权益法计算出的资产利润率更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较好,股东的投资报酬率较高;使用权益法计算出的投资报酬率更高,有利于投资者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上一篇: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监管新规思考 下一篇:高校固定基金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