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类电视节目的策划

时间:2022-06-07 10:11:12

颁奖类电视节目的策划

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感动中国教育”为代表的人物评选颁奖典礼类电视节目,已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一些地方或战线在组织年度人物评选时,也纷纷与电视手,通过拍摄电视颁奖典礼节目,广泛传播当选人物的感人事迹。笔者在5年间通过三次组织策划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评选及颁奖典礼电视节目摄制,深感这类电视节目的策划应着力抓好如下三个重要环节:

一、评选时注重人物的典型性和故事性

一台颁奖典礼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观众折服于每一位获奖人物的感人事迹,同时通过获奖人物的榜样作用,引领和激励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由武汉教育电视台参与举办的前后三届“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评选,可以说所有被推荐参赛的教师,都是全校乃至全区最优秀的教师,几乎每一位选手都有着骄人的教学业绩和突出的专业素养。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在魅力PK中脱颖而出呢?华中师范大学的范先佐教授在第三届“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颁奖典礼上这样总结:“教师的魅力源于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源于对学生无私的爱,源于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由此可见,魅力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模范教师,但他同时还得具备一些特质,这种特质正是魅力教师的典型性。比如第二届“十大魅力教师”中拿着蟒蛇上美术课的邹华章老师,一边画着卡通人物素描一边教英语的邓强老师;第三届“十大魅力教师”中用英语RAP引导高中生轻松学习的李燕子老师,用自创的儿歌教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黄青老师等等……其魅力的典型性对最终的评选结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这种典型性也是颁奖典礼上必须展示给观众的策划亮点。

对教师魅力典型性的评判,在于他们魅力之举所蕴藏的内在教育智慧。因为这种魅力的典型性并不是一种外在浮夸的作秀,而是对于教育教学的内在思考与无畏践行:在邹华章特立独行的做法背后是对美术教学的大胆创新;邓强图文并茂、惟妙惟肖的英语教学背后,更是对业务的孜孜以求与勤奋探索;李燕子用心良苦的“萌”,其实是为了缓解高三学生备考压力的教育智慧;而“开心果”黄青老师的背后,则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悲情故事……所以教师的魅力典型性一定是与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并且是在多年执教的深厚教育功底与独到教育智慧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思考与实践积累而成。

而除了典型性,一些有故事的选手也会深得评委的青睐。纵观各种颁奖典礼类电视节目,展现获奖者事迹的画面总能在现场引起观众最大程度的情感共鸣,通过外景短片的现场播放,能引领观众突破时空的限制,全方位深入了解主人公感人的故事,于是外景人物专题也成为了颁奖典礼上的重要策划环节。

在第三届“魅力教师”颁奖典礼上,现场观众几度被获奖教师的事迹与情怀感动得落泪,而这几次泪点的引爆都源自人物专题的现场播放。比如蔡甸区桐湖中学的谢建华老师,23年来承受着血吸虫病反复感染的折磨,不顾家人劝阻,始终坚守在血吸虫疫区执教;黄陂区特教老师方海霞,为了帮助失聪学生圆梦,十几年如一日陪伴照顾他们,最终让孩子们打开心扉、开口说话;外表活泼开朗的黄青老师,更因倾心工作、过度劳累而导致三次流产,至今无缘成为一名母亲……真实故事的感染力是最强大的,这几段人物事迹的短片在颁奖典礼上穿插播放后,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与泪水,成为整台节目的一大亮点。

二、再现时注重形式的可视性与互动性

从第一届“魅力教师”颁奖典礼至今,所有现场节目均由参加评选的老师们出演,而并非外请专业的歌舞演员。“课堂是我的舞台,舞台是我的课堂!”这是第三届“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颁奖典礼的口号,要让老师们充满自信地站在舞台上,就要把舞台打造成老师们的课堂。这就需要节目策划者用可视性、互动性等舞台再现形式,对选手进行巧妙的包装设计,为他们度身定制最适合的节目表现形式。

“魅力课堂”是“魅力教师”颁奖典礼的经典节目形式,即把一节45分钟的课程浓缩设计为3分钟左右的舞台节目,根据不同老师的不同魅力特点,设计出符合电视节目“可视性”的舞台表现形式。在第三届“魅力教师”颁奖典礼上,数学老师宋俊、英语老师李燕子、物理老师朱丽琨和学生们一起表演的《课堂RAP串烧》、品生课老师曾莉表演的《趣味课堂》、男幼师李浩和小朋友一起表演的《爸爸老师的童话课堂》、职校老师马丹和学生们表演的《点亮迷失的青春》、中学王婧老师和藏族学生表演的《深情的哈达》,都把老师们在课堂上的魅力表现搬上了舞台,他们的表演既让观众看到了教学的实效性,又显示出电视节目的观赏性和可视性。

作为颁奖典礼类的电视节目,互动性也是设计现场表现形式的关键。在颁奖典礼的现场,与观众的互动一定要用得有必要性、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达到策划者预期的目的与效果。第三届“魅力教师”颁奖典礼上,与观众的互动只用了一次,是在特教老师方海霞和她的学生们的展示之后——由于方老师的学生们生理上的残缺,大多数人包括聋生的家长,都只关心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很少有人会关注到这些孩子也有自己心中的梦想与追求。而方老师正是十几年如一日不仅照顾孩子们的生活,更守护着他们内心深处那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并鼓励孩子们:“梦想即便遥远,但也要为此努力、不能放弃!”这种心与心的交流,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得到了孩子们的接纳、信任和喜爱。策划者在被这个故事感动之余,马上萌生了帮助聋生圆梦这一创意。这个环节在颁奖典礼的现场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是播放反映方老师事迹的短片《守护折翼天使的梦想》,之后紧接聋生们现场表演的歌舞节目《圆梦》,最后是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当全场观众在主持人的引领下,用手语对聋生们说:“你们的表演真棒!”的那一刻,方老师在全场观众的帮助下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聚光灯下光彩四射的舞者。通过策划者的精心布局与完美实施,最终,不仅孩子们的梦想成真、方老师的魅力绽放,同时也让现场所有参与互动的观众都得到了一种助人为乐的成就感与喜悦感,在引爆泪点的同时,也达到了励志效果。这一现场与观众的“互动性”设计,更是让颁奖典礼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上一篇:回报 第17期 下一篇:网络时代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