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全球电影产业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时间:2022-06-08 04:06:15

1983~全球电影产业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摘 要] 产业研究已经成为近年国内电影研究的新兴方向,但我国众多电影产业文献质量与国外同类研究仍有较大差距。本文对1983~2011年间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系统的574篇电影产业研究文献,从时间、地区、机构、学科、期刊、作者、关键词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得出近30年全球电影产业研究的热点方向、主要期刊、重要文献、一流机构及顶尖学者等结构特征,并据此提出中国电影产业研究质量提升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电影产业;文献计量;引文;索引;数据库

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本文以Web of Sciences为统计源,对1983~2011年间发表于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期刊的电影产业研究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与研究讨论,旨在了解近30年全球范围内高水平电影产业研究成果的整体概况与结构特征,希望借此引起业内理论界的关注、思考,并为国内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文献计量分析数据,全部来源于美国汤普森公司(Thomson Scientific)科技信息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出版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人文艺术引文索引”(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

ISI作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引文信息源,旗下SCI-E、SSCI及A&HCI收录的期刊数量每天都在不断增加。本文的检索时间为2012年2月6日,检索方法为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页面,输入检索式“主题=(film-industry)OR 主题=(movie-industry)OR 主题=(motion-picture-industry)”,数据库范围为SCI-E、SSCI、A&HCI。由于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分别建立于1983年(SSCI)、1988年(SCI-E)与2002年(A&HCI),因此本次检索的时间范围为1983~2011。检索结果显示,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1983~2011年间电影产业研究文献共计574篇,其中SCI-E数据库79篇,SSCI数据库380篇,A&HCI数据库为179篇。①

本文将Web of Science中自带的分析功能和Excel、Origin等软件相结合,从时间、地区、专业、作者及高被引用文献等角度对574篇电影产业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研究其分布特征,描绘出近30年来全球电影产业研究进展状况与结构特征。

二、电影产业研究文献的分布特征

在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574篇电影产业研究文献中,学术论文占据了主要部分(383篇,66.72%),其次是书评(84篇,14.63%)、综述(28篇,4.88%)与会议论文(26篇,4.53%)。学术论文是电影产业研究成果的主要产出形式。

(一)时间分布

检索结果显示,SCI-E/SSCI/A&HCI收录的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最早出现于1983年。当年出现的3篇电影产业研究文献中,有2篇是书评,另外1篇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LITMAN BR所著的DECISION-MAKING IN THE FILM INDUSTRY - THE INFLUENCE OF THE TV MARKET,发表于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可看作是全球高水平电影产业研究的发轫之作。

SCI-E/SSCI/A&HCI收录电影产业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见表1,在总体时间分布上呈现出指数增长趋势,表明电影产业研究文献符合普赖斯提出的“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律”[1]。在1983~2011年间,大致可以将电影产业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低速萌芽期(1983~1996),期间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都以一位数呈现升降反复的不稳定趋势;起步成长期(1997~2001),期间每年发表的文献以两位的数率稳步增长;快速发展期(2002~2011),期间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在以较高速率迅速增长。

在产业研究与票房成绩的指导性或关联性上,一如图1,快速发展期(2002~2011)的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与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收入相关性较大。根据美国电影协会(MPAA)出版的2009 Theatrical Market Statistics所载电影票房数据,结合同期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进行回归分析,可知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收入与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82(Multiple R=0.82),亦即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收入可以解释63.46%的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变化(Adjusted R2=63.46%)。这一结果在实证层面,为电影产业繁荣将促进电影产业研究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地区分布

一个国家或地区发文量多少及文献被引率高低,可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该研究领域的科研能力和影响力[2]。在表2的统计结果中,美国以43.03%的文献占有率居于首位,是位居次位的英国的2.3倍之多,充分体现出美国电影产业研究的繁荣程度与领先水平。在发表文献数量排名前20的地区中,有12个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丹麦/北爱尔兰/瑞士/克罗地亚)位于欧洲及北美地区,有9个国家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南非/北爱尔兰/中国香港),反映出全球电影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与北美地区的英语国家。研究文献数量体现的电影产业研究水平,与全球电影市场繁荣程度的地区分布基本吻合。图2显示,近五年来全球电影票房收入主要来源于北美与欧洲,以中国与日本为主的亚太地区则增速显著。②在亚洲地区,电影产业文献数量最多的分别是新加坡、韩国、印度与中国香港,③这也符合前文提出的电影产业发达与使用英语两项前提背景的逻辑关系。

(三)机构分布

从表3可知,发表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最多的机构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共发表17篇论文,占总数的2.96%;居于次席的是宾州州立大学,11篇(1.92%);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第三,10篇(1.74%)。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作为美国顶尖公立高等院校,拥有全球一流的影视艺术专业,加之毗邻世界电影产业核心好莱坞的地缘优势,都为其电影产业研究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在全球电影产业研究排名前20的研究机构中,美国高校占据了13席,再次反映出美国作为全球电影产业研究高地的客观事实,并印证了电影产业研究与电影产业发展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在北美之外,欧洲与亚洲电影产业研究的一流机构分别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6篇,1.05%)、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5篇,0.87%)、新加坡国立大学(10篇,1.74%)与香港科技大学(5篇,0.87%),其中尤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卓著成就令人侧目。

(四)学科分布

通过对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检索获得的574篇论文中,按ISI提供的学科类别进行分类,得到排名前20的学科门类列于表4。结果显示,电影产业研究文献主要来自四个专业方向:经济管理类学科(BUSINESS/ECONOMICS/MANAGEMENT),主要从产业发展、营销推广、组织运营等角度研究电影产业,共发表文献213篇,占文献总数的37.1%;电子通信类学科(ENGINEERING,ELECTRICAL&ELECTRONIC/TELECOMMUNICATIONS),主要关注电影产业中的摄影成像、数字化传播、3D虚拟等关键性技术应用与设备研发,共发表文献43篇,占文献总数的7.5%;人文社会类学科(FILM,RADIO,TELEVISION/COMMUNICATION/SOCIOLOGY/HISTORY/SOCIALSCIENCES,INTERDISCIPLINARY/POLITICAL SCIENCE/INFORMATION SCIENCE&LIBRARY SCIENCE/HISTORY OF SOCIAL SCIENCES),研究内容广泛,涉及电影创作的历史文化渊源及电影产品对社会、政治、文化多个层面的影响,共发表文献235篇,占文献总数的40.9%;地理规划类学科(GEOGRAPHY/ENVIRONMENTAL STUDIES/URBAN STUDIES/PLANNING & DEVELOPMENT/AREA STUDIES),主要研究电影产业的空间分布与集聚趋势,共发表文献90篇,占文献总数的15.7%。

(五)期刊分布

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中发表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排名前20位的期刊如表5所示。电影产业研究文献集中发表于SSCI与A&HCI数据库收录期刊,反映出电影产业研究成果的发表交流仍然以社会科学与文化艺术领域为主。SSCI数据库中发表文献较多的期刊主要是经济管理方向,其中发表数量最多的是《营销科学》(MARKETING SCIENCE),19篇;影响因子最高的是《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3.842)与《营销学刊》(JOURNAL OF MARKETING,3.779)。由此可见,运用市场营销专业方法研究电影产业是国际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主要方向之一。A&HCI数据库收录期刊不进行影响因子分析,因此无法据此判断期刊学术水平。仅就发表数量而言,《影像与声音》(SIGHT AND SOUND)的16篇与《电影编导》(CINEASTE)的10篇,是刊载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最多的期刊。将SSCI和A&HCI两大数据库发表期刊相比较,不难发现美国出版的经济管理类期刊与欧洲出版的电影艺术类期刊,分别是电影产业研究文献两个主要的集聚发表方向。

(六)作者分布

表6检索结果显示,全球电影产业研究领域的前20位高产作者中,最低仅为3篇文献,与其他专业领域的研究现状相比,反映出全球范围的电影产业研究仍处于零星分散的初级阶段,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持续关注、成果斐然的高水平研究人员。就目前的20位高产作者而言,其整体分布呈现下列情况:高产作者基本上来自北美与欧洲地区;只有9位高产作者服务于前文列举的20大领先研究机构;排名前3位的高产作者均来自前文列举的20大领先研究机构。由此可见,目前全球电影产业领域的高水平研究人员集中于北美与欧洲的高等院校,其中那些具有良好学科基础与研究环境的领先研究机构,虽然培养出最顶尖的3位高产作者,但还有来自其他大学的11位高产作者也对电影产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反映出当前全球电影产业研究中人员分散、优势未明的初级阶段。

进一步分析发表6篇文献以上的4位高产作者,可知WEINBERG, CB与ELIASHBERG, J是自20世纪末从事电影产业研究至今的资深研究人员,而GIL, R与HENNIG-THURAU, T虽在2005年前后才涉足电影产业研究,但近年来进展较快,已经在全球电影产业理论界崭露头角。这4位高产作者的研究方向集中于营销管理,内容主要涉及电影需求预测、票价/银幕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产业组织运运营等环节。

(七)关键词分布

如果大量论文讨论同一个主题,则这一主题可能就是本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由此可以通过论文标引的关键词得到论文的主题,并进一步分析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3]关键词的标引次数,体现着论文的主要内容,从理论上说,使用频率高的关键词应该代表了当前领域的常规研究指向或某一时期的学术热点。[4]在对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检索得到的574篇电影产业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共得到标引次数10次以上的关键词32个。将对于电影产业研究具有指引性价值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体现研究对象的关键词,主要是“好莱坞”“灵活专业化”“市场/国际市场”“全球化/本地化”“竞争”“组织”“创新”“产品”“需求”与“劳动力”;体现研究手段的关键词,主要是“模型”“信息”“动力学”“网络”“地理”“口碑”与“评论”。可以看出,全球电影产业研究热点以好莱坞为典型对象,已经覆盖产业链条中市场需求、地域区隔、产品创新、组织竞争及劳动力等诸多环节,并开始采用包括系统动力学、网络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内的多种定量方法构建模型,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融合已经日趋成型。

三、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文献分析

根据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结果,1983~2011年间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地区)的电影产业研究文献共有11篇。其中除了一篇运用BP神经网络预测电影票房的Forecasting box office revenue of movies with BP neural network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外,其余文献全部来自香港地区的香港科技大学(5篇)、香港大学(2篇)、香港城市大学(1篇)、香港中文大学(1篇)与香港浸会大学(1篇),反映出香港地区研究人员凭借发达电影产业基础、开放学术交流氛围与良好英语技能所取得的出色研究成果。与全球电影产业研究文献分布相同,中国地区文献也主要发表于SSCI数据库收录的经济管理类期刊,但研究内容则广泛涉及电影产业中的票房预测、盗版损害、竞争结构、产业集聚等方面,涉猎虽广但却缺乏系统、深入的明确方向。在参与撰写文献的20余位作者中,仅有香港科技大学的3位研究人员发表2篇论文,并且发表时间基本上都在2000年之前,反映出香港地区电影产业研究人员存在缺乏延续性与后继力的不足。

四、结语与展望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983~2011年发表在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期刊中的574篇电影产业研究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近30年全球电影产业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一)全球电影产业研究势头强劲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30年中,全球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呈现指数增长趋势,经过萌芽与成长阶段之后,目前已经到了发展势头强劲的快速发展期。近十年来,全球电影产业研究的年度发表数量已翻倍,参与电影产业研究的学科与机构数量也不断增加,全球电影产业研究蒸蒸日上。全球范围内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电影产业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电影市场票房收入与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的相关系数达0.82,并可以解释63.46%的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数量变化。

(二)电影产业研究学科交叉融合

本文检索结果中574篇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涉及的学科门类有100多个,在发表研究文献最多的20个学科门类中,主要涵盖经济管理、电子通信、人文社会与地理规划四个主要方向。此外,电影产业研究文献涉及的主题已经覆盖产业链条中市场需求、地域区隔、产品创新、组织竞争及劳动力等诸多环节,并开始采用包括系统动力学、网络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内的多种定量方法构建模型。这一切不仅反映出电影产业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等多学科门类的交叉研究领域,而且说明独立完整的电影产业研究体系尚未确立,全球电影产业研究正处于吸收消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阶段,独立的电影产业学科体系将在未来逐步完善健全。

(三)全球电影产业研究分布不均

与世界范围内电影产业的强弱分明一样,全球电影产业研究的分布同样不均衡。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全球电影产业研究高地位于北美与欧洲地区,五所一流研究机构分别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美国)、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虽然迄今电影产业研究领域尚未出现卓著绝伦的顶尖学者,但综合研究文献的发表数量与被引次数,依然可以发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的ELIASHBERG, J、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TORPER, M与Scott AJ是当今全球电影产业研究领域中的佼佼者。

(四)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亟待提高

虽然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并有望很快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但当前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不仅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与自身的电影产业发展基础也不相匹配。从上文的文献分析结果来看,30年间中国内地仅有大连理工大学1篇论文跻身全球高水平电影产业研究成果之列,其余10篇全部来自香港地区高校。即便如此,整个大中华地区发表的国际高水平研究文献数量也不及美国一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那么,这一结果是否由于中国电影产业研究起步晚、人员少所致呢?结合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的检索结果可知,2 820条检索结果文献中包括期刊论文1 228篇、报纸新闻1 035篇、硕士论文466篇、博士论文48篇及会议论文43篇。这些肇始于1987年深圳大学学报两篇文章的研究文献[5-6],表明无论在起步时间、文献数量还是研究人数方面,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与世界差距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中国电影产业研究的滞后状态主要是由国内电影产业市场化运行时间短、国内研究人员英语技能偏低、国内外以及学科之间学术交流不畅的三方面原因造成。

本文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仅以“film industry”“movie industry”“motion picture industry”为主题词进行搜索会遗漏若干电影产业研究文献,也会有少量非电影产业研究文献进入到文献分析范围中;此外,由于ISI数据库提供信息与分析方法上的局限,本文选取的574篇文献只能作为反映1983~2011年间全球电影产业研究的样本数据,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与研究讨论,基本揭示出近30年全球电影产业研究的概况。希望本文研究能够给国内电影产业研究人员了解全球研究进展,发表更多国际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提供一些思路与帮助。

注释:

① SCI-E、SSCI和A&HCI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文献存在重复情况,因此单个数据库查询的收录文献加总数值大于三个数据库联合查询的收录文献数量。

② 此处全球电影票房收入数据来自美国电影协会(MPAA)出版的2009 Theatrical Market Statistics。

③ 标明来自中国地区的8篇研究文献实际都为香港地区研究人员的著述,加上另外标明来自香港的3篇文献,实际上出自香港地区的电影产业研究文献应为11篇。这点将在后文进行详细阐述。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二) 第二讲 文献信息增长规律与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02).

[2] 石建,石苗茜.基于SCI及ESI的脑膜炎研究十年发展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30).

[3] 魏姝.中国政治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4] 何日取.基于CSSCI的社会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2005-2006)[J].学海,2009(02).

[5] 王存.论电影业的收益分配――影业生产经营的社会费用-效益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04).

[6] 王存.从拷贝使用率看电影市场供求[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04).

[作者简介] 孟展(1979― ),女, 河南洛阳人,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洛阳理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与艺术。

上一篇:消费时代怀旧电影的形式美学 下一篇:未知生焉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