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潘立酮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比较

时间:2022-06-08 11:02:27

多潘立酮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 比较多潘立酮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37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多潘立酮组19例,采用多潘立酮治疗;非营养性吸吮组18例,使用空奶嘴治疗。结果 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多潘立酮组分别为(92.6±35.3)h、(8.5±2.4)d、(11.8±3.1)d,非营养性吸吮组分别为(90.4±34.1)h、(8.9±1.8)d、(11.0±2.7)d,两组比较,t分别为0.19、0.57、0.92,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多潘立酮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相当。

【关键词】多潘立酮;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

喂养不耐受在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比率较高,并使早产儿容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疾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甚至死亡率增加。缩短喂养不耐受的时间可以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多潘立酮与非营养性吸吮(NNS)均可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作者试图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胎龄均≤35W,体重均≤2000g,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多潘立酮组19例,NNS组18例,两组在性别、胎龄、日龄、体重上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两组均置新生儿培养箱、疗法、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部分静脉营养、肠道微生态制剂,并给予早期微量喂养或鼻饲、渐进式加奶。多潘立酮组另外给予口服多潘立酮0.1~0.3mg/kg,1次/8h,连用3~5d;NNS组使用空奶嘴进行NNS。比较两组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

1.3诊断标准 参考有关文献[1],以有胃潴留,或呕吐、腹胀、胃管内抽出胆汁、便秘等表现作为纳入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的比较详见附表。

附表两组喂养改善情况的比较

两组胎粪排尽时间、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比较,t分别为0.19、0.57、0.92,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

3讨论

早产儿因为胃肠道发育不成熟,食管贲门括约肌功能不佳和吸吮、吞咽反射不良,加上出生时长时间的缺氧,使肠道血流减少所以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原因多数是功能性的,因此促进胃肠运动的方法有减轻喂养不耐受的作用。

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多巴胺受体,能够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管反流,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并有效地防止胆汁反流,同时不影响胃液分泌[2]。多潘立酮作用于血脑屏障外的化学受体触发区,因此几乎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此药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量极少,所以应用于新生儿是安全的[3]。文献报道极低体重儿使用多潘立酮后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一定程度改善喂养不耐受的效果[4]。

早产儿有效的吸吮和吞咽功能34~36 周才能成熟,在此之前进行喂养则有可能引起呼吸暂停或误吸,NNS 可以训练吸吮、吞咽及其协调能力,促进早产儿胃泌素分泌,加快胃排空,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进而刺激胃肠道生长、发育,加速胃肠功能成熟,有利于尽早建立胃肠营养,向母乳喂养过渡[5,6]。在鼻胃管喂养期间给早产儿NNS不仅能明显缩短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促进胎粪排泄,减少胃残留等发生,亦可缩短完全经口喂养时间[7]。

本文结果显示,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多潘立酮组分别为(92.6±35.3)h、(8.5±2.4)d、(11.8±3.1)d,非营养性吸吮组分别为(90.4±34.1)h、(8.9±1.8)d、(11.0±2.7)d,两组比较,t分别为0.19、0.57、0.92,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多潘立酮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相当。多潘立酮不会造成错觉,不会引起以后母乳喂养困难。非营养性吸吮治没有药物的潜在副作用,没有配药的繁琐,甚至配错药或者药量配不准的问题。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灵活使用。

参考文献

[1] Ng E, Shah V. Erythromyci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term infants [DB/O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8, (3): CD001815.

[2] 杨文颖,齐灵芝. 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9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5):393.

[3] REDDYMASU S C, SOYKAN I, MCCALLUM R W. Domperi done: review of ph armacology and clin ical appl icat ions in gastroen tero logy[J] . Am J Gastroentero,l 2007, 102 (9) : 2036- 2045.

[4] GOUNAR ISA, COSTALOS C, VARCHALAMA E, et a.l G astric emp ty ing of preterm neon ates receiving domperidone[J] . N eonatology, 2010, 97 (1) : 56- 60.

[5] 廉伟林. 刺激排便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9):544,556.

[6] 赵翠霞,岳晓红,薛辛东.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胃泌素与胃动素及胃排空的影响[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2):65~67.

[7] 张晓鸣,赵鹏程. 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的临床观察[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16(1):39~4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生结局分析 下一篇:加强绩效管理,坚持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