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然回首――方法却在兴趣正浓时

时间:2022-06-08 02:55:44

暮然回首――方法却在兴趣正浓时

今天是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习作内容是“秋天的落叶”。当我按照教学参考书里的教法,让孩子们回忆一种你所见到的最熟悉的树叶的形状时,遇到了麻烦。虽然我一再的引导,你们最常见的是柳树叶,它是什么形状的?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桃形的。”“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呢?”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支支吾吾的,不能很细致地说清楚其特点,除了几个优等生以外……周边是锯齿形的。再问:“叶脉有什么特点呢?”只见学生们一个个望而却步,愁眉不展,畏难之情溢于言表,沉闷的令人窒息:有的同学屁股拖了很长坐在凳子上:有的坐在座位上,但神思早已不知所踪了:有的在别人说的时候,自己根本就不听,而是看着说话的人……虽然说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但缺乏了直观视觉表象,也成了无源之水。一节课下来,把我也搞得精疲力尽、闷闷不乐的。

“居危思变”,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习作呢?下课时,我正在冥思苦想这个问题。恰巧两个孩子走入我的视野:上课一直不爱发言的董来恩和石振伟此时此刻正夸夸其谈的说着昨晚看的魔术表演。

“表演者准备了四个不锈钢杯子,一个乒乓球。”

“恩,还有一个搭档呢!”

“的确,表演者走开时,我们叫他的搭档把球放到第二个杯子里,叫表演者猜,他怎么就猜到了呢。”

“搭档的手一直在背后背着,一定是他伸手指告诉表演者的吧?”

“根本不可能的,我一直站在搭档的旁边,他没有任何暗示呀。”

……

两个孩子边说边模仿的神情,跟课堂上简直有着天壤之别,无论是判断问题还是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令我刮目相看。这一刻,我心中已经有了下节课的教学方案了。

第二节课,依旧是作文课。一进课堂,我就宣布:“这节课要带领你们到校园里看看……”没等我宣布完,他们就“哦,太好了。”我接着告诉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你看红柳的枝条弯弯曲曲的,仿佛染烫的卷发。”

“很有弹性,像弹簧。”

“叶子打着旋儿在空中飘荡,就像跳舞一样。”

“秋天给大地穿上了彩色的‘衣服’。”

“当然要数红柳最爱美了,把自己的头发给卷了起来,身体配上红衣裳,打扮的就如同仙女下凡一样。”

“它腰肢很苗条,远看,叶子就像一朵朵小花挨在一起。枝丫微红,摸起来毛茸茸的。”

“它的叶子那么的细,如同小粉丝,颜色翠如碧玉,青翠欲滴。枝丫有些淡红色,两种颜色互相映衬,美丽极了。”

下课铃早响过了,孩子们吵着:“这样快就下课了,老师我们下节课还上语文吧,别上数学了,好吗?”听着孩子们稚气的话语,也深深的鞭策着我不断的创新课堂设计。怎样才能够有绝对的吸引力来抓住多数孩子的注意力,真正的引导孩子用“心”学习。

上一篇:“自主创新”体育课模式之我见 下一篇: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