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养老金并轨

时间:2022-06-08 04:12:21

四问养老金并轨

多年久推不前的养老金并轨,似乎在一夜间变了天。近日,随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印发,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正式终结 公平问题是横亘在养老改革面前的一道障碍,无论是事业单位改革,还是国有资产划入,还是延迟退休,都在盯着政府机关的养老。在这样的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的统一势在必行。

一问:双轨制早就有,为啥现在改革?

可以从三方面观察分析这一改革的背景:第一,“双轨制”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成因。第二,“双轨制”引发的矛盾愈益凸显。从制度内部看,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基层事业单位退休费不堪重负,二是难以充分体现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也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机关与企业养老保险关系相互转移接续困难,制约了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二是机关与企业同类人员之间的待遇差距拉大,产生不平衡。第三,在实践探索中已逐步积累了改革经验。

二问:单位保障变社会保障,有何不同?

改革后,基本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以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每缴费1年计发1个百分点,即缴费年限越长待遇水平越高。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历年个人缴费的本息,除以规定的计发月数,同样年龄退休的,计发月数相同,所以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

这是对退休养老待遇确定机制的重大改革,由原来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分档计发退休费,改为主要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变动可以精细计算到每年甚至每个月,能够充分体现个人全部职业生涯所作贡献。

三问:改革后,“中人”待遇如何调整?

改革前后待遇衔接的总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

“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是目前数量最大的群体。对他们“逐步过渡”的政策,主要是两条。一是他们在改革前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四问:并轨后,职业年金钱从哪来?

改革后还将建立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资金来源由两部分构成:单位按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两部分资金构成的职业年金基金都实行个人账户管理。工作人员退休时,依据其职业年金积累情况和相关约定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为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并轨”后退休金不会出现大幅下降,职业年金就必须“做实”。简单来说,国家本来只需支付已退休公务员的养老金,但现在还要想办法给在岗的公务员“存钱”,难度很大。对此,西南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授熊晖认为,国家应该在制度转轨期间承担这部分转制成本,建立起职业年金最为关键,这部分钱应该会由财政资金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双重投入。

媒体热议“养老金并轨”

“养老金并轨”终于落地,引发舆论一片点赞。

新华社:养老金“并轨”尽显公平善意,养老金“并轨”打破了旧有的制度藩篱,回应了民众关切,堪称尽显公平善意的重大改革举措,其里程碑意义不言而喻。

人民日报:养老金为何要“一碗水端平”?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是改革方向所指,也是改革目的所在。

上一篇:慈溪版“梅根法”的制度风险 下一篇:家庭协议书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