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研究

时间:2022-06-07 11:34:18

职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研究

一、职校生人文素养现状

目前的职校生大都是“90后”,他们有独生子女的共性,又有职校生这一群体的人文素养个性:

1.重个体轻集体的价值取向。职校生一方面反对束缚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集体主义,反对的人冠冕堂皇地宣称集体主义原则,反对束缚身心自由的封建家长制和扼杀个性的所谓集体主义,这些特征客观上养成了学生批判性思维;但另一方面,又容易使学生走极端,滑向否定集体、轻视规则的歧途。相关调查显示,75%以上的职校学生权利、义务观念不够强、不强或很差;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时,23%的人赞成先己后人,54%的人赞成利己但不损人,5%的人赞成只要利己不顾他人;在人生追求方面,63%的人认为人的一生照自己的想法活过、奋斗过的人生才不算白过,有敢想敢干、讲个性重自我的特点,更愿意谋求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

2.重物质轻精神的信仰选择。很多职校生学生重视追求个人物质利益,轻视提升精神境界。自我发展的目标依顺序一般是:金钱、自我奋斗、科学、权力等,由此,职校学生的道德信仰选择呈现出显著的个体经济价值的特征。这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职校学生有务实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精神目标的缺失,对物质享受的热衷客观上会影响其职业审慎判断,构成了企业录用职校生时的隐忧,在应职校毕业生与年长的应聘者之间宁愿选择后者。

3.重时尚轻传统的品质认同。高职学生与其他青年人一样,喜欢时尚,容易追随当下流行品质,如竞争、效率、平等、自由、人权、注重技能等,这些品质与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相一致,体现了历史进步性,客观上激励着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接受新知识,形成新意识,然而传统道德中的忠厚老实、节俭、谦让、服从等品质已不再被大多数职校生所认同。

4.重认知轻行为的人格特征。大部分学生赞成德智和谐发展,但其道德行为表现却往往不如人意,片面追求技能发展,忽略道德人格的修养。主要表现有,某些学生考试作弊,生活懒散,不遵守公德,举止粗俗,将调侃和庸俗当作美;某些学生为了获得眼前物质利益而荒废学业,有的甚至丧失人格;某些学生视权力为谋取利益的媒介,所尽的义务只是为了换取今后更大的实惠;某些学生只能看清他人是非却分不清自己是非,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等等。

二、职校人文素养教育路径选择

1.调整培养目标。目前职校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往往是循着专业或职业需求的轨道,经过几年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发展成“经济人”“、职业人”,学校更多地发挥着职业培训机构的功能,而不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精神和文化殿堂。结果是学校只是教会了学生知识和技能,并没有成功地教会学生该如何“做人”,学生并不具备会计职业所要求的人文素养,即使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其教育就本质而言也是失败的。因此,应将人文素养教育目标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把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所有教育教学环节,以培养能自如应对诸多财会伦理问题的专业人才。

2.完善学生评价体系。近年来,职业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很多方面仍然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仍然是考试成绩,学生应对考试的一般办法是:平时上课应付了事,考前老师划一下“重点”,有的学生寄希望于考试作弊或老师“开恩”,表面上各门成绩都还说得过去,但实质上与会计职业要求却背道而驰。因此,应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定建立重过程评价、轻终端控制,重人文素养、轻知识重现的评价指标,引导、激发学生提升人文素质的内在自觉。

3.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开展职校生人文素养教育,教师是关键。而目前我国职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评价、考核教师的人文素质的机制并不健全。二是教师较少关注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必须大力倡导教师从学科研究和课程教学中挖掘人文内涵,在进行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时,充分揭示本学科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伦理思想、创新思想等等,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

4.建立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一是组织学生认知所学专业的职业环境,对本专业人员素质的行业特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二是科学组织学生实习,因地制宜地开展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三是创造学生与社会、企业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人文素养对职业适应的重要性,强化学生提升素质内在自觉。

作者:郁连红 张存江 单位: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英语阅读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 下一篇:媒介素养教育与人文素质的提升