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与广东省的比较分析看浙江省的外贸出口竞争力

时间:2022-06-07 09:31:38

从浙江与广东省的比较分析看浙江省的外贸出口竞争力

内容提要:近几年来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推动国内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浙江省已经发展成国内典型的贸易和经济大省,但离贸易强省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寻找浙江对外贸易竞争力发展的突破口,对浙江乃至全国外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鉴广东省的发展经验,从出口增长率、贸易竞争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四个方面对浙江省和广东省的出口加以比较,从外贸起点、外贸主体、外贸方式、经济特点入手分析浙江省外贸出口竞争力落后于广东省的主要原因,对其目前外贸发展和经营的状况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细致而全面的描述和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比较分析;出口竞争力;贸易竞争指数;块状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1-0044-03

浙江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和外贸强省,近年来,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迅猛,在全省经济运行中,外贸增长位于前列,外贸已经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与广东省相比,浙江省对外贸易仍有很大的差距,通过与广东省外贸出口的比较分析,研究提高浙江省外贸竞争力的对策,促进浙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 浙江省与广东省外贸竞争力现状及比较

(一)出口增长率

年均出口增长率=后一年的出口额-前一年的出口额/前一年的出口额

从表1看,浙江省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2年出口增速为28%,2003年出口增速达41.45%,远远高出其他省份,在全国名列前茅。从2002年到2008年的平均增速达31%,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

表2数据显示,广东省出口增速在2003年达到最高峰29.09%,此后增速一路下滑,到2008年出口增速只有9.44%,2002―2008年的平均出口增速为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数据比较可以看出,2006年以前浙江省和广东省两省的出口增速较高,在2007年以后出口增速出现下滑,浙江省出口增速下滑的幅度远小于广东省。

(二)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又称为TC指数,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业或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强弱。其公式为:TC=(X-M)/(X+M),其中,X表示该产品的出口额,M表示某产品的进口额。其值在-1至1之间,越接近于1,则表示该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越强,若其值为负值,则表示该产品为净进口。

根据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数据计算得出

从表3看,浙江省的出口产品以纺织服装的出口竞争力指数最高,从2003年到2008年,纺织品服装T/C指数均在90%以上,并逐步在增加,最高达到96.56%。机电产品其次,除2004年以外,其他年份的T/C指数均在50%以上,2008年T/C指数达到63.83%。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的T/C指数不高,但增长速度较快, 2003年的T/C指数只有-30.58%,到2008年达到30.90%。

从表4看,广东省出口产品TC指数以纺织服装最高,从2003年的48.16%逐年增加,到2006年达到最高值69.62%,机电产品的TC指数从2003年开始一路走高,2008年达到23.95%。

(三)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或地区产品出口额占全世界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该比重越大,则该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国际竞争力越弱。通过对www.省略 资源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2002年浙江省货物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0.37%,此后逐年增加,到2007年达到0.94%,比重较小。2002年广东省货物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1.50%,此后逐年增加,到2007年达到2.71%。

(四)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

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是用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发展趋势,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可以用该省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该省全部的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大小变化来表示。

根据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数据计算得出

从表5数据看,浙江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占比逐年增加,2003年出口转换率为94.11%,到2008年达到96.38%,说明出口商品的结构在不断改善。广东省2007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达到98.17%,略高于浙江省。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浙江省出口增速远快于广东省。在出口产品大类中,浙江省的纺织服装、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TC指数都远高于广东省,从绝对出口数额上看,浙江省的纺织服装出口与广东省差距不太大,2007年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额为356亿美元,广东省纺织服装出口额为420亿美元,2008年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422.4亿美元,广东出口341.3亿美元。浙江省超越广东成为我国纺织服装最大的出口基地。

浙江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虽然很快,但绝对数额远落后于广东省,2007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为555.88亿美元,2007年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为2 532.5亿美元,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仅为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的22%。2008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为680.75亿美元,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为4 575.14亿美元,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仅为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的15%。

2007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01.74亿美元,广东省为1 210.71亿美元,仅为广东省高新技术出口额的8.4%。在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上,浙江省一直略低于广东省。由此可见,与广东省比较,浙江省的出口商品结构仍不够合理,工业制成品中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虽然较大,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偏小,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据出口产品的主导地位。

二、浙江省外贸竞争力落后于广东省的原因分析

(一)外贸起点存在差异

1979年,国家在广东省建立特区,对广东省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可审批本省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并投入1.5亿元在广东省建立了宝安和珠海两个外贸基地。在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大多省市进出口审批权都集中在经贸部(现商务部)、且缺少对外贸易往来经验的情况下,广东省获得先行一步的机会,外贸起点远远高于浙江省。

(二)出口主体存在差异

从经济主体上看,两省的差异较大。广东省出口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而浙江省出口以私营企业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东省在利用外资兴建企业、项目方面拥有较大的自,尤其是在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在免减税期满后,仍可享受所得减半的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2008年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63.26%,外商投资企业在促进广东省出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浙江省截至2008年11月底,全省只有外商投资企业43 771家,仅相当于广东省90年代的水平,2008年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也仅占其出口总额的35.17%。

(三)外贸方式存在差异

在外贸方式上,两省呈现较大的差异。其中广东省以加工贸易为主,根据广东省商务厅有关数据核算,2008年广东省加工贸易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4.65%,一般贸易只占28.78%,在加工贸易中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而浙江外贸不同于广东省的典型特征是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较大,2008年浙江省一般贸易占全省出口总额近80%,加工贸易占比却只有20%不到。

(四)经济特点存在差异

广东省的经济特点表现为“专业镇” 经济。2000年,广东省启动“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专业镇”经济的切入点,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浙江省的经济特点是块状经济,如绍兴的纺织、嵊洲的领带等等。块状经济是浙江的经济特色之一,其规模效应为浙江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浙江省的块状经济大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价格竞争是主要的竞争手段。而长期依靠低价竞争使产品的利润微薄,缺乏产品研发和创新的投入,进入恶性循环。

(五)支柱产业存在差异

1998年广东省在《广东省“九五”产业投资政策要点》中提出要重点建设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家用电器和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石化及化学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并在投资、融资政策上都给予了一定的倾斜。经过10年的发展,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居全国首位,占全国同产业产值比重达30%以上。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的出口名牌,如华为、中兴、格力等。

浙江经济中占据制造业领先地位的是纺织服装业。据统计,2008年浙江纺织服装皮毛羽绒行业的产值比重为27.3%,电子电气等新兴产业占比相对较低。因此,从支柱产业的层次上看,浙江省要远低于广东省。

三、提高浙江省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一)吸引外商投资,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

浙江省资源贫乏,在土地、能源、矿产等方面都不具备吸引外商投资的条件。但在人力资源、地理位置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人力资源上看,浙江省拥有40所本科院校,49所高职院校,其中80%以上的院校都开设了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专业,为外商投资及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从地理位置上看,浙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浙江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浙江现有7个机场,5大港口群,万吨级以上泊位66座,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个港口有运输往来,其中宁波北仑港年吞吐量居中国大陆第二位。

对此,浙江省在发挥原有的人才和地理位置优势的同时,从政策上给予外商投资企业更多的优惠,以吸引外商在浙江省落户。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显示出了相对的稳定性,是吸引外商投资的大好时机,浙江省政府应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展开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通过建立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在土地用地、税收、信贷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兴办外商投资企业、项目,从而促进外贸出口。

(二)一般贸易带动加工贸易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

浙江的一般贸易已居全国第一,但大部分企业走的依然是低成本、低价格、大批量的老路,由于缺乏创新、品牌和技术,这些产品、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有率都处于低端的不利局面,如此面临的不仅是贸易摩擦,更有难以跨越的贸易壁垒。因此,在巩固浙江一般贸易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一般贸易带动加工贸易发展,走出一条利用加工贸易跨越贸易壁垒、更重要的是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产业升级的道路。同时,立足于一般贸易为主的比较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一般贸易出口的营销渠道优势、成熟的加工制造优势,大力促进加工贸易落地生根和转型升级,走浙江特色的加工贸易发展之路。

发展加工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要素的全球转移。从宏观看,发展加工贸易不仅可以实现出口创汇,对经济增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微观看,加工贸易虽然程序复杂、海关监管严格,但享受全额保税的待遇,尤其是来料加工中客户免费提供料件减少了企业的资金占压,对资金短缺的浙江中小企业无疑具有较大吸引力。因此,浙江省应在积极吸引外商投资的同时,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要促进加工贸易发展,浙江省政府应积极设立保税区、保税仓库,为加工贸易发展提供平台。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保税物流监管模式,努力降低出口企业物流成本。重点发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并从产业链的低端向上下游延伸,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促进加工贸易的升级。

(三)实施科技创新,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核心技术是提升产业水平的基础,也是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关键。浙江省在实施科技创新上具有较强的知识资源优势。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现有县及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237个,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近400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600余个,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8位,为浙江省实施科技创新提供了雄厚的研发力量。

但是,就占浙江省90%以上的中小企业而言,实施科技创新具有相当的难度,面临人才、资金、技术等瓶颈。对此,浙江省政府应向中小企业倾斜,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启动资金支持,鼓励大专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科技创新,提高高新技术成果的转换率。同时,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

(四)做强支柱产业,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

纺织服装业是浙江省传统的主要出口行业,在对外贸易中以价格竞争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在印度、越南人力成本日益降低的今天,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对此,浙江省应调整产业政策,在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例如浙江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光伏产业链,在产业链源头,多晶硅提纯、单晶硅棒和硅片切割等环节均已具备,而且在光伏生产装备方面,浙江企业生产的全自动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超白玻璃等已进入国内市场。对新兴产业,浙江省政府应借鉴广东省的经验,制定发展规划或相应的投资、融资政策,在人、财、物等方面全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让这些企业不但做大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形成规模后进军国际市场。对传统产业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支持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打破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扶持纺织企业二次创新,从而促进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积极向上游原料性产业、中高档面料、品牌服装、纺织机械设备等工业延伸。通过做强支柱产业,促进浙江出口结构的调整,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春梅.浙江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工作视点,2004,(17).

[2]程春梅.外贸竞争力的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4,(12).

[3]李颖.安徽省外贸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07,(11).

[4]叶红玉.浙江出口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J].特区经济,2007 (4).

[5]张春森,何京扬.当前经济背景因素对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7,(1).

[6]叶红玉.浙江出口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J].特区经济,2007,(4).

[7]马桦,张鹏,邓辉年.广东外贸经营权改革历史回眸――大经贸,2007,(5).

[8]阮继清.[前沿]块状经济与专业镇经济――浙江与广东产业差异[Z].2006-2-23.

[作者简介]刘春梅(1973―),女,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政策、风险。

[收稿日期]2009-12-26

上一篇:服务外包机理的理论分析综述及其实践指导意义 下一篇:关于保险投融资服务地方城市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