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咋帮助孩子度过“心理逆反期”

时间:2022-06-07 08:55:41

家长咋帮助孩子度过“心理逆反期”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原本乖巧可爱的孩子一到十五六岁就变得怪僻陌生起来。他们总爱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说的话他们一句也听不进去,有什么事宁可憋着也不肯跟父母说。这种情况会持续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心理学家把青少年专爱和家长、老师“作对”的这段时期叫做“心理逆反期”。

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孩子到了十五六岁跨入青春期后,除了身体方面会出现变化外,其思维方式也会由单纯的形象思维向更多地进行抽象思维的方向发展。此时的青少年一方面缺乏独立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会在本能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在这种矛盾的作用下,青少年往往会通过特殊的打扮,做一些引人注目、与众不同的事,说一些令人吃惊的话以及利用和父母、老师作对等方法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处于心理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都有明显的“反控制”心理,即:你越是要我这样,我就偏不这样。而这种情况又很容易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恼火。家长和老师越是恼火,他们就越是反感,从而直接影响他们与家长、老师之间的关系,影响他们的成长。

专家告诉我们,心理逆反期是一个人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期如果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方式不正确,会导致他们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的性格,并易使其长大后出现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和生活萎靡的精神状态,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青少年杀亲、出走、自杀等事件有一些就与家长对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教育不当有关。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渡过心理逆反期呢?

一、要多与孩子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调查资料显示,有90%的孩子在进入心理逆反期后是渴望与父母进行交流的。因此,父母要重视与这些孩子进行交流,特别是要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为做好这种交流,家长们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经常留意孩子的表现和想法以及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明确每次进行谈话交流的目的。

2.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孩子谈心。可先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谈起。要让孩子畅所欲言。让孩子多谈,家长少谈。不能居高临下地或用批评的口吻与孩子谈话。不能让孩子反感。要选好时机插话,要因势利导,决不能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进行硬性灌输。

3.与孩子交流时要精力集中,不要心不在焉,否则会使孩子认为你不重视他,失去与你交流的兴趣。

4.要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比赛、听演唱会等,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与孩子的亲和力。

5.要尊重孩子的正确想法。肯定他们谈话中的所有闪光之点。对于他们的某些幼稚和片面的想法,不要当面直接否定。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介绍几篇文章或讲一讲父母的经历与选择,引导孩子自己成熟起来。

6.可以把家里的大事拿给孩子去思考,或主动征求他们对家中大事的意见。这样做既能表示家长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又可以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及对父母的顺应性。

7.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处于心理逆反期的孩子最忌讳父母干涉他们的私生活。一些父母怕孩子早恋或结交一些不良朋友而想方设法地去窥探孩子的隐私。这会强化他们的逆反心理。为此,专家告诫广大家长:不要私拆孩子的信件、偷看孩子的日记、强行限制孩子与朋友的来往,否则很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性格上的缺陷,或是失去社交能力。对于孩子的早恋等不良倾向也可应用引导的方式,进行软处理。

二、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冷暖,体贴孩子的苦乐,多做少说。处于心理逆反期的孩子容易跟父母疏远。在这种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疼爱要细腻、温柔、周到,如春雨润物,不能大吵大嚷,或只说不做。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三、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处处做孩子的榜样。特别是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不得体的事,如:骂人、吵架、嘲笑别人或表现得低俗、自私等。因为只有这样父母才会对孩子有亲和力和吸引力。否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使孩子离父母更远。

四、对犯了错误的孩子要宽容。处于心理逆反期的青少年最容易犯错误。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家长要表现得宽容大度,不要指责、打骂,并应指导孩子如何改正错误。对于这类事情若处理得好可减轻或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若处理得不好,会使孩子的逆反心理恶化。

五、对孩子的叛逆表现不能打骂和斥责。用打骂的方法来教育处于心理逆反期的青少年,只会增加其逆反的情绪,甚至会使其仇视家长、仇视社会或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专家建议广大家长:在孩子处于心理逆反期时,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否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综上所述,心理逆反期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经阶段。在孩子的这个时期,家长若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使他们一生受益。

上一篇:服用冠心苏合丸有讲究 下一篇:谁理解贪吃女孩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