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浅谈学生学习策略

时间:2022-06-07 02:16:05

新课标下浅谈学生学习策略

新课标下教学已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学习的载体变为学习的主体,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死肯书本知识变为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就学生如何适应新课标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有句古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占主体地位。学生要“会学”,要学会自学,而不能单靠等,等老师“教”。另外还要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比较顺利,遇到困难能很快克服。兴趣主要是靠培养而产生的,兴趣来源于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可以发展成为求知欲望,有了求知欲望,就不再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了。

二、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方法

(一)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即:在老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浏览新课内容,对新课有个轮廓上的了解,找出学习新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

首先,预习要明确课前的类型和要求。预习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课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二是预习一章节的内容,三是预习整个课本的内容。大范围的预习,主要是浏览整体内容,了解知识体系。小范围的预习,主要是初步理解新知识,复习或是补习有关的旧知识,找出新知识中不易理解的问题。

其次,预习不必全面铺开,要有重点。要根据学习计划科学地安排预习时间,不能因为过多地抓紧预习而挤占其它学科和学习时间。预习时能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到课堂上解决,这也是正常的。

再次,预习要手脑并用。在预习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初步处理”,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在空白处写出批注。勾划和批注要有重点,不能通篇皆是。预习后,合上课本,头脑中应有新内容的轮廓,新内容主要讲的问题是什么,自己能掌握多少,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

还有,预习时做点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是本课新知识的凝聚点。这也是对自己预习效果的检验。做习题能做则做,不能做的等待老师讲解后再去解决。

(二)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要培养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的习惯。老师提出问题,不管是否要求你回答,都应该积极思考。伽利略曾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跨世纪一代的青少年学生最喜欢探索很不起眼的问题,通过千万次的探索,人认识事物会更透彻更深刻,必然会导致智慧的飞跃。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子越用越灵。”

2.要弄清题意。学生要很好地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弄清题意,即弄清概念,弄清条件,弄清关键的字词,弄清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意图。清楚题意后,思考起来就会方向明确,少走弯路。

3.要善于思考,巧辟思路。弄清题意后,就要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联系与问题有关的旧知识由果索因。如果遇到障碍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纵向思维不行,则进行横向思维;或瞻前顾后,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善思、巧思能使我们迅速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做好课堂笔记

做好课堂笔记,是掌握和巩固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做笔记一是有利于温故而知新。二是便于和同学交流心得体会,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做课堂笔记要巧记:1.因材记录。一堂课的信息很多,要记的是要点和思路,是新知识及应用范围。2.要在课堂笔记之后做相关知识的笔记卡片。卡片的正面写上编号、内容摘录、注明出处;反面写上自己的思考,编制例题。3.笔记上做些符号,如:“”表示重点内容(公式、定义等);“”表示要进一步思考理解的难点;“”表示和同学的看法和交谈有关的内容等。

(四)要善于安排自习课时间

自习是学生消化课堂教学、扩大知识范围的催化剂;是打开知识宝库、探索科学奥秘的金钥匙;是更新知识的登云梯。因此,学生妥善安排好自习课的时间,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高效用时”方案。

1.达标要求,定量调控。自习前要有一个明确的用时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来安排读书内容、基本范围。促使自己排除干扰,集中精力,最后达到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自习质量的目的。

2.区别对待,分别运用。在自习时间做作业,则应做到“三先三后”。即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解题;先理解,后记忆。如果是要抓住自习课来复习功课,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所得写在笔记本上。要是想利用自习课来整理笔记,更正上课时记得不准确的知识或概念;弄清笔记本上记录的疑点。要是学有余力,在看参考书时,要把精彩的内容摘录到笔记中去。

3.要妥善利用自习的时间,还要注意几点:思想集中,心不外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提高自习课的利用率,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通道。要自觉、主动地通过“自习”来获得知识,把获得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锻炼自己具有“无师自通”的学习能力。

(五)要进行必要的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是为了加深理解、系统提高,并弥补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上的缺陷,巩固掌握知识,培养综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单元复习常用以下方法:

1.阅读研究。系统地看书和笔记,检查学习中是否存在缺陷和“断层”。对没有牢固掌握的知识,要有针对性的弥补,并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等问题加以研究,加深对本单元的概念、定理、公式和一些重要结论的理解与记忆。

2.编写提纲。把本单元的比较分散、孤立的知识像“一线串珠”似地用主要线索联结起来,以便于提纲挈领地学习和记忆,达到系统掌握知识的目的。

3.分析对比。把若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或练习,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对比。找到它们的相似点或不同点,把握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把知识加以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4.图示列表。运用图形来显示知识间的联系。列表法可使用少量的文字,明确地提示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人一目了然。

5.通过做综合性的练习来巩固单元复习的内容,并可通过自我检测,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检查。

总之,学习方法还要因人而异,同学们要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出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上勤奋刻苦,这样学习起来才能达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上一篇: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下一篇:“同化式”教学在维族舞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