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Not?最具行为艺术气质的拍卖会

时间:2022-06-08 04:38:47

Why Not?最具行为艺术气质的拍卖会

见惯了豪华大酒店整齐划一、规矩举牌的“高大上”拍卖会,人们可能会对眼下的一切很不适应:拍卖的地点选在了上海世博会纪念馆;艺术家赵航和“给”乐队正在演奏的神秘电子乐,让人如饮一剂迷幻剂;从第一件拍品落槌起,就开始惊爆的小伙伴高声鼓掌和呐喊“好!好!!好!!!”,更是让人错愕是不是自己穿越到了某场冠军争夺赛的现场。

这场拍卖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全新的。

拍卖双年展 颠覆所有想象

11月3日,“拍卖双年展”首拍现场。一件件打破常规的送拍作品,一次次别出心裁的叫价方式,让在场的买家和观众们都热情爆棚,乐呵呵的像是参加一场欢快的聚会,而所有的离经叛道,所有的颠覆传统,都暗含着首届拍卖双年展的主题——“Why Not!”。

“好!好!!好!!!”是由两位年轻艺术家卜云军和胡尹萍创作的行为艺术《卖笑》,作品的内容就是组织现场的小伙伴在每件拍品落槌时热烈鼓掌并高声叫好,而这件作品最终以3000元的价格落槌,3000元的所得将会分给每一个参与“卖笑”的小伙伴。

最让人捂嘴偷笑的作品要算是艺术家吴高钟的《等待一个屁》:在买家600元拍下这件作品之后,艺术家伴着全场的哄笑与关注,淡定地爬上了一个准备好的架子做等待状,静候身体自然冲动的到来。

被分为“完成时”、“进行时”和“将来时”三种时态的参展作品中,“完成时”的作品与传统拍卖会上所见的作品相似;而“进行时”是随着拍卖进行而逐步完成的作品,比如《卖笑》和《等待一个屁》;至于将来时,则将拍卖过程看做是艺术家与藏家签订的契约,在拍卖完成后,艺术家会根据自己事先的声明和藏家的需要进行下一步的艺术创作。

而艺术家肖鲁辟谷7天之内创作的作品《皮纸间》,则是跨越了“进行时”和“将来时”两个阶段的作品。当布展启动时,她进入白宣纸帐内开始辟谷,然后每天创作一件水墨作品,同时抄写经文。我们看到的每件作品呈现的均是她当日的感触,或虚静或有力,“其实辟谷最难捱是前三天吧,到了第四天,仿佛身上又焕发了力量”,肖鲁在结束7天辟谷后尚未进食前这样回忆道。她的作品《皮纸间》将会在泓盛秋拍预展中被展示。

首拍的42件作品只是参展作品的一部分。“拍幕秀的42件作品主要是取决于其现场感,现场展出的作品并非本次拍双的全部作品,我们将尽可能使每件作品都置于最恰当的场域展出,并以恰当的方式和价格与大家分享。”史金淞在11月8日的新浪微访谈中回答道。

这次拍卖双年展由艺术家史金淞策划,上海泓盛拍卖主办,赵涌在线提供网络平台。早在今年6月的泓盛春拍会上,举办“拍卖双年展”的安排就已对外公布,而关于这一概念的细节展开直到9月25日才向外透露。这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拍卖双年展,是在主办方和策展人的互动和尝试中推进成型的。“与传统的展览和拍卖不同,这是一次行进中的展览,一切在行进中发生和发展,而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史金淞说。

言下之意,我们参与进去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互动生态的“艺术家”,参与了它的行进,也改变了它的呈现与结局,多么迷人的解释。

游戏新规则

让艺术和市场趋于生动

假如不做任何解释,那提起“拍卖双年展”这种新名词,人们会猜想到什么呢?拍卖重市场,以买卖为主;双年展重学术,以研讨为先。而将二者揉捏在一起的拍卖双年展,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实验精神下打破固有框架、试图重塑艺术产业自由规则的尝试篇?还是一次找到了新说法,一面站在学术制高点、另一面又能打着拍卖生意旗号行走江湖的噱头论?

泓盛CEO赵涌先生更愿意把它解读为一个展览,而不仅是次拍卖!在接受采访时,赵涌反复强调:“传统的拍卖预展是静态的,拍品一件又一件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而‘拍卖双年展’是一个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展览,拍卖只是展览的一部分。”

赵涌还表示:“一二级市场的概念都是从欧美引进的,但在我看来,这个传统的拍卖模式本身就是陈旧的。在21世纪的当下,传统的拍卖模式完全可以突破。”

“我们只是想做一种尝试和突破,不光是今天拍卖的市场经营模式,也包括艺术本身。在探索的过程中,是希望能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发现新兴的或者是更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模式,所以为什么不是我们自己来尝试建立话语权,提出不同的游戏规则呢?”赵涌说。

而在策展人史金淞的眼里,这次活动的意义是“让我们可能变得生动起来。”他谈到,拍卖双年展给了当代艺术和参与到其中的每个人一个机会,它让大家不排斥地在一起,互相看一看。

在参展艺术家名单里,除了一些年轻的艺术家,还有李山、展望、谢南星等熟悉的名字。“他们也很享受,”史金淞解释说,“艺术家就像身体的神经末梢,它把它感受到的一瞬间的抽搐反映给大脑,他们只负责到此。”

而在拍卖会上,也有不少艺术家拍下了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这样前卫先锋的拍卖,会否要冒着艺术家小圈子自娱自乐的风险呢?对此史金淞则风趣地回答:“艺术家显然比其他人更了解艺术家的工作及其意义,在这样的时候如果不允许他们进来率先占便宜,显然不够厚道。”

中国当代艺术

期待“小径分岔花园”

拍卖双年展带给观众、藏家诸多的惊喜与意外,前文已一一详述。而对于策展人史金淞来说,整个拍卖中最意外的一个点则是作品《等待一个屁》居然没有流拍!他自信满满地表示:“这应该、已经、必然会被记入史册,无论是在拍卖上还是艺术上,至少在中国范围内。”

拍卖双年展的42件首拍拍品,流拍了5件,总成交额212794元,平均成交价格5751元。对于这一拍卖结果,有网友提出了疑问,“相比那些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的拍卖,这次可以说是个‘淘宝价’,您对以后会有怎样的期许?”

对于如此针对市场表现的问题,策展人平静地回答说:“现在的市场模式趋于扁平,其实艺术真正的价值取决于我们是否开始改变或者开始思考艺术的生产力关系,以及权利形成的逻辑,还有艺术史的意义等,而不只是货币的数量。”

如何能够保证展览的理念和主题足以支撑两年的时间跨度,保持新鲜感呢?史金淞提出了他关于花园的概念,“在传统的生态循环系统中,我们通常只注意观察艺术家的工作及呈现的审美性,就像我们只能在一个花园看到那些特定日子里开放的花。我想要的是打开一个花园,一个野生的开放的花园,这个花园可能和博尔赫斯著名的《小径分岔的花园》一样分岔生长弥漫。”

11月3日晚,首拍散场,齐聚一堂的观众和藏家们渐次离开,只剩下行为艺术家吴高钟在高架上面朝墙壁,孤独地等待着一个屁的来临;而成功地推动了这次拍卖双年展项目的史金淞和泓盛拍卖,也同样执著和坚定地等待着国内当代艺术的那个“小径分岔花园”慢慢成长。

上一篇:行为艺术的边界在哪里呢? 下一篇:池磊·就做艺术圈的边缘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