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发展中奋勇前行

时间:2022-06-07 09:06:26

在改革发展中奋勇前行

摘要:VI――企业或机构视觉系统规范设计,是企业或机构个性和身份的识别。并通过它对内征得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从而获得认同、增强品牌美誉度和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提升品牌价值和附加值。中国的VI设计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必然是建立在中国的传统基础之上的.只有本土化的设计才能在本土有最高效的作用。我们的设计应反应本土化的需求,而不是仅仅依靠翻译、Copy国外成功经验的模式来做产品。在民族化的同时世界化,推动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体现VI价值。我主要是通过对vi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针对目前状况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一些讨论。

关键词:VI设计;发展现状;结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241-01

VI设计,是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工业化、自动化的发展,加速了优化组合的进程,其规模不断扩大,组织机构日趋繁杂,产品快速更新,市场竞争也变的更加激烈。VI设计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还在于它有自己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一、VI的来源。一般认为CI这一词最早由美国的设计家来蒙特于1930年左右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

经济发展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企业重视工业设计和产品的视觉设计。由于美国型的CI设计引入日本以后,被日本设计界义上扩大并有所发展,称之为CIS,原本意的CI设计成为CIS设计的一个部分,被称作VI设计。此后的VI是随着CIS的引入和发展而发展的。VI设计是在CI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在文中涉及到VI发展和基本情况时会提到CI的发展情况作为背景。

二、关于VI设计。VIS设计的英文全称为Visual Identity System,中文全称为: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它是通过有形的,具体化的视觉传播符号将无形的企业观念系统传播给社会,以达到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VIS设计的基本内容包含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两个部分。

三、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作为CI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形象的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VI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让人辨别不清;就意味着它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赚钱机器;就意味着它的产品与服务毫无个性,消费者对它毫无眷恋;就意味着团队的涣散和士气的低落。企业VI系统以建立企业的理念识别为基础,能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企业使命、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文化、运行机制、企业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使之演绎为视觉符号或符号系统。即通过静态、具体化,视觉化传播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和正确、准确、快捷地传达出去,并贯穿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之中,使企业的精神、思想、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等主体性内容,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得以外形化,使其统一地、有控制地应用在企业行为的方方面面,达到建立企业形象之目的。同时,社会公众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企业的信息,产生认同感,进而达到企业识别的目的。能使您的企业及产品在日益同质化的市场中获得较强的竞争力。在整个企业识别中传播力量与感染力量最为具体而直接,项目最多,层面最广,让人一目了然。为了加深印象,须设计能适当表现、代表这些记忆、感觉的符号。以这种符号为媒介来启发或打开这种感情、记忆。认识的程度愈深,就更加强“信赖感”。组织和系统化视觉规划和设计体现企业经营理念和精神内涵,并将企业差异性充分表现出来,形成独特鲜明的企业形象,让公众一目了然,掌握企业信息,达到识别认知的目的。

VI设计在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的同时又确立该企业明显的行业特征或其他重要特征,确保该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明确该企业的市场定位,属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VI设计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必定要参加世界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国企业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具有品牌意识。要向美国“耐克”公司学习,利用品牌这一无形资产;要向“麦当劳”学习,学习它是怎样将企业形象统一化并转变成一种信息价值。中国的VI设计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必然是建立在中国的传统基础之上的,将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逐步挖掘、发展结合寻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形”象;将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通中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长江黄河,浇灌自己,奔向世界;将设计艺术民族化、现代化,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是历史交给我们新一代的伟大任务。

本文通过对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起源以及发展过程的描述,梳理了它在不同时期在VI方面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在当代国内发展的情况与误区,进行了一些分析。在论文转写过程中我参考了国内外一些资料,竭尽全力,但是由于个人写作水平等方面的条件限制,文中的缺点和疏漏难免,肯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俞斌浩.VI设计教程[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张冬梅.中国企业形象策划[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7.

上一篇:盛象之后的探索之路 下一篇:穆青人物通讯中“矛盾冲突”方法运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