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产业趋势,开创自己的路

时间:2022-06-08 12:11:29

把握产业趋势,开创自己的路

摘要:有时看似相互矛盾的业界趋势和消息使我们迷茫,如何正确理解当前的产业格局和自身位置?本文请多位专家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关键词:整合;分化;IP;设计;虚拟集成

DOI: 10.3969/j.issn.1005-5517.2012.9.004

产业在整合,还在分化?

Intel、三星等公司涵盖从设计到制造的十多个流程,非常成功。同时,半导体业也在分化,有设计公司、IP(知识产权)公司、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提供商、设计服务公司、代工厂、封测企业等,每个领域的竞争都趋于白热化。那么,产业到底趋于整合,还是在分化?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总体组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教授认为,代工是个产业趋势。代工厂有非常多的中小企业,他们有自己的市场。尽管像Intel、三星这些大公司很成功,但首先它们不太容易被复制;其次,他们也不能代表整个半导体业。

但是围绕着未来更复杂的芯片(例如智能手机芯片)的设计和采用,整合可能是种趋势,因为未来需要的技术力量越来越强。

还有一个趋势,大家谈得比较少,就是未来的商业集成——封装、3D芯片等。当我们不依赖于芯片制造,而是通过封装以后,半导体业将来有可能还要细分。未来的芯片设计不一定是SoC(系统芯片),还可以是SIP(封装系统)。肯定先做系统设计,这个系统设计包括了对于后端的3D集成的设计,再做SIP。

因此,笔者认为,由于IC设计公司受上下游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EDA公司、代工厂等,需要结成虚拟IDM(集成器件制造商)关系。

定位于特色模拟工艺的华润上华公司总经理余楚荣称,该公司有三种合作模式:标准代工、定制化和虚拟IDM。为了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IC设计公司需要提高对制造工艺的熟悉程度,代工厂也需要了解IC设计公司的特殊需要,因此对于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客户,虚拟IDM是种有效的战略合作方式,在特定应用领域共同开发特定的工艺平台,使客户产品具备特殊竞争力,实现双赢。

需要紧跟进下一代制程?

叶甜春表示,根据摩尔定律,现在20纳米制程已经开始量产,18纳米也在研发中,我国也在跟进研发。国际上,18英寸晶圆正在研制[2]。但是这些会有多大的市场需求量?我们的芯片设计能不能跟得上?能否负担这个成本也很重要。也许下一代节点工艺是国际巨头打造的一种市场策略。因此,未来的产能到底是不是能包括18英寸?也不一定。纵观过去的每一代技术,像90纳米、60纳米可能是挣钱的。下一阶段最挣钱的节点也许是28纳米。那么再往下走,在20纳米的基础上,还有16、14纳米等节点,总会有一个最佳的性价比。但现在还很难讲。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主任魏少军博士称,据测算,22纳米以后,特征尺寸缩小的过程当中仰仗的成本优势大概不会存在。从0.13微米往90纳米演进的时候,大概还从面积上可以获得33.6%的降低好处,从90纳米到65纳米,还有20.6%,65纳米到45纳米有18%,45纳米到32纳米有10.1%,32纳米到22纳米的时候,只有3.3%了。估计从22纳米再往下走,从面积上获得的优势已经不多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22纳米之后的性能可能还会进一步提升,但成本下降的空间非常有限,甚至反而上升。

因此,现在承认或者公开说在20纳米左右要去建厂的厂商一共四家:Intel、IBM、三星、TSMC。那么代工厂数量的减少,一定对设计公司有影响。当我们看每家代工厂,在每个节点同时能支持的设计的时候,魏教授发现其数量在急剧下降,比如65纳米的时候,一个代工厂大概可以同时支持60~80个设计。40纳米时候,40~50个。28纳米时,20~ 30个,20纳米的12~16个,因为代工厂没有精力了,太复杂了。

过去几十年当中,摩尔定律一直在快速发展。但是最近几年放慢了脚步,出现了half node(半代节点),这一方面说明技术本身难度很高;同时,巨额投资也是原因之一。所以现在有人又归纳出后摩尔定律、后摩尔时代。魏少军倒没这么看,但这个问题引发的深层次影响值得我们关注。魏少军认为,向下一节点的发展速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尽管我们今天大部分企业可能还不是在先进的节点上,但是很快地,随着整体技术的进步,我们也会不断地迁移到新的节点上。

因此,本土代工业也需要与时俱进。如何提升本土代工厂的竞争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身处代工业,华润上华认为中国的代工厂的主要问题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规模和实力不够。只有6和8英寸晶圆厂,依然在保持盈利,华润上华的余楚荣解释了该公司定位特色模拟代工的原因:中国IC制造业要持续发展,技术、设备和资金是关键。在技术方面,我国IC生产工艺的研发基础相对薄弱,引进国外技术又受到各种限制,因此,企业应当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技术来源问题。

尽管模拟工艺不像数字工艺那样追求先进节点,但是满足多样、特色的挑战也是很大的,例如高压功率模拟工艺、高精度模拟工艺、功率器件工艺、e-NVM/RF工艺、SOI工艺和MEMS工艺等。

各打小算盘,如何真正虚拟集成?

魏少军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文化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中国人经常说,“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很难跟人合作。这是我们文化传统当中根深蒂固的东西,也是我们文化当中不适应当前,特别是高技术发展的一个特点。还有句话:“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好像自己过点小日子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看到在全球化大的整合过程中,合作是一个必然趋势。即使很多大公司在打官司的时候,他们还在合作。而我们现在很难合作。这不仅体现在小公司,也体现在大公司,大公司在看别人的时候,觉得这东西吗跟你小公司合作,我自己花点钱找几个人自己做就得了。

今年4月,FaceBook花了十亿美元买了仅有13人的Instagram公司[3],而该公司创业只有一年半时间,这在中国人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若是一家中国公司,内心上可能就想了,第一方案,花大价钱把这些人挖过来,也不会花十亿元去买;第二方案,连这个钱都不用花,自己雇几个人来开发。这是很典型的中国人的想法。所以大家不愿意合作,这是文化的问题。

第二,这些公司还没被逼到活不下去的程度,如果真被逼急,恐怕也容易合作。

魏少军的建议是:大家不要看太多利益之外的东西,做企业不就是要赚钱吗?需要以股东的利益为重。所以首先要考虑的,还是怎样能够把自己的事业做大。这才能在利益上达成一致。

叶甜春认为,实际上,国际上很多企业合作时,他们能找到共同的利益点,然后再去打自己的小算盘。中国企业之所以不擅于合作,他们的定位都在中国市场,而且利润率都非常低。在没有足够利润空间的时候,大家不知道怎么去平衡它,实际上这些合作是很难挣到钱的。第二点,从政府角度来看,还是应该扶植中小企业,因为毕竟中国半导体产业较弱小,政府层面应比较关注产业链的培育。而且这几年,中国已有一些整合,实际上是从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开始的。

华润上华的余楚荣说,本土企业合作有天然的优势,随着中国本土工艺平台建立的完善,本土晶圆代工企业能够提供更为便捷及贴近的技术与服务。且本土晶圆代工厂更了解本土市场的应用需求,这将有利于彼此交流,提高产品与终端应用的匹配度,以及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

自己做IP,还是买IP?

成也IP,败也IP。魏少军指出:IP核很重要,但是如何使用IP核更重要。不拥有自主可控的IP核,中国的IC设计业不过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组装业”。

那么,当新成立一家小芯片公司,是自己做IP,还是买IP?魏少军毫不犹豫地回答,先去买,你自己做做不成。但是你在做的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IP,千万不要做一个扔一个,应该把自己历史上做得很多的工作,想办法变成IP。这就是内部IP,往往这个是你最熟悉的,你知道它的所有问题,你可以想办法把它变成你自己用的,不一定去卖它。但是如果你创业,一定不要现在同时做IP,你首先想的是系统的问题,怎样尽快让产品赚钱。

小结

我国IC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发展机遇面前,也遇到了一些迷茫和挑战。企业需要认清当前的产业潮流,制定适合自己的市场战略。同时,也需要拓宽思路,勇于创新与合作,集中各方财力共举民族半导体产业大旗。(鸣谢:本文部分素材来自“2012年Cadence用户大全”,2012年8月9日,北京)

上一篇:手语识别和翻译 下一篇:面向工作任务分析的信息安全实训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