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镇级公立初中一线教师不同压力源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时间:2022-06-08 12:09:22

县镇级公立初中一线教师不同压力源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作者简介:焦珊珊(1990-),女,汉族,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应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与人力资源方向)。

摘要:目的了解县镇级公立教师的压力状况及其应对方式,分析这一特殊群体教师的压力源现状及采用的应对方式。方法随机选取239名县镇级公立教师为样本,采用“中小学教师压力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压力源排在前四位的是社会因素、学生因素、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平均数分别为2.51、2.06、1.94、1.80)。县镇级公立初中一线教师主要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成熟应对方式(二者的使用频次百分比分别为25.46%、17.97%)。退避和幻想两种应对方式对教师压力源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县镇级公立初中一线教师主要压力源有社会因素、学生因素、教学因素和教学管理,需要社会、学校、个人给予高度重视,并集合三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县镇级;公立初中;一线教师;压力源;应对方式

近半个世纪以来,教师职业压力研究一直是西方比较重要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1-3]。研究表明近些年教师经历较高的应激水平[4-5],且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6]。如果教师压力过大,又没有正确的应对方式,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也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容忽视的教育恶性循环[7-8]。越是农村地区,教师的压力问题就越发严重[9]。虽然此类研究较多,但由于各种原因,对县镇级公立初中一线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较少。况且,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师的压力源及其应对方式是否也会随之改变,都需用新的统计数据和资料加以说明。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县镇级十所初级中学进行调查,其中四所县级(贫困县)初中,六所乡级初中。样本中的教师不包含校长、行政职务教师(同时任课的行政教师除外)。共发放问卷255份,回收有效问卷239份,问卷回收率93.7%。其中男教师105人,女教师134人;县级教师94人,镇级教师145人;年龄在20-35岁间的教师有125人,36-45岁的有84人,45岁以上的有30人。

1.2研究工具

1.2.1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本问卷由石林[10]等于2005年编制。压力源部分共八个维度36道题目。采用五级计分制(0表示没有压力,4表示压力很大)。问卷的信度是0.964,同伴评定相关系数是0.756,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2.2应对方式问卷本问卷由汪向东[11]等人编制。共六个维度62道题目。采用“是“”否“答案制,计分方法:各题目中没有”-“者,选”是“得一分,有”-“者,选”否“得一分,其余题目选”是“得一分,选否得零分。问卷信度评估六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均在0.62以上,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信度。问卷效度评估的因子负荷值在0.35以上,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县镇级公立初中一线教师的主要压力源

问卷将教师的压力来源分为8个维度,教师在该问卷每个项目上的分值选择代表着其对此项目的压力感觉程度。为了弄清县镇级公立初中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按平均得分将压力源的各个维度及各项目事件(前10位)进行排序,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排在前四位的压力源分别是:社会因素、学生因素、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

2.2县镇级公立初中一线教师应对方式的使用频次

在应对方式问卷中,被试选择“是”即是使用了该种应对方式,把各个维度被试选择“是”的总数统计起来,即为每种应对方式的使用频次。由于各维度所含题目数量不同,为了使各个维度具有相同的比较标准,分别将解决问题维度、合理化维度和退避维度的使用频次除以各维度的题目数并乘上10。计算各个维度的使用频次与县镇级公立初中一线教师应对方式总使用频次的百分比,结果如表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县镇级公立初中一线教师应对方式的使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幻想、自责。

2.3县镇级公立初中一线教师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了具体地说明县镇级公立初中教师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把六种应对方式当做预测变量,把总体压力当做因变量,对工作压力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如表3所示。

a.预测变量(常量):退避;b.预测变量(常量):退避(b1)、幻想(b2)

根据调整后判定系数的值,模型2解释的变异最大,建立的回归方程比较好。县镇级公立初中教师应对方式能够显著预测工作压力(F=21.124***)。退避和幻想两种应对方式与工作压力的关系极为密切,对工作压力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且两种应对方式对工作压力的影响都是正性的,即得分越高,压力越大。

标准化回归方程:总体压力=2.224*退避+2.685*幻想

3.讨论

3.1县镇级公立初中一线教师的压力源主要有社会因素、学生因素、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

3.1.1社会因素

教师工作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例。与同工作量的其他职业来说,教师的工资太低,不仅如此,有些县镇级公立学校还存在发放不足额甚至拖欠工资的现象。经济地位的低下也直接导致了教师社会地位低下,教师职业为社会上许多人所不屑。试想如此光荣崇高的职业竟沦落到了这般田地,教师怎能不寒心,又怎会没有压力。而提高教师待遇是减轻教师压力的根本途径。

社会对教师的不合理期望和“角色超载“也往往给教师带来压力。教师不仅要担负家庭角色,扮演工作角色,还要充当社会期望的角色,“角色超载”给教师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的缺陷,无法在各个角色之间自如转换,就会出现角色不胜任的现象,进而形成教师的压力源。

3.1.2学生因素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思想不成熟,且行为冲动。特别是县镇级落后地区,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但是由于教师编制,校舍紧张等原因,实行大班授课制,不仅增加了教师在课程上的压力,而且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给教师带来有形无形的压力感。更有甚者,出现了学生欺侮教师[10]的现象。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由此可见,教师已经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制止学生的“劣迹“,是挽救学生,同时也是挽救教师。

研究指出社会支持能够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12]。所以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和教师双方的密切合作,而不是把全部教育的责任推给老师,家长却不闻不问。

3.1.3教学改革因素

风靡一时的“新课改“似乎对县镇级这些贫困地区的公立中学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原因之一就是学校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如果还实施“应试教育”下的评价机制,也难怪教师们轰轰烈烈地扛着”新课改“的大旗,却在实实在在地搞”应试“。

从这方面入手缓解教师的压力,首先应该明确“新课改”是倾向于城市的,应用到县镇级这样的贫困地区,应着手推出适用于县镇级的“农村版”,同时增加公立学校的财政经费,购置实施新课改所必要的基本设备(如多媒体等)。及时制定与“新课改”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减少教师对“新课改”的不确定感和双重标准下产生的压力感,使教师找到方向和目标,才能更大胆地实施“新课改”。

3.1.4教学管理因素

县镇级公立初中评价教师的体系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分数决定学生,升学率决定老师”,针对这种状况,校方必须实施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首先是要实施综合的评价体系来代替单一的评价方式。由原来的分数决定论转变为由学校领导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同事互评,教师自评相结合的360度考评法,能够全方位、各角度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压力,而且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其次,要创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其中校长是实施的关键人物[13]。陈德云[14]指出校长支持有利于缓解教师的职业压力,校长不同的领导风格对教师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参考权力和专家权力让教师感受到的压力最小,应积极提倡;而奖赏权力、强制权力、合法权力给教师的压力里较大,应转化。如果有可能的话,校长应赏识教师,尽量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政策的决策过程,以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价值感。

3.2县镇级公立初中一线教师的应对方式主要是解决问题和求助,且退避和幻想两种应对方式能有效预测教师工作压力

本研究发现县镇级公立初中教师在遇到压力时,最经常采用的两种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和求助,最不常用的是自责。与韩磊磊[15]的研究有相似之处。肖计划划分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退避-自责(不成熟性)和合理化(混合型)。由此可见,县镇级公立初中教师的应对方式整体上属于成熟型。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应当采取一定措施,继续保持。但当教师出现退避和幻想的应对方式时,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两种应对方式能有效预测工作压力,即出现这两种应对方式,说明教师已经产生职业压力,并且采用了消极的应对方式,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心理学系)

参考文献:

[1]王维英,陈智强,霍,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26(3):37-39

[2]曾茂春,李辉.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Meta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1):1348-1349

[3]刘杨,郭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6):845-848

[4]陈明丽,许明.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23-129.

[5]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120-123

上一篇:魏晋时期的阅读理论生命意识研究述评 下一篇:“无厘头”中隐藏的文化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