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浇带结构设计及施工做法的浅析

时间:2022-06-08 09:17:09

关于后浇带结构设计及施工做法的浅析

摘要: 后浇带是现浇钢筋砼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一种临时施工缝,是为克服温度收缩、砼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不利因素而设置的。由于现阶断设计院的做法各种各样,而施工单位的施工中又常不注意一些重要的施工细节,经常由此造成后浇带未起到克服温度收缩、砼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的作用或者效果不明显,此处对后浇带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作一简介。关键字:后浇带 留设位置 大样做法施工监理 注意事项

后浇带是现浇钢筋砼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一种临时施工缝,是为克服温度收缩、砼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不利因素而设置的。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它与通常设置的永久性的伸缩缝、沉降缝相比有其独到的优点――结构完整、立面完整、能更好地发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现各种设计规范、施工规范以及建筑施工手册等,由于出自不同的规范编写组所编写,对后浇带做法有所差异,要求也不尽一致。这给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带来诸多歧义,造成了不同设计院设计出的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后浇带,其构造要求,做法也不尽相同。当相邻两侧建筑的层数相差较大时,相邻两侧建筑下的地基承载力相差较大时, 为解决基础沉降时又要避免设沉降缝引起结构的复杂,造价成本的增加,此时可考虑设沉降后浇带.另外由于某些超长建筑为防止因砼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收缩后浇带。温差容易造成裂缝,此时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砼收缩引起开裂,设置的伸缩后浇带。下面主要说说后浇带设置的几个问题:

一、首先后浇带的留设位置:

1、建筑层数相差较大处2、地基承载力相差较大处3、超长建筑每隔30~40米4、后浇带平面留设位置A小跨梁开间或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当由于施工原因设在剪力大的位置时,建议参照第二条后浇带大样的做法B形体变化交界处C视具体情况可沿平面曲折通过。由于后浇带部分混凝土是二次浇捣,故此部分梁板整体强度有削弱,故宜对后浇带部分应采取加强措施,以防后浇带位置裂缝渗漏影响使用功能。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

二、后浇带的大样做法:

1、由于后浇带位置抗剪很重要,为加强后浇带位置的抗剪可采取以下措施

其上梁做法中,当后浇带位置的梁跨度大剪力较大时,钢板可换成型钢,以增强该部位抗剪和抗弯能力。

2、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可采用比原混凝土高5Mpa的无收缩混凝土,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剂配制的混凝土,利用膨胀剂的补偿收缩功能解决混凝土收缩开裂。目前我国膨胀剂的品种很多,例如,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有研制的UEA;山东省建科院和山东省建材院分研制的PNC和JEA;浙江工业大学的TEA;北京祥业公司的PPT-EA1、EA2等。

3、后浇带位置的梁板钢筋加强,详见上述详图。

三、后浇带在施工时的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当建筑物沉降无特殊要求时,施工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灌宜在主体混凝土浇灌至少二个月后进行。当建筑物需要调整沉降差时,施工后浇带的浇灌时间应根据建筑物的沉降速率决定,待沉降基本稳定再连成一体。一般宜待主体结构封顶,全部填充墙完成后方可进行后浇带的施工。

2、后浇的施工要求:浇筑结构混凝土时,后浇带的模板上应设一层钢丝网,后浇带施工时,钢丝网不必拆除。后浇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设置,都必须在封闭前仔细地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除,并凿成毛面,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浇筑前对接缝处刷一道高标号砂浆,特别强调:在后浇带接缝处加强防护,最好设置围栏,并作表面覆盖,防止后续施工对后浇带接缝处产生污染;后浇带后浇砼在施工前一定要认真试配,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后浇砼的施工;浇筑时,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宜自中央向后浇带接缝处逐渐推进,并在距缝边80-100mm处停止振捣,避免使原砼振裂,然后人工捣实,使其紧密结合;接缝断面处模板支立难度大、技术性强,且要细心、细致,故此处应选派有经验、有耐心和技术好的木工负责具体操作。对该部位的支模质量,施工方与监理方要专门进行验收,以确保后浇带砼与先浇捣的砼连接良好。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后浇带的止水处理,地下室底板中后浇带内的施工缝应设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间,形状为“U”字型。按设计要求及相应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后浇带的封闭材料应采用比先浇捣的结构砼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微膨胀剂UEA,掺量为12%―15%)浇筑振捣密实,并保持不少于14天的保温、保湿养护。

3、后浇的结构设计要求:后浇带建筑结构设计时,还应考虑当后浇带位置梁模板拆除时,其上如有隔墙之类荷载时,在结构建模计算中应考虑实际梁的受力状况,避免由于施工状况与结构计算中结构的差别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在后浇带跨区域内的结构在未进行后浇砼的浇筑及达到强度要求前,是处于悬臂受力状态,故其底模的支撑架,必须可靠,除经设计验算认可外不能随便拆卸。后浇带处后浇砼浇注时间与施工进度一般是存在矛盾的,特别是底模支撑架滞后拆卸对后序施工有一定影响,因此作施工组织设计时,对此要事先筹划安排好,绝对避免发生强行提前浇注后浇带的后浇砼的情况;因为对后浇带后浇砼浇注时间的严格控制是基于对主体结构的负责,因此严禁因为抢工期而随意缩短后浇砼应当间隔的时间。

通过设置后浇带,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由于不设永久性的沉降缝,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渗漏水的因素.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的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总之,施工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好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关于井下巷道支护方法的探究 下一篇:关于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