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痴狂人物性格特征

时间:2022-06-08 05:08:04

摘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用他细腻的笔法,塑造了一个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或痴情、或狂妄、或热烈,形象独具人情。痴,本是指人的一种精神病态,愚蠢呆头呆脑为痴。所谓狂原意为狂妄自大、粗暴狂躁的性格。但在蒲松龄的作品中狂被赋予了自信、不合时俗、愤世嫉俗、违背中庸的情绪性格特征。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痴;狂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用他的生花之笔,塑造了一个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或痴情、或狂妄、或热烈,散发着灿烂夺目的光采。痴,本是指人的一种精神病态,愚蠢呆头呆脑为痴。所谓狂原意为狂妄自大、粗暴狂躁的性格。但在蒲松龄的作品中狂被赋予了自信、不合时俗、愤世嫉俗、违背中庸的情绪性格特征。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塑造,都是社会现实和作家内心世界的综合表现,是其潜在心理的释放。蒲松龄塑造的人物,集中体现了他的自我意识和思想价值观念。

蒲松龄让笔下人物生活于自由的情感世界中,即真实的环境中,“痴”和“狂”的特点也是人得真实情感。而“痴”是指诚实、用情专一、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努力达到目的。所谓“狂”,是指富有自信、不合时俗、愤世嫉俗性格特征”。在《阿宝》篇末的“异史氏曰”中说“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托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由自己性格的痴狂,进而偏爱带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物并创作了一系列追求“绝对真实”的人物形象。此外,明末清初李贽的“童心说”对蒲松龄的思想意识及创作态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聊斋志异》中的“痴”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情痴,如乐死不愿生的乔大年,“追念美人,凝思若痴”的刘仲堪;二是物痴,如石痴、书痴、鸽痴、菊痴;三是性痴,如婴宁、花姑子、秋容等。

一、感情至诚的情痴

情痴,就是指那些对情近乎于癫狂的人。这些情痴的共性是对恋人爱慕敬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塑造了一大批痴男情女的艺术形象。

在这类作品中,①《阿宝》堪称是众多痴情篇中的佼佼者。出身贫贱的一芥书生,求婚于“与王侯埒富,姻戚皆贵胄”的大贾,这在当时爱情婚姻要门当户对的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孙子楚不自量力,居然托媒求婚,这是“痴”的开始;当阿宝戏曰要他去其枝指时,他忍痛砍断了枝指,当阿宝再戏言要他去其痴时,他又是那样认真地为自己辩护,这是“痴”的发展;为了接近阿宝,先是魂魄追随她而去,之后是魂魄附于鹦鹉之上,飞到她的身边,这是“痴”的深化。同时,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离魂”“化鸟”作为表达“痴情”的方法,寄于幻而出于真,更加突出其对情的“痴”。

二、执着成迷的物痴

物痴,主要是指那些爱物成癖的人。物痴者都表现出对某一具体事物有着特别的爱好,把某一物当成他们的此生最爱,沉浸在其中,并且会用整个身心去呵护。他们为一物可以痴痴狂狂,也可以舍生忘死,抛妻弃子,达到了一种人物同生同灭的迷狂境界。

《黄英》中的马子才就是这样一个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菊痴。马子才为购求佳种,不惮千里。精城所至,金石为开,马生的癖菊之情,感动了的精灵,菊精化为陶氏姊弟,来到了癖菊的马子才家。他安贫乐道,不愿卖菊谋生,认为拿高雅的去作市井交易,简直是对的亵渎。

又如《石清虚》篇中的主人公邢云飞。邢云飞酷爱奇石,常不惜重金求购佳者。偶得一奇石,珍赏不已,尽管此石先后招致势豪强夺、仙人索取、盗贼偷掠、尚书构陷等种种风波,他都不肯一弃。当识得奇石的仙人要取走此石时,他先是藏而不现,后虽“窘甚”“不能答”却不愿交还。“邢无以对,但执不与”这个细节活现出这个老实书生明知理亏又万分不舍时的痴憨,他“奔牵其袂而哀之”“强曳之归,长跽请之”为石不惜屈身哀恳“但求割爱耳”,并慨然愿“减三年寿数”以求得此石能与自己相始终;当他因奇石被尚书构陷入狱,妻儿想用石换得他的自由,他却呵妻骂子,愿以死殉石。为这块奇石他可谓历经劫难,痴迷不改。

物痴者,则超凡脱俗,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与生活、价值观念,他们全凭天性,爱好独立自由地发展。物痴者否定了封建社会的是非标准与价值观念。他们的追求逸出了封建传统的轨道,为正统观念所不容许,势必招来封建卫道士的非议,甚至迫害。邢云飞痴于石,被官府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书痴郎玉柱,竟被迫害得个“斥革衣拎,桔械备加”,作者对现实的残酷有清醒的认识,他不回避痴者与社会的矛盾斗争。

三、自然率真的性痴

性痴,天性自然率真,不受尘世的污染。一生抑郁不得志的蒲松龄,热切希望获得身心解放,过自由的生活。他把全身心的热望都倾注在他所塑造的性痴形象上。他所写的一系列性痴人物特别的清新,动人。如花姑子憨态可掬,婴宁嗜花爱笑、痴憨可爱,小翠顽皮善谑、好为儿戏。这是一个个天真浪漫,不假雕饰,具有孩童般纯洁之心的女子形象。

其中婴宁的性痴更为典型。蒲松龄把婴宁视为美的化身,她有着外表和心灵相统一的美。婴宁是中国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崭新的形象。她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理想,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作者希望人的感情可以自由在地流露,喜怒由人,不受封建礼教的压抑与控制。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栓桔,在明清之际是尤其严重的。②这样看来,《婴宁》便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婴宁笑容后面隐藏着多少女子的哀怨悲泣!

在现实社会关系中,人性美好范畴里善良、真诚等方面往往被压抑,从而扭曲为卑怯、麻木、自私、虚伪、奸诈。生活的窘迫使失去了生命本来的色彩和气质。蒲松龄在性痴人物身上赋予自己的理想,表现对纯真人生的向往,对朴素美、自然美的追求。

清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黑暗,蒲松龄举业一再受挫的不幸,昔日友情的冷淡,现实中可望不可及的真实、自主的人生、情感,世态炎凉深沉凝重的体验,如此种种压抑郁积于蒲松龄胸中,作者只能将它们埋藏于意识的深处,最终借助于文学创作来得以表现和升华。正如蒲松龄自己所言“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聊斋志异》就是蒲松龄所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形象载体,其笔下的术形象中都涵纳着作者蒲松龄的“真”性情。

注解:

① 李灵年.《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10.324页。

② 成瑞裕.《花妖狐魅话聊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1994,5.245页。

参考文献

[1] 钟夫校点.《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8

[2] 马瑞芳.《蒲松龄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4

[3] 成瑞裕.《花妖狐魅话聊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1994

[4] 朱秀华.《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5] 李灵年.《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6] 张稔穰.《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7] 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中华书局,2002

[9] 徐大军.《男权意识视野中的女性——《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扫描》.三联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上一篇:园林绿化苗木养护与管理 下一篇:浅谈舒曼《诗人之恋》钢琴演奏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